课件32张PPT。第三部分 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策略广东中考课外文言文考查题型主要有如下几种:
文言词汇选择题、词语解释题、文言断句题、文言句子翻译题、内容分析题、阅读启示题、人物评价题。下面重点讲解近三年考查的题型及解题技巧。解题技巧1. 文言词汇选择题
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词汇积累,要求理解的词语出自文段中,但会勾连教材课文中的句子或成语(2018年考)、虚词(2019年考)。此题型是2014年开始课外文言文阅读新考查的题型,具体考查内容列表如下:知识清单(1)一词多义
在古汉语中,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有的读音也不同),表达不同的意义。
一个词原本只有一个意义,称为“本义”;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又形成了很多不同的义项,包括比喻义、引申义、假借义等。 如“畔”:本义是田界,田界是田的边缘,所以引申为“旁”的意思;“畔”通“叛”,又可假借为“背叛、叛乱”,如“亲戚畔之”中的“畔”等。
再如“兵”:兵器、武器(本义)——士兵、士卒
(拿着(使用)武(兵)器的人,引申义)——军队、部队(士兵集体,引申义)——军事、武力、战争(用兵,引申义)——战略、战术(用兵的策略,引申义)……
又如“驽钝”:劣马和不锋利的刀(本义)——平庸(低下)的才能(比喻义)……(2)古今异义
词义从古到今,有的词比较稳定,有的词则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这类词称之为古今异义词。
词汇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3)通假字
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读音相同或相近,或字形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叫通假。被代替的字叫本字,借用的字就是通假字。
通假字有三种情况:(4)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作另一类词使用,意义也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之为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2.文言断句题
近几年广东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的考查内容列表如下: 3. 内容分析题
近几年广东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内容分析的考查内容列表如下:4. 翻译句子题
(1)题型解读(2)解题技巧
①明确翻译原则:直译+意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对应翻译。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不足之处是有时遇到特殊的文言句式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意译: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译句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易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②掌握文言句子的翻译方法
(即:“留”“删”“补”“调”“替”“变”)5. 阅读启示题
近几年广东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启示的考查内容列表如下:6. 人物评价题
近几年广东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人物评价的考查内容列表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