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第三部分 课外文言文阅读真题探究一、(2015广东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晋文公攻原(9分)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考点:词语理解)
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
A(约定)[(B.攻克/下达;C.粮草/餐;D.投降,投靠/归宿)]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考点:断句)
不 去 是 亡 吾 信 也 得 原 失 信 吾 不 为 也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用了四条或四条以上“/”,本题给0分。用了1~3条“/”,每对1处给1分。)3.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考点:内容理解、写作意图)
(1)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2分)。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1分)。
(2)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2分)。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1分)。
(3)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1分)。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1分);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1分)。(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1分);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1分)。) 【参考译文】
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于是撤兵离开。原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能不归顺他吗?”于是投降了晋文公。卫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于是也投降了晋文公。二、(2016广东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亭林先生(9分)
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
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选自《清朝艺苑》)
【注释】①亭林:即顾炎武。
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
(注:中考试题中没有标题和注释。)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考点:词语理解)
A.手不释书/即书诗四句
B.若与平生所闻不合/烨然若神人
C.必无所疑乃已/惧其不已也
D.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据有江东C(停止)(A.书本/书写;B.如果/像;D.坐着/占据)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考点:断句)
呼 老 兵 诣 道 边 酒 垆 对 坐 痛 饮 咨 其 风 土 考 其 区 域
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3.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3分)(考点:内容理解、写作意图)
(1)勤奋好学;
(2)注重实地考察;
(3)治学严谨;
(4)学习专注。
(任意答对三点即可)【参考译文】
顾炎武先生从少年到老年,手中时刻都不放下书本,出门在外就用一头骡子、两匹马捆绑书籍随身携带。遇到边关堡垒,就呼喊老兵去道边酒肆与他一起痛快地喝酒,咨询当地的风土人情,考察当地的地理状况。如果这些情况与以前所听到的不一致,他就详细写下来,必定要没有疑问才作罢。骑在马上没有什么事情,就在马鞍上默诵诸经的注疏。遇到老朋友,就好像不认识一样,即使跌倒坠入悬崖深谷,也不后悔。他对学问精心勤奋到如此程度,难怪他的学问博大精深,其他人无法与他抗衡了。三、(2017广东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9分)
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吏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考点:词语理解)
A. 是时西边用兵/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B. 常被发面铜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 士大夫翕然称之/往来翕忽
D. 匹夫之勇,不足尚也/风力虽尚劲
A(这时)(B. 面戴,名词作动词/当面,名词作状语;C. 一致/轻快、敏捷;D. 崇尚/还、依然)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考点:断句)
登 辅 弼 书 吏 策 配 享 宗 庙 为 宋 名 将
登辅弼/书吏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
(使用4条以上“/”的,给0分;其他情况,对1处给1分。)
3.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
(3分)(考点:内容理解)
因为狄青:
①作战骁勇(频立战功);
②博古通今(通究古今);
③辅佐朝政。(每对1处给1分。)
【参考译文】
武襄公狄青,当初凭借侍从官的身份担任延州指
使。这时西部边境正在打仗,武襄公因智勇双全且有谋略,屡次建立战功。(他)经常披散头发,戴着铜面
具,飞奔着冲入敌阵,敌人畏惧,没有谁敢抵挡他。武襄公见识高远,气度宏大,士大夫一致称赞他,而且特别受韩魏公和范文正公赏识,被称为国器。范文正公把《春秋》《汉书》授给他说:“将领不了解古今,只是个有勇无谋的人,不值得推崇。”武襄公从此就广泛阅读经史,透彻地钻研古今变化,不久立了大功,登上辅佐大臣之位,记录在史册中,配享在宗庙里,成为宋代著名将领,天下人都称赞他贤能。四、(2018广东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9分)
初,敦①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王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②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
言。及出。导犹在门,又呼顗。顗不与言。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敦既得志,问导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当登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料检中书故
事,见顗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
(节选自《晋书》;有删改)。
【注释】①敦:王敦,王导的堂兄。②顗(yǐ):周顗、字伯仁。曾投奔王敦,与王导交好。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考点:词语理解)
A.敦之举兵也/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B.直入不顾/直截了当
C.顗不与言/客从外来,与坐谈
D.南北之望/望尘莫及C(和,同)(A. 发起/被推举;B. 径直/不弯曲;D. 名望/看)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考点:断句)
既 见 帝 言 导 忠 诚 申 救 甚 至 帝 纳 其 言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3.结合选文,说说王导为什么“悲不自胜”?
(3分)(考点:内容理解)
(1)王导因为当年误以为周顗见死不救,在王敦要诛杀周顗时没有开口相救。
(2)后来才得知周顗尽力相救的真相,强烈的负罪感使他悲不自胜。 【参考译文】
起初,王敦叛乱,刘隗劝晋元帝将王氏一族全部杀掉, 王导带着家人到皇宫前请罪,恰好周顗将要进宫,王导对周顗大声说:“伯仁,我把全家人的性命托付给你了!”周顗径直走进宫去没有回头。(周顗)见了晋元帝后,陈述王导对朝廷的忠诚,竭力援救他们,晋元帝采纳了他的意见。等到周顗出来,王导仍在门口,又大声喊他,周顗还是不理睬。(周顗)出了皇宫,又给皇帝上书,表明王导的忠心,言辞非常恳切。王敦叛乱得逞,问王导说:“周顗、戴若思分别在南北极具名望,应当担任三公,毋庸置疑。”王导不回答。王敦说:“你不同意,那就杀了他。”王导又默不作声。王导后来整理中书省的旧文书时,发现周顗极力为王导辩白的奏章,言辞恳切。王导拿着奏章痛哭流涕,极度悲伤。五、 (2019广东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9分)
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遂之北地田牧。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闻隗嚣好士,往从之。嚣甚敬重,与决筹策。
(选自(《资治通鉴》)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考点:词语理解)
A. 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蒙辞以军中多务
(《孙权劝学》)
B. 遂之北地田牧/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
C. 穷当益坚/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D. 闻隗嚣好士,往从之/客从外来,与坐谈
(《邹忌讽齐王纳谏》) CC(更加)(A. 辞别/推托;B. 动词,到、往/助词,的;D. 投奔/ 由、自)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考点:断句)
汝 大 才 当 晚 成 良 工 不 示 人 以 朴 且 从 所 好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3. 结合选文,说说隗嚣为什么敬重马援。(3分)(考点:内容理解)因为马援
(1)志向坚定(或常常对宾客说“穷当益坚”等);(2)赈施钱财(或分送财产给亲友故旧)。 【参考译文】
马援年轻时,因家庭贫困,辞别哥哥马况,准备到边郡一带种田放牧,马况说:“你是大器晚成的人,能工巧匠不把没有加工的木材拿给人看。权且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于是马援到北地种田放牧。他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立志,穷困的时候应当更加坚定,年老的时候应当更加雄壮。”后来,他拥有数千头牲畜,数万斛粮食。不久又叹息说:“增长财富,可贵之处在于能够赈济施舍,否则的话,不过是守财奴罢了!”于是把全部家产分送给亲友故旧。得知隗嚣礼贤下士,就去投奔他。隗嚣十分敬重马援,让他参与筹划决策。中考探究近五年广东省中考对课外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所涉及的信息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