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中考语文单元复习宜昌专用 第二十一单元 价值评判,多元表达(课件:25张PPT+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版中考语文单元复习宜昌专用 第二十一单元 价值评判,多元表达(课件:25张PPT+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13 21:51:28

文档简介

第二章 第二十一单元
说明方法 识别运用
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阐述事理,必须使用一些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和适量性。
(2)分类别。将说明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
(3)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据,一定要准确无误。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事物的特征显现出来。
(5)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6)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7) 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8)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
(9)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10)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一篇说明文很少单用一种说明方法,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第二章 第二十一单元
演练1 
一担黄河水能看出些什么
秦岭
①一位长满花白胡子的老人说:“其实,咱都是女娲蘸着黄河水抟着黄土造出来的,都是黄河的娃哩。”
②至今想来,这句话意味深长。中国的乡村,到处都有龙王庙。求水的日子里,成千上万的人高举火把,在苍天之下、大地之上跪成一种无与伦比的虔诚和渴望。在红烛的火焰和紫香的缭绕中,庄重、慈祥、平静的水龙王,俯瞰众生,目光里蓄满了母亲才有的表情,她身上倾注了芸芸众生对河流的崇拜和念想,她是龙,也是水。喝一口黄河水,一种宗教般的庄严,在我内心驻留、伸展、蔓延。
③这口黄河水,不仅滋养了强健的身体,也浸润出源远流长的文化精神。
④一位外国朋友告诉我:“我不敢轻视中国哲学,因为有一条河,它叫黄河,是一首叫哲学的诗。”诗?我的耳畔,顿时响起先秦以来黄河两岸的低吟浅唱:“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⑤在我心灵崖畔的视野里,古人和今人的艺术联系、传承,根脉如此密不可分。那史前人类遗址中陶罐、陶瓶上镌刻的符号,那用简单的线条、笔画对河流、白云、狩猎、祭祀的表达,那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中的雕塑、壁画……那一刀又一刀,一笔又一笔,一画又一画,分明是一支支反复吟咏的民谣。这些歌,伴随着黄河的涛声,经久不息。当艺术融入人们的日子,不就是一曲吟唱了几千年的黄河大合唱吗?
⑥一直在想,在中国,每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为什么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黄河?“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也许,社会学家给出的答案是母亲,哲学家给出的是精神,政治家给出的是人民,美学家给出的是气质,历史学家给出的是传统……一位农民却这样回答我:“风水。”我的理解是,黄河流域的气候、土壤与地貌,体现了农耕文明更多的特征,河东河北密不透风的高粱,为黄河儿女抗击外来侵略提供了天然屏障。黄河的咆哮,既是对敌人的怒吼,也是对儿女的召唤。
⑦可是今天,当我再次看到了农民肩膀上的一担水,那,还是我小时候见过的清洌的水吗?那分明是稠泥浆啊!不远处那条排污管道,将罪恶的魔爪伸向黄河!
⑧“保卫黄河”,半个世纪前的黄河儿女面对敌人发出的呐喊,犹在耳畔,只是,如今黄河的敌人隐藏在哪里呢?要我说,就在我们自己的日子里。信不信,一担黄河水,什么都看得出来。
★1.纵观全文,作者从一担黄河水里看出了什么?
答案 黄河水滋养了华夏儿女强健的身体。浸润出源远流长的文化精神。黄河水正在遭受污染和苦难。
2.第③自然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承上启下。
★3.为什么每当中华民族到了十字路口时,都要想到黄河?
答案 河东河北密不透风的高粱,为黄河儿女抗击外来侵略提供了天然屏障。黄河的咆哮,既是对敌人的怒吼,也是对儿女的召唤。
★4.文章第⑧段的“保卫黄河”有两层意思,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请根据文章内容写出这两层含义。
答案 历史的含义:赶走侵略者,保卫中华民族。现实的含义:消除污染源,保住青山绿水。
5.积累链接:《使至塞上》描写黄河奇特景象的一联诗是什么?
答案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演练2 

梁实秋
①勤,劳也。
②无论劳心劳力,竭尽所能黾勉①从事,就叫做勤。
③各行各业,凡是勤奋不怠者必定有所成就,出人头地。(  )是出家的和尚,息迹岩穴,徜徉于山水之间,勘破红尘,与世无争,(  )有一番精进的功夫要做,于读经礼拜之外还要勤行善法不自放逸。且举两个实例:
④一个是唐朝开元年间的百丈怀海禅师,亲近马祖时得传心印,精勤不休。他制定了“百丈清规”,自己笃实奉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一面修行,一面劳作。“出坡”的时候,他躬先领导以为表率。到了暮年,他仍然照常操作,弟子们于心不忍,偷偷地把他的农作工具藏匿起来。禅师找不到工具,就没有办法工作,但是那一天他也就真个的没有吃东西。他的刻苦精神感动了不少的人。
⑤另一个是以山水画著名的石谿(xī)和尚。请看他自题“溪山无尽图”:“大凡天地生人,它洁勤自持,不可懒惰。若当得个懒字,便是懒汉,终无用处……残衲住牛首山房,朝夕焚诵,稍余一刻,必登山选胜,一有所得,随笔作山水数幅或字一段,总之不放闲过。所谓静生动,动必作出一番事业。端教一个人立于天地间无愧。若忽忽不知,懒而不觉,何异草木?”人而不勤,无异草木,这句话沉痛极了。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生活,英文叫做veɡetate②,意为过植物的生活。中外的想法不谋而合。
⑥勤的反面是懒。早晨躺在床上睡懒觉,起得床来仍是懒洋洋的不事整洁,能拖到明天做的事情今天不做,能推给别人做的事情自己不做,不懂的事情不想懂,不会做的事情不想学,无意把事情做得更好,无意把成果扩展得更多,耽好逸乐,四体不勤,念念不忘的是如何过周末如何度假期。这就是一个标准懒汉的写照。
⑦恶劳好逸,人之常情。就因为这是人之常情,人才需要鞭策自己。勤能补拙,勤能损欲,这还是消极的说法,勤的积极意义是要人进德修业,不但不同于草木,也有异于禽兽,成为名副其实的万物之灵。
【注释】 ①黾勉(mǐn miǎn):努力工作。②veɡetate:英文,意为茫然地过日子。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答案 各行各业,凡是勤奋不怠者必定有所成就,出人头地。
2.请在第③段括号里填写组关联词。
答案 即使也
★3.文章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道理论证。引用石谿和尚的题字,论述凡是勤奋不怠者必定有所成就,懒惰不为者,无异于草木。
★4.请为第⑥段写一个因懒惰而无所作为的事例,从反面证明中心论点。
答案 方仲永虽然天资聪颖,但因其不勤于学,终无所成。
★5.积累链接:古往今来,歌咏“勤劳”和诗句和谚语俗语很多,且代代相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请写出一句歌咏“勤”的诗句或谚语(俗语)
答案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咏史》)。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演练3 
傅雷家书(节选)
①1956年10月3日晨。
②亲爱的孩子,你回来了,又走了;许多新的工作,新的忙碌,新的变化等着你,你是不会感到寂寞的;我们却是静下来,慢慢地回复我们单调的生活,和才过去的欢会与忙乱对比之下,不免一片空虚——昨儿整整一天若有所失。孩子,你一天天地在进步,在发展:这两年来你对人生和艺术的理解又跨了一大步,我愈来愈爱你了,除了因为你是我们身上的血肉所化出来的而爱你以外,还因为你有如此焕发的才华而爱你;正因为我爱一切的才华,爱一切的艺术品,所以我也把你当作一般的才华(离开骨肉关系),当作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而爱你。你得千万爱护自己,爱护我们所珍视的艺术品!遇到任何一件出入重大的事,你得想到我们——连你自己在内——对艺术的爱!不是说你应当时时刻刻想到自己了不起,而是说你应当从客观的角度重视自己:你的将来对中国音乐的前途有那么重大的关系,你每走一步,无形中都对整个民族艺术的发展有影响,所以你更应当战战兢兢,郑重将事!随时随地要准备牺牲目前的感情,为了更大的感情——对艺术对祖国的感情。你用在理解乐曲方面的理智,希望能普遍地应用到一切方面,特别是用在个人的感情方面。我的园丁工作已经做了一大半,还有一大半要你自己来做了。爸爸已经进入人生的秋季,许多地方都要逐渐落在你们年轻人的后面,能够帮你的忙将要越来越减少;一切要靠你自己努力,靠你自己警惕,自己鞭策。你说到技巧要理论与实践结合,但愿你能把这句话用在人生的实践上去;那么你这朵花一定能开得更美,更丰满,更有力,更长久!
③谈了一个多月的话,好像只跟你谈了一个开场白。我跟你是永远谈不完的,正如一个人对自己的独白是终身不会完的。你跟我两人的思想和感情,不正是我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吗?清清楚楚的,我跟你的讨论与争辩,常常就是我跟自己的讨论与争辩。父子之间能有这种境界,也是人生莫大的幸福。除了外界的原因没有能使你把假期过得像个假期以外,连我也给你一些小小的不愉快,破坏了你回家前的对家庭的期望。我心中始终对你抱着歉意。但愿你这次给我的教育(就是说从和你相处而反映出我的缺点)能对我今后发生作用,把我自己继续改造。尽管人生那么无情,我们本人还是应当把自己尽量改好,少给人一些痛苦,多给人一些快乐。说来说去,我仍抱着“宁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人”的心愿。我相信你也是这样的。
★1.第②段画线句子“亲爱的孩子,你回来了,又走了”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你回来了”蕴含着迎儿子回家时的欣喜,“又走了”饱含着儿子走后的伤感和牵挂之情。
★2.作者为什么要求儿子“战战兢兢”地走好每一步?
答案 因为作者要求儿子从报效祖国的角度重视自己:儿子的音乐成就将在无形中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艺术的发展;同时,为了祖国和艺术,还将准备随时随地牺牲目前的感情。
3.为什么作者说“谈了一个多月的话,好像只跟你谈了一个开场白”?
答案 因为父亲和孩子是永远谈不完的,正如一个人对自己的独白是终身不会完的。所以,这一个月的谈话,仅仅是个开场白。
★4.傳雷深爱着儿子,也对儿子充满殷切的期待。那么,傳雷对儿子的期待是什么?请用文中一句形象的话回答。
答案 你这朵花一定能开得更美,更丰满,更有力,更长久!
★5.曹操说:“宁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傅雷说:“宁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人”。他们的话各自表现了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
答案 曹操,损人利己,是小人的境界;傅雷,完全利他,充满牺牲精神,是君子的境界。
★6.默写孟郊《游子吟》中直抒胸臆,讴歌母爱的诗句。
答案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课件25张PPT。第二章 阅读第二十一单元 价值评判,多元表达积 累 拓 展1.考点精解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要使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本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品形象与主题的把握,对古今先哲思想的理解,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常见题型
本考点的主要题型有:①简答;②比较分析;③联想印证;④补充填空。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文章主题、贤士精神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对自身价值观、情感操守的定位与考量。3.方法指津
要自觉抵御生活的颓废思想,正确对待文本中的消极倾向,崇尚真善美,抵制假丑恶。让阳光永驻心间,让心灵蓄满春意。欣赏文学作品,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示例1 
善良无须考核
……
⑥沃尔特真没想到一个穷困流浪的孩子竟会有一颗如此善良的心!通过反复观察和筛选,沃尔特发现在这些孩子中,确实有几个比小男孩更机灵,更适合出演剧本中的小主人公,但他最后还是只把小男孩留了下来,并且在录用合同的免试原因一栏中只写了这样几个字:善良无须考核!因为他觉得小男孩在面临困境的时候,把本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希望无私地分享给别人,这是怎样的一种善良啊!而电影中的孩子,正是这样一个善良、博大、无私的人。⑦这个小男孩叫文尼斯基。在沃尔特的指导下,文尼斯基在剧中成功扮演了主人公的角色,他主演的电影《中央车站》也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等诸多桂冠。
⑧若干年后,已成为一家影视文化公司董事长的文尼斯基写了一部自传——《我的演艺生涯》。在书的扉页上面,是沃尔特的亲笔题字:善良无须考核。下面则是他给予文尼斯基的评价:“是善良,曾经让他把机遇让给别的孩子;同样也是善良,让人生的机遇不曾错过他!”
请用一句格言式的短句,说说文章最后加横线的句子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选自《2017年宜昌中考试题》)【解析】 这是一道典型的人生观价值观展示题,旨在考查学生的阅读表达和人生感悟能力。读完选文,不难发现,善良的沃尔特把机会留给别人,也为自己赢得了人生的机遇。这也是一道积累考查题,因为题目要求用“格言式的短句”说出画线句子包含的人生哲理。画线句子前半部分是说他很善良,后半部分是说他得到了机遇的青睐。
【答案】 (示例)善有善报;积善成德;好人总有好报;善良是人生的通行证等。示例2 
儒者之豪迈
徐百柯
①蒙文通一生治经史之学,著作颇丰,但他曾说自己学问最深处,恰恰是不著一字的宋明理学。蒙先生指导研究生,上来先是两句话。第一句引陆象山言:“我这里纵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第二句是他自己的信条:“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做学问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 ②蒙文通以教书为业,却曾两次遭遇未被大学续聘的尴尬。一次是20世纪30年代在北京大学。他在历史系任教年余,却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因而被同事称为“此亦稀有之事也”。据说此事弄得院长非常难堪,以致置北大隋唐史无人授课一事于不顾,也不再续聘蒙文通,而蒙文通也处之泰然,仍我行我素。后转至天津一女师任教,与“领导”交往依然如故。③另一次是20世纪40年代在四川大学,由于学阀玩弄手腕,蒙文通未被文学院续聘。但一干学生倾倒于他的学识,请求他继续授课。他说:“我可以不拿钱,但我是四川人,不能不教四川子弟。”于是让愿意上课的学生到自己家里,继续传授。
④曾经有川大学生回忆蒙先生:“先生身材不高,体态丰盈,美髯垂胸,两眼炯炯有神,持一根二尺来长的叶子烟杆,满面笑容,从容潇洒地走上讲台,大有学者、长者、尊者之风。”
⑤他讲课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不带讲稿,有时仅携一纸数十字的提要放在讲台上,但从来不看,遇风吹走了也不管;第二是不理会下课钟,听而不闻,照讲不误,每每等到下堂课的教师到了教室门口,才哈哈大笑而去。 ⑥他的考试也颇有趣味,不是先生出题考学生,而是由学生出题问先生,往往考生的题目一出口,先生就能知道学生的学识程度。如学生的题目出得好,蒙先生总是大笑不已,然后点燃叶子烟猛吸一口,才开始详加评论。考场不在教室,而在川大旁边望江楼公园竹丛中的茶铺里,学生按指定分组去品茗应试,由蒙先生掏钱招待吃茶。
⑦蒙文通曾对儿子蒙默讲,自己对问学者一向是知无不言,就像钟,“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他的学生常晚上登门问学,他总是热情接待,有问必答,侃侃而谈。夜深,学生告辞,他常不准走,非等他燃过两根抽水烟的纸捻后才放行。
⑧他的学生吴天墀说:“先生豁达大度,不拘小节,行乎自然,喜交朋友,社会上三教九流,一视同仁,所以有不少和尚、道士跟他有交情。喜欢上街坐茶馆,和人作海阔天空的闲谈,也爱邀熟人上餐馆小吃一顿。”
⑨另一位学生隗瀛涛回忆说,一次,遇见蒙先生坐三轮车去学校。蒙先生一眼看见他后高声喊道:“隗先生(对他的戏称),我家有四川近代史资料,你快来看了写文章。我的文章发表了可以上耀华餐厅(成都著名的西餐厅),你的发表了也可以吃一顿回锅肉嘛!”
⑩许多学者都曾慕名到成都拜访蒙文通,交往过后,他们往往发出这样的感叹:“读先生的书,以为只是一个恂恂①儒者,没想到先生还这么豪迈。”
【注释】 ①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1.从蒙先生做人的角度看,你认为他两次未被续聘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2.蒙先生的“豪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任选两个方面举例说明之。
(选自《2016年宜昌中考试题》)【解析】 这两题旨在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第1题,表面上考查的是蒙先生未被续聘的原因,实际上是考查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理解能力。第一次是因为他不会拜访领导,阿谀奉承,第二次是因为他不会玩弄手腕,搞阴谋诡计。第2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材料提炼观点,利用材料证明观点的能力。首先,要从文章材料中概括出蒙先生豪迈的表现:智慧幽默,刚正不阿,不拘小节,诲人不倦,慷慨大方等,然后,用具体的材料说明之。【答案】 1.第一次是因为蒙先生不会阿谀奉承,讨好“领导”;第二次是因为蒙先生为人光明磊落,不搞阴谋诡计。(意近即可)
2.豪迈的具体表现:智慧幽默,刚正不阿,不拘小节,诲人不倦,慷慨大方……
示例:①慷慨大方,考试时掏钱招待学生吃茶,爱邀熟人上餐馆小吃一顿。②刚正不阿,在历史系任教年余,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适用对象:初中学生制作软件:Powerpoint2003、
Photoshop cs3运行环境:WindowsXP以上操作系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