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一、考试范围:九上全册内容
二、时间分值:90分钟,100分
三、考试题型:单选题24个,共48分
材料题3个,综合探究题1个,共52分
四、复习策略:
1.用目录,构建全书知识体系
2.读导语,把握单元总体内容
3.看全文,梳理每课基础知识
4.填资料,突破课文核心问题
5.理线索,整理单元知识框架
6.精练习,提升多种解题能力
九上历史期末复习
1.
用
目
录,
构
建
全
书
知
识
体
系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
奴隶社会时期的亚非文明
封建社会时期的亚洲国家
奴隶社会时期的欧洲文明
封建社会时期的欧洲
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时间、空间、主题
2.用导语,把握单元总体内容
人类历史发展历程
人类早期文明起源
古代亚非文明成果
希腊城邦突出雅典民主政治
古罗马的发展历程
希腊罗马文明成果
体现了古代世界文明发展的独立与多元化
3.看全文,梳理每课基础知识
根据教材,自由复习背诵一、二单元:15分钟
温馨提示:全面通看(包括图片问题思考等),
重点记忆(复盘不熟知识点)
理清思路(如:每课小标题之间的联系)
4.填资料,突破课文核心问题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1.上图A 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2. 王国是B处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 在位时是该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 统治时期是C处古代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印度最南端外,印度基本实现了统一。
4.根据上图及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亚非文明的相同之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类型,政治体制)
5.图D 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古代欧洲文明与亚非文明有何差异?
古埃及文明
太阳历
古巴比伦
汉谟拉比
孔雀王朝
都位于北纬30度左右(北温带),起源于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发展;都属于大河文明(农耕文明);都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D:古希腊(克里特岛或者爱琴海沿岸);
不同:地理环境、文明类型、经济发展、政治制度
6.以上是古代亚非文明代表性的成果或示意图,请按要求归类。
?古埃及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古印度文明: 。
7.图C 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为什么?图C的修建还反映了 的无限权力。
8.图E 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反映了 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经济比较活跃。该法典有何历史价值?
9.从图F中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见教材P11)
10.图H反映了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起的什么制度?其实质、主要内容及特点是?
ACD
BE
FGH
金字塔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法老
《汉谟拉比法典》
奴隶
商品
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种姓制度;实质是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内容及特点见教材P12至13.
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1.根据图一认识古希腊文明。(地理范围、地理环境及其对古希腊的影响)
2.完成古希腊文明发展历程图的填空部分。希腊城邦有何突出特点?最强大的城邦有?城邦非公民包括哪些人?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3.图二的人物是谁?请用史实论证图二观点?并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
4.简述图三人物东征的过程及影响。
爱琴文明
城邦时代
亚历山大帝国
改革的内容即民主的体现
一分为二的评价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3. 罗马共和制:国家决策权掌握在 手里,两个 主持日常事务,
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设立平民选出的 ,有权否决对平民不利的决议。图四人物 控制元老院,成为终身独裁官。他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了新的历法 ,后来成为今天公历的基础。
罗马共和国建立
图三,罗马进一步衰落
屋大维创元首制,罗马帝国建立
罗马帝国黄金时期,地跨亚非欧三洲,地中海成内湖。
日耳曼人
元老院
执政官
公民大会
保民官
凯撒
儒略历
1.上图中能够为我们了解古希腊文明提供史料的有 (填图号);古希腊神话有何特点?哲学有哪些突出成就?罗马的代表性建筑是 (填图号);罗马的建筑有何特点?
2.罗马法制建设:(1)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是图D 。它的颁布使量刑定罪有了 ,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 的曲解和滥用。它是罗马法制建设的 ,是后世 。是维护皇帝专权的工具。
(2)适用于罗马公民与非公民之间关系的 、商品生产交换的 ,及众多的法律概念,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3)奠定了欧洲民法基础的法律是 。
ACEFGI
BH
《十二铜表法》
文字依据
贵族对法律
第一步
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万民法
经济法
《罗马民法大全》
5.理线索,整理单元知识框架
亚非欧文明的发展具有独立性、多元性,共同推动了世界文明的繁荣昌盛。
6.精练习,提升多种解题能力
1. 胡夫金字塔共用230万块平均每块12.5吨的石块砌成,石块之间没有任何黏着物,靠石块的相互叠压和咬合垒成。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已历时数千年,就算这样,人们也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人石块之间的缝隙。 材料体现了( )
A.古埃及组织严密 B.古埃及王权的强大
C.古埃及人民的聪明智慧 D.古埃及等级森严
2.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法典的颁布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充满了不安全感,所以
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此“法典”是指( )
A.《十二铜表法》 B.《汉谟拉比法典》
C.《查士丁尼法典》 D.《权利法案》
3.如果组织学生开展以“探寻西方文明的源头”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应首选( )
A.金字塔 B.帕特农神庙 C. 摩亨佐达罗遗址 D. 罗马斗兽场
C
B
B
4.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的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
A.罗马法对罗马持久统治的维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B.罗马人一度用武力征服了整个欧洲
C.罗马法对古代世界各国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D.罗马帝国时期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5.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
A. 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 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 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 参政丧失民众信任
C
C
变形:请史料实证
以上观点。
6.(史料实证)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摩亨佐达罗遗址 古埃及罗塞塔石碑
7.从“元老院掌握国家实权”、“布匿战争”、、“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地中海成为内湖”这些关键词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 )
A. 希腊文明的繁荣 B. 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C. 罗马帝国的扩展 D. 罗马历史的演变
A.《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域很早就进入了文明时代
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摩亨佐达罗遗址的发现,印证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源远流长
D.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D
D
1.根据材料和所学,分析雅典的民主政治。
(背景、特点、评价)
公元前8世纪,出现了许多城邦(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城市周围农村的奴隶制小国,史称“城邦”或“城市国家”)。其中的雅典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
材料一
“海岸线曲折、港湾多、便于海外贸易发展,使雅典形成宽松的社会环境,接受平等互利的观点;
小国寡民更利于民主政治;
材料二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作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 雅典五百人会议由五百个年满三十岁的公民组成,每个部落皆平均的派出五十个议员,五百人会议的议员任期是一年,而且不得连任,每个公民一生也最多只可以担当议员两次。
——百度百科
主权在民;
轮番执政;
材料四 雅典的民主政治宣扬全体公民共享政治权利和义务,但实际上,重要官职被贵族掌握。一些野心家打着民主旗号蛊惑民众,使民主成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甚至沦为一种暴民政治。例如,在一次对外战争中,由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进行煽动,雅典人竟然随意处死得胜立功的将领。 ——九义人教社教材p18
局限:1、民主政治排除了妇女儿童、外邦人和奴隶,实质是奴隶主民主政治;
2、重要官职被贵族掌握。一些野心家打着民主旗号蛊惑民众,使民主成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甚至沦为一种暴民政治。
1.用导语,把握单元总体内容
东亚:日本社会发展历程
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发展历程(宗教与政治的关系)
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上的贡献
2.看全文,梳理每课基础知识
根据教材,自由复习背诵11、12课:8分钟
温馨提示:全面通看(包括图片问题思考等),
重点记忆(复盘不熟知识点)
理清思路(如:每课小标题之间的联系;形成单元)
3.填资料,突破课文核心问题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1.5世纪, 政权基本统一了日本,当时最高统治者称为 ,私有领地上被统治的居民被称为 ,地位近似奴隶。6世纪前的日本处于什么社会性质时期?
2.从 年开始,日本效仿 的典章制度进行改革,史称 。当时的天皇是 。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由此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3. 图一汉倭奴国王金印的出土说明了什么?
4. 日本近700年的幕府统治开始于谁(图二人物)?他获得了什么称号?镰仓幕府拥有哪些权力?幕府统治有何特点?理解图三武士阶层出现的背景?
大和
大王
部民
奴隶社会
646
唐朝
”大化改新“
孝德天皇
说明早在汉朝时期我国就与日本有政治往来。
源赖朝;”征夷大将军“;独立的政治、军事权力;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名义上由天皇任命,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国家大权基本掌控在武士阶层手中;土地私有兼并,建立庄园,形成武士集团。
1.概括图一历史人物的主要贡献。根据图二认识阿拉伯帝国的疆域。谈谈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与伊斯兰教之间的关系。
2.根据图三及所学知识,史料实证以下观点:“阿拉伯人不但创造了独特的伊斯兰文化,还为保存和传播古代文化,沟通东西方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贡献:创立伊斯兰教,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疆域:横跨亚非欧三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关系:阿拉伯帝国的扩张推动了伊斯兰教的广泛传播;伊斯兰教的创立推动了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与扩张。
阿拉伯数字、医学成就、《天方夜谭》
“智慧宫”的设立,使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
中国的四大发明、印度的棉花、食糖等被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4.理线索,整理单元知识框架
日本遣隋、唐使通过全面移植先进的隋唐政治、经济、文化成果,使日本社会发展呈现跳跃式的前进,完成了本国文化的基础和框架构建,并由此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勃兴。日本NHK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甚至用“遣唐使把中国搬到了日本”来形容日本对隋唐文化的移植。材料反映了( )
A.日本文化比隋唐文化先进 B.日本学习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
C.日本的进步完全是因为照搬了中国文化 D.遣唐使传播中国文化推动了日本的发展
D
世界三大宗教
公元前6世纪
公元1世纪
公元7世纪
古印度
阿拉伯半岛
乔达摩悉达多
耶稣
穆罕
默德
众生平等;
忍耐服从
忍受苦难,死后升入天堂
根据上图,归纳三大宗教的共同点。
巴勒斯坦地区
宗教 时间 起源地 创始人 诞生背景 基本教义 传播辐射范围
佛教 严酷的等级制度下,社会矛盾尖锐。 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往北经中亚到东亚各国;往南经锡兰到东南亚国家。
基督教 罗马帝国统治下,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 4世纪,罗马皇帝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广泛传播;后经克洛维和查理等人的推动,基督教会不断发展和向外传播。欧美
伊斯兰教 尚未形成统一,部落相互仇杀,经济落后,外族入侵。 独尊安拉,
和平顺从 一开始在阿拉伯半岛和西亚传播,后随阿拉伯帝国的不断扩张,传播到亚洲其他地区和北非地区。
材料一 元朝的统治者忽必烈就曾明确表示:“有人敬耶稣,有人敬佛,其余的人敬穆罕默德,我不知哪位为大,我都敬,求他们庇佑。”因此宗教在中国依附政权而发展,由此对中国社会产生影响和作用,这是中国宗教存在的一大特点。
材料二 穆罕默德经商,足迹踏遍了阿拉伯半岛。他目睹阿拉伯半岛部落之间的战争,高利贷对穷人的盘剥,奴隶的悲惨生活等,同时获得犹太教、基督教的各种知识,深入了解了阿拉伯半岛各地的社会发展、宗教文化和民众要求,立意凭借创立新宗教的途径发动社会变革。
根据材料简要说明宗教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宗教成为统治者维护政权统治的工具;
宗教推动了社会变革,促进了思想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东西方交流的哪两种方式?请分别举一例说明。
方式:暴力冲突与和平友好交往
说明: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如希腊文化传入西亚,影响了西亚的建筑风格等。
中国的四大发明经过丝绸之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马可波罗行纪传入欧洲,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