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课件共37张PPT+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课件共37张PPT+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1-13 15:05:4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 地区 单元 第九章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年级下册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三江源“中华水塔”的由来。 过程与方法
分析、讨论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和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
重点 了解三江源地区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
难点 认识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价值。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美丽的三江源地区是我国最大自然保护区之一,那么三江源主要指的是哪三条大河呢? 黄河、长江、澜沧江。 养成地理学习的读图习惯,培养地理学科用图的素养。
讲授新课 一、江河源头指导学生学习,要求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再现地图 青藏高原是哪些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总结:这些河流的共同发源地位于青藏高原上,其中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彼此距离很近,地理环境相似,存在问题和保护整治措施?一致,合称为?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2000年就在这里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它是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中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三江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三江源位置范围 提问:这里为什么成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学生回答:地势高,有“世界屋脊”之称。
提问:三江源地区为什么被誉为“中华水塔”?

读图,教材第92页图9.18,让学生找出三大 流域。 总领:黄河源区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占三江源 地区总面积的46%;长江源区面积15.9万平方公里,占44%?;澜沧江源区面积3.7万平方公里,占10%。
思考问题“这里降水并不丰富,为什么有这么多河流发源于这里呢?”??
....
总结:(并板书:“二、源头水源”)
1.青藏高原地势高峻,夏季降水不是太多,但是其他季节也地存在其他降水形式,如降雪等。在气温升高后,山上积雪和冰川等消融,形成涓涓细流,汇集成江河最初的源流。
2.图示三江源地区在众多山地环抱之中,西南边缘唐古拉年山、西北端可可西里山脉、西北边缘昆仑山脉围成的区域,成为三江源头地区开阔的集水区:此地降水、所有来水除了少量蒸发和下渗外,必将通过三江汇集流出。较大集水区能保障三江源头充沛的水源。
提示设问:在气温较低时,江河源头的水从何而来?
在山区无降水时,很多山沟中无水流,此时的沟谷不称为河流:在雨季汛期也不见得时时有水,只是在下大雨或暴雨时,山沟中的水量很大、水流很快,你认为这是河流吗?
引导:河流是由-定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 补给,经常或间歇地沿着狭长凹地流动的水流。沟 谷只是在降水时才有水流,不能称为具有间歇性特 征的河流。那三江源地区河流的源头,除了积雪冰 川融化的水源外,还应当有较为稳定的水源补给。
提示学生阅读教材第93页正文和“阅读材 料”,获得知识:“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节器”。
总结梳理,提示学生记忆:湖泊和沼泽具有调 蓄水源功能;在河流源头可以稳定提供不同季节的 补给水源。
“活动”
???1.河源确定原则:在多因素共同认定河源时,当然可以确认其源头;在多因素无法达到一致的情况下,尊重学术界的共同准则。如河流唯远、水量唯大等。 特注:按“河源唯远”的原则,美国密西 西比河应该称为密苏里河,因其河源最长。但是美国人最早的认识是密西西比河是第一大河,已经达成共识;所以在后来发现密苏里河更长的时候,也没有为此河正名,还是延续了传统的说法一密?西西比河。
2.河源处地理环境特征极大影响实地科学考察。如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上,缺氧、天气多变、昼夜温差大、沼泽泥潭等,人烟稀少供给不足等均会成为实地科学考察中的困难。
环境变迁可能导致河流源头考察判断上的出入。如连续多年气候湿润,河流源头可能上溯;连年干旱,河程可能缩短。
3.卡日曲。最符合“河流唯远、水量唯大”的原则。 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生态关键地区 ①三江源曾经是一个超稳定的生态循环系统,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生物多样性集中地区。阳光、雪山、湿地、河流和生灵万物之间交换着能量,共同维系着最流畅的供求关系圈。三江源地区草木靠着这片地区滋生,动物靠此地滋养,生态环境靠其维系,只有先保存下来,而后才能谈及以后的区域发展。 ②三江源地区孕育了我国三条大江河的源头,这里提供了长江水量的25%、黄河水量的49%、澜沧江水量的15%。而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正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农耕业最为悠久的地区、现代工业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且难以提供河流水源、或因水而产生影响区域经济增长、人口生存、社会发展,也就是对我国根基的巨大冲击。读图,讲述可可西里无人区,野生动物的天堂。 可可西里地区面积达83万平方公里,位于青海省西南部,江源地区西端,夹在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蒙语意为”美丽的少女”,是世界第三大,也是中国最大的一片无人区,也是最后一块保留着原始状态的自然之地。 由于该地区是中国最大的一片无人区,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少,大部分地区仍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状态。有资料显示,可可西里目前是中国动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的野生动物多达 23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类野生动物就有20余种。野牦牛、藏羚羊、野驴、白唇鹿、棕熊等,青藏高原上特有的野生动物使这位少女更加妩媚动人。转折:该地区也不是永恒不变的,近年来环境正在趋于恶化。 生态环境恶化 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性“位高体弱”。 三江源地区雪山、湿地、河流和动植物共同 组成一个和谐环境,其基础是雪山。是雪山消融孕育了湿地、孕育了河流,再衍生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存在,吐纳水汽丰富,增加当地大气湿度和降水量,在山顶、山体上形成积雪、冰川;如此相互作用发展为一个良性循环的、有机联系的整体。若雪山不复存在,则湿地变干、河流干涸,动植物资源数量可能变少、种群可能剧变;相应的生物锐减后吐纳水汽严重不足,本地大气变干、降水量减少,不能弥补冰川的消融量,也就不可能繁衍孕育较多的生物;如此这里将失去原有的环境组成要素和整体性。即使人为迁回动植物资源,也不可能在变化后的环境中持续生存;即使从外地调来水源,也不一定在水质 上、水量上恢复还原到原有的状态,生物群落也与原始状态会有极大差别;实际上人们无论如何也无法再塑雪山冰川,所以这里是国际科技界瞩目的研究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带。 图片展示了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简介三江源地区生态问题。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现在:冰川退缩,湖泊、沼泽萎缩,地下水位下降;气候反常,自然灾害加剧,冰雹、霜冻、干旱、雪灾等灾害有增无减;草地沙化严重;虫鼠危害严重,三江源地区10%以上的面积有鼠害,虫害面积占3.73%;水土流失严重,占三江源地区11%的面积。由于盗猎等行为,野生动物锐减,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讨论:三江源地区环境变化原因 3.生态保护措施 思考回答,怎样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 保护三江源 习近平强调:“一定要生态保护优先,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为保护空气清新、绿草如茵的三江源,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决定在这片净土上,建立国家公园加以特殊保护。总结:(三江源地区生态恶化是在各种原因下发生的,也是在区域发展中出现的;所以人类有义务、我们也有能力遏制环境的持续恶化)在法规方面建立保护机制,设立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内以保护环境、恢复生态为方向,重建山川秀美的三江源。
活动:认识保护高原湿地的意义 是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河流的发源地。 三江源位于青海省的南部。是青藏高原腹地 地势高,有“世界屋脊”之称。 这里储存着长江水量的25%,黄河水量的49%?,澜沧江水量的15%?,故被誉为“中华水塔”。
学生1回答:地势高。 学生2回答:下雪融化。
学生3回答:下雪和冰川融化。 这不能称为河流。 学生1:冰川萎缩,草原沙化。 学生2:滥捕、盗猎,乱伐森林。学生3:不当建设,垃圾污染。 学生4:过度开采。 学生1:全球变暖引起。 学生2:气候变迁,突发性天气、强对流天气多发。 学生3:人口增加城镇建设、工业生产及生活废弃物激增。 学生4:人类活动加剧,如乱挖冬虫夏草、挖砂金。 学生1:减少工业和生活废弃物的排放,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学生2:减少人口数量,迁出三江源地区人口。 学生3: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 学生4:建设生态保护区。 学习本节课新内容“中华水塔”;培养和强化学生使用地图的意识和地理学科素养。 强化地理学科学习的用图能力,提升地理学科素养。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了三江源“中华水塔”的由来,加深了学生对三江源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掌握保护三江源地区的重要义。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和认识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板书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一三江源地区 一、江河源头 二、源头水源 三、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1.生态关键地区 2.生态环境恶化 3.生态保护措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37张PPT)
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地理人教版 八年级下
新知导入
美丽的三江源地区是我国最大自然保护区之一,那么三江源主要指的是哪三条大河呢?
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标志。
黄河
长 江
澜沧江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第九章 青藏地区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青藏高原是哪些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黄河、长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河流的发源地。
黄河
长江
澜沧江
怒江
雅鲁藏布江
一、江河源头
位置范围
三江源位于青海省的

南部
是青藏高原腹地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这里为什么成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地势高,有“世界屋脊"之称。
水塔
三江源地区为什么被称为
“中华水塔”?
这里成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是因为降水丰富吗?
三江源
输水管道
新知讲解
这里储存着长江水量的25%,黄河水量的49% ,澜沧江水量的15%,故被誉为“中华水塔”。
新知讲解
思考:这里降水并不丰富,为什么有这么多河流发源于这里呢?
学生1:地势高。
学生2:下雪融化。
学生3:下雪和冰川融化。
青藏高原地势高峻,夏季降水不是太多,但是其他季节也存在其他降水形式,如降雪等。在气温升高后,山上积雪和冰川多消融,形成涓涓细流,汇集成江河最初的源流。
二、源头水源
新知讲解
唐古拉山脉
可可西里山脉
昆 仑 山 脉
巴颜喀拉山脉
阿尼玛卿山
图示三江源地区在众多山地环抱之中,西南边缘唐古拉年山、西北端可可西里山脉、西北边缘昆仑山脉围成的区域,成为三江源头地区开阔的集水区;此地降水、所有来水除了少量蒸发和下渗外,必将通过三江汇集流出。较大集水区能保障三江源头充沛的水源。
这里的雪山主要分布在哪儿?
新知讲解
在气温较低时,江河源头的水从何而来?
在山区无降水时很多山沟中无水流,此时的沟谷不称为河流;在雨季汛期也不见得时时有水,只是在下大雨或在暴雨时山沟中的水量很大,水流很快,你认为这是河流吗?
这不能称为河流。
新知讲解

阅读材料

三江源地区的湖泊、沼泽--河流的天然调蓄器

三江源地区湖泊众多。湖泊是河流的补给源之一,同时还对河流流量起着天然的调蓄作用。当雨季来临和冰雪融水丰盈之时,这些湖泊储蓄河水,起着消减洪峰的作用。到了冬、春季节,因冰雪封冻,河流水量减少,湖泊将存储的水补给河流,保持河流流量的相对稳定。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沼泽分布区。由于每年夏季冰雪融水补给丰沛、稳定,因而沼泽分布面积较大,总面积达6万多平方千米。广布的沼泽像海绵一样,吸纳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也对河流流量起着天然的调蓄作用。
湖泊和沼泽具有调蓄水源功能;在河流源头可以稳定提供不同季节的补给水源。
活动
模拟科学考察,探寻黄河源头
1.寻找黄河源头,首先要了解黄河源头区状况。阅读图9.19,找出黄河源流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并就下面的对话发表你的看法。
从众多的支流中确定黄河正源,应根据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找出长度最长的,流量最大的河流。
新知讲解
活动
模拟科学考察,探寻黄河源头
2.在追溯河源的过程中,考察活动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1952年和1978年两次科学考察活动确定的黄河源头不同,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原因:因为支流众多,找长度最长的、流量最大的河流比较困难;在源头区,遇到图片所示的沼泽地,水域较大,确定源头究竟在哪里很困难;不同季节冰川融化的地点会有变动,确定河流源头也比较困难。
新知讲解
活动
模拟科学考察,探寻黄河源头
3.阅读表9.1,根据黄河源头科学考察资料,你认为哪条源流是黄河源头,并说明理由
卡日曲。理由根据河流唯远的原则,卡日曲长于约古宗列曲;根据河流流量唯大原则,卡日曲流量大于约古宗列曲;卡日曲流域面积大于约古宗列曲。
新知讲解
河流长度/千米 流域面积/千米2
约古宗列曲 宽11.5米,深0.1~0.2米,水量较小,流量为2.5米3/秒
有5处泉水从谷中涌出,满汇成宽约3米、深0.3~0.5米、流速约3米/秒的一条小河,终年有水,流量为6.3米3/秒。
新知讲解
①三江源曾经是一个超稳定的生态循环系统,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生物多样性集中地区。阳光、雪山、湿地、河流和生灵万物之间交换着能量,共同维系着最流畅的供求关系圈。三江源地区草木靠着这片地区滋生,动物靠此地滋养,生态环境靠其维系,只有先保存下来,而后才能谈及以后的区域发展。
三、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1.生态关键地区
新知讲解
②三江源地区孕育了我国三条大江河的源头,这里提供了长江水量的25%、黄河水量的49%、澜沧江水量的15%。而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正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农耕业最为悠久的地区、现代工业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且难以提供河流水源、或因水而产生影响区域经济增长、人口生存、社会发展,也就是对我国根基的巨大冲击。
新知讲解

可可西里地区面积达83万平方公里,位于青海省西南部,江源地区西端,夹在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蒙语意为”美丽的少女”,是世界第三大,也是中国最大的一片无人区,也是最后一块保留着原始状态的自然之地。 由于该地区是中国最大的一片无人区,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少,大部分地区仍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状态。有资料显示,可可西里目前是中国动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的野生动物多达 23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类野生动物就有20余种。野牦牛、藏羚羊、野驴、白唇鹿、棕熊等,青藏高原上特有的野生动物使这位少女更加妩媚动人。
读图,讲述可可西里无人区,野生动物的天堂。
新知讲解
三江源地区雪山、湿地、河流和动植物共同组成一个和谐环境,其基础是雪山。是雪山消融孕育了湿地、孕育了河流,再衍生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存在,吐纳水汽丰富,增加当地大气湿度和降水量,在山顶、山体上形成积雪、冰川;如此相互作用发展为一个良性循环的、有机联系的整体。若雪山不复存在,则湿地变干、河流干涸,动植物资源数量可能变少、种群可能剧变;相应的生物锐减后吐纳水汽严重不足,本地大气变干、降水量减少,不能弥补冰川的消融量,也就不可能繁衍孕育较多的生物;如此这里将失去原有的环境组成要素和整体性。即使人为迁回动植物资源,也不可能在变化后的环境中持续生存;即使从外地调来水源,也不一定在水质 上、水量上恢复还原到原有的状态,生物群落也与原始状态会有极大差别;实际上人们无论如何也无法再塑雪山冰川,所以这里是国际科技界瞩目的研究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带。
2.生态环境恶化
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性“位高体弱”。
冰川萎缩
1972年
2009年
学生1:冰川萎缩,草原沙化。
图片展示了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新知讲解
草原沙化
新知讲解
学生2:滥捕、盗猎,乱伐森林。
捕杀野生动物
新知讲解
学生3:不当建设,垃圾污染。
学生4:过度开采。
乱采滥挖
新知讲解
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现在:冰川退缩,湖泊、沼泽萎缩,地下水位下降;气候反常,自然灾害加剧,冰雹、霜冻、干旱、雪灾等灾害有增无减;草地沙化严重;虫鼠危害严重,三江源地区10%以上的面积有鼠害,虫害面积占3.73%;水土流失严重,占三江源地区11%的面积。由于盗猎等行为,野生动物锐减,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简介三江源地区生态问题。
新知讲解
讨论:三江源地区环境变化原因
学生2:气候变迁,突发性天气、强对流天气多发。
学生1:全球变暖引起。
新知讲解
学生3:人口增加城镇建设、工业生产及生活废弃物激增。
学生4:人类活动加剧,如乱挖冬虫夏草、挖砂金。
挖虫草
新知讲解
3.生态保护措施
思考回答,怎样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
学生1:减少工业和生活废弃物的排放,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学生2:减少人口数量,迁出三江源地区人口。
学生3: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
学生4:建设生态保护区。
习近平强调:“一定要生态保护优先,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新知讲解
习近平在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考察。
保护三江源
为保护空气清新、绿草如茵的三江源,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决定在这片净土上,建立国家公园加以特殊保护。
新知讲解
保护三江源
习近平再用“眼睛”和“生命”为喻,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新知讲解
保护三江源
新知讲解
活动
认识保护高原湿地的意义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与同学讨论如下问题
1.如果三江源地区冰川不断消退,湖泊、沼泽不断萎缩,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源区水源枯竭,黄河中下游会出现断流,长江中下游可能会出现干旱灾害。
2.如果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如果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会导致我国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严重退化,如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会加剧,黄河断流时间会增长等。
课堂练习
1.与“雪域高原"的特点不符的是( )
A.山脉连绵,湖泊众多 B.地广人稀,交通不便
C.地热丰富,水能巨大 D.藏族文化,绿洲农业
2.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的( )
A.东部 B.南部 C.北部 D.西部
3.考察人员考察三江源头会遇到的困难是( )
A.人烟稀少,高寒、缺氧、高压
B.强紫外线辐射、日照时间短的恶劣环境
C.忍受着饮食与文化生活单调、远离都市
D.高原反应、人员拥挤等
D
B
D
课堂练习
4.青藏铁路在修建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主要是( )
A地质条件复杂,多滑坡和泥石流 B地质条件复杂,多桥梁,投资大
C.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 D.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5. 三江源地区建立保护区的重要性体现在( )
A大量开发当地的资源,提高财政收入
B可以增加牲畜的放养量,提高牧民的收人
C.改造湿地,扩大耕地面积
D.生态环境的改善使珍稀濒危动物得到保护,上、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得到可持续发展
C
D
拓展提高
1.三江源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A土地荒漠化 B.泥石流 C.沙尘暴 D.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
2.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目前,关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退耕还草、还林 B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
C.开荒种田 D.全面禁猎禁采砂金
D
C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了三江源“中华水塔”的由来,加深了学生对三江源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掌握保护三江源地区的重要义。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和认识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板书设计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一三江源地区
一、江河源头
二、源头水源
三、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1.生态关键地区
2.生态环境恶化
3.生态保护措施
作业布置
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或特征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当看到“中华水塔”“牦牛”“三江源”这些词,你能联想到我国哪个地区?它们又能反映出该地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
青藏地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