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下 3《天 窗》教案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下 3《天 窗》教案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13 21:3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天窗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天窗》是茅盾先生写的一篇抒情散文,精炼的语言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美妙的富有想象的别样的世界,文中的天窗不是一个简陋的普通的天窗,它是能给孩子唯一慰藉的天窗。本文表达了孩子们对外面的世界的向往与追求之情,表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课文共有八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课文看似简单,实则含蓄,所包含的思想富有哲理,意义深刻,对于现代儿童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而,教学中要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情感上下功夫。文章文笔优美,想象丰富奇特,教学时要借助朗读训练、语言训练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文中想象的方法,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并深深地融入课文,使心灵得到陶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天窗的图片、作者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读熟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在一百年前的中国南方农村,“窗”是怎样的呢?
出示图片和课文第1~3自然段。
(1)读读这三段话,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天窗。
(2)交流:于是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相机出示天窗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天窗的样子)
(3)这样一扇简陋的、只能透进些许光亮的天窗却是著名作家茅盾(板书:茅盾)儿时最美好的回忆,于是,他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散文——《天窗》。
(4)板书课题:天窗。
(5)齐读课题。
2.简介茅盾。
茅盾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浙江省嘉兴市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等。
3.天窗为何让茅盾魂牵梦萦?它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针对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与教材编排意图产生碰撞,使学生学会质疑的方法,产生阅读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出示词语:
慰藉 扫荡 威力 锐利 河滩 帐子
闪烁 奇幻 蝙蝠 霸气 猫头鹰 复杂
(1)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慰藉”的“藉”,多音字,在这里读jiè,“慰藉”就是安慰、抚慰的意思,“藉”还有一个读音jí,可组词“狼藉”。 对于新词的理解,可以借用字典中的解释并结合日常生活,还可以练习造句理解。
“鹰”和“莺”是同音字,都读后鼻音yīng。“卜落卜落”的“卜”是多音字,它还有一个字音bo,可组词“萝卜”。
(2)男女生轮读,齐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设计意图:扫清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完成填空。
课文首先交代了(天窗的由来或为什么有了天窗),接着写了当(夏天阵雨来了)时或(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时,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在地洞似的屋里的(唯一的慰藉),由此想到应该(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3.依据这样的条理给课文分为三部分。
4.小小的天窗对孩子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出示句子: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1)思考:你什么时候需要别人的安慰呢?对于乡下孩子来说什么是他们的慰藉呢?
(2)指导朗读。再读这两句话,感受天窗对孩子们的慰藉。
(3)过渡:为什么天窗会成为乡下孩子们的慰藉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设计意图: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中心词句进行感悟、品味,恰到好处地突破了文中的重点,同时也教给了学生读书、理解的方法。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男女生交换读田字格中的会写字:慰、藉、卜、锐、滩、帐、烁、蝙、蝠、霸、鹰。
2.找一找左右结构的字,说说怎样把它们写好看。
3.指名回答,“锐、滩、帐、烁、蝙、蝠”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
教师特别提示“滩”,要注意三点水和“又”都要写在竖中线的左侧,给右侧的“隹”留下位置,把整个字写匀称。“鹰”指鸟,因为字里面有“鸟”,注意“鸟”在这个字中的位置和大小。
4.观看书写动漫,教师范写。
5.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检查。
6.书写评价。
设计意图:指导学习生字,从结构入手,扎实识字教学。重点教学笔画多的字、易错字等。
五、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2.摘抄文中描写屋子、闪电、云彩、星、蝙蝠、夜莺、猫头鹰的语句。
设计意图:摘抄语句,学会积累,丰富语言材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天窗是怎么来的。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为什么发明天窗。
2.导入:(1)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2)导学:课文的最后,茅盾先生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生接读后面的语句)你怎么理解“无”“有”“虚”“实”?
 教师适时点拨,只要学生明白“无”和“虚”指的是没有的,“有”和“实”指的是想象到的即可。
(3)简要说说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
“无”和“虚”指没有的,虚无的,“有”和“实”指由看到的景物所想象到的。
(4)引入中心问题:小小的天窗是怎样让孩子们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为什么是应得感谢的?让我们走进课文第4~7自然段。
设计意图:以问题为线索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二、学习新知
(一)夏日,阵雨来临被迫躲雨时
1.指名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孩子们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用“△”标出最能表现孩子们心情的语句。
2.导学: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孩子们被关在屋子里了,天窗,却无法关上;身体,被锁住了,想象却无法锁上!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3.领读:我们合作,把孩子们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老师的引读。
透过那小小的天窗,你会看见__________,你会看见____________;你想象到__________,你想象____________。
4.语言训练:这风雨雷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作者没有具体描写,想象一下:这会是怎样的一个画面?
5.夏天阵雨来了时,这一方小小的天窗抚慰了孩子们沮丧孤寂的心灵。因而,作者说——(生接读)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二)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时
1.出示学习要求:
(1)读课文第6自然段,想一想:当孩子们被大人们逼上床去“休息”的时候,心情又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2)默读第7自然段,用横线勾画出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事物,用波浪线勾画出孩子们由看到的事物想象到的景象。
2.学生读书,思考,勾画。
3.品读交流。
(1)交流:天黑了,孩子们被大人们逼着上床去“休息”时,孩子们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这时候,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抓住“忘不了”“偷偷地”体会孩子们的无奈和不甘)
(2)导学:然而,躺在床上,孩子们的思绪却扯得很远很远。请根据你对第7自然段的理解,完成下面的语言训练:
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是(一粒星),想象到的是(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看到的是(     ),想象到的是(      );看到的是(     ),想象到的是(    )。
(3)小结: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的,他们将零星的、分散的星、云,稍纵即逝的一条黑影,通过奇妙的想象组成一体,构成一个美丽、神奇的夜的世界。
4.导读:晚上,躺在床上,孩子们的思想却没有“休息”。这一方小小的天窗让孩子们想象出了一个美丽而又广阔的世界。因而,作者说——(生接读)“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读到这句话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类似的话在文中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师生合作朗读第6、7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圈画重点词句,体会夏日阵雨来临被迫躲雨时,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抚慰。通过品读句子,交流透过天窗看到的事物,体会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对外面的世界的向往与追求之情。
三、拓展训练
1.导学:你也一定和作者一样有着丰富的想象。让我们走进那一间黑得像地洞似的屋子,仰望天窗那一方小小的天空,你眼中又会呈现出什么奇妙的画面来呢?
(出示)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仿佛是____________,仿佛是____________,仿佛是____________;那一朵云,就像是____________,像是____________,像是____________;那掠过的一条黑影,可能会是____________,会是____________,会是____________。
2.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一篇优美的散文,跟随茅盾先生一起透过小小的天窗,凭借无穷无尽的想象,感受到了世界的美妙,感谢茅盾先生为我们打开一扇人生的智慧之窗。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展开想象,丰富课文内容,既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又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拓展作业
1.下雨了,透过玻璃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写一写。
2.阅读茅盾的其他作品。
设计意图:学习文章后,迁移写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以提升。
板书设计
天窗
教学反思
《天窗》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的一篇抒情散文,其内容通俗而含蓄,情感舒缓而真挚。里面的许多情节都是易于儿童理解的,但也有深奥难懂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强调读的重要性。抓问题“小小的天窗为什么是唯一的慰藉”,通过圈画重点词句,理解那时乡下孩子们的心情,让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展开无穷无尽的想象,与课文中描写的情景产生共鸣。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后作业,都设计了语言拓展训练。这是对“想象”的学以致用,是深层的理解。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天窗》的喜爱之情。教学散文时,一定要整合文本内容,抓住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做到主线清晰,大胆删减次要内容,强化训练重点,并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