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设计
实验名称
(一)混合沙和豆子(二)加热白糖
实验设计理念
1、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这一课,主要有两个探究实验:一是观察豆子和沙混合的变化,二是燃烧的蜡烛给白糖充分加热的变化。探究活动一般要经历观察发现,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研究方案,搜集证据、整理资料、得出结论等,这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等方面的科学素养起到极大作用。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学时要体现教师是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状况摆正自己的位置,确定教师在学生学习科学的指导程度,确实做到学生才是探究活动的真正主体。教会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体验实验的乐趣。
3、全面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在观察和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学生的探究过程,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良好操作习惯、不怕困难热爱科学等方面的科学素养。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第二课,继上一节课初步了解了物质会发生变化后,本节将进一步观察物质的变化,重点在于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找出它们的区别是否产生了新物质。教材围绕混合沙和豆子的实验及加热白糖变化的实验两部分内容,为凸显重点加热白糖的活动将是重在探究,混合沙和豆子的实验是铺垫。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着较丰富的科学探究能力,不仅喜欢学习科学,而且特别爱做实验,通过上学期的科学课积累了大量的有关实验、观察、收集证据的方法。因此在本课学习中,主动探究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又因为学生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一些科学知识的构建还需要辅助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方式才能突破思维限制有所上升。另外还有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放不开手脚,甚至不敢参与实验,本学期还需继续加强指导。
实验目标
1、知识与能力: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2、教学活动与方法: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实验重点
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
实验难点
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概括发现得出结论
实验方法
分组探究法
实验措施
1、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实验过程。
2、指导学生做简单的探究实验,制定实验计划,填写实验报告,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3、加强观察和实验,充分利用仪器和器材,让学生参加观察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知识、锻炼能力。
4、师生共同开辟科学教学园地,自己搜集资料,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改善实验条件。
实验环境及实验准备
学校实验室。
学生分组实验:玻璃杯子、沙子、豆子、筛网、搅棒、白纸;长柄金属汤匙、一根白糖、蜡烛、火柴。
实验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上节课我们知道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在变化的。那么世界上有没有一成不变的物质?
2、导入: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要混合一些物质,比如说:炒菜的时候要将调料与菜进行混合。那么物质之间混合在一起会不会发生变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研究的: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良好习惯,调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情感动机
二、探究与归纳
探究活动(一):观察沙子和豆子的混合
1、[出示沙和豆子] 在桌子上我给大家准备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物质,都认识吗?我们要用它们完成一项探究活动——混合沙和豆子的实验,观察沙和豆子发生变化了吗?预测:你们觉得会发生变化吗?
2、怎样才能证明我们的猜想呢?
3、混合实验(图2)
图1
(1)把沙和豆子倒在白纸上,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记录在表格内。
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感官进行观察。(看、摸、闻?)
(2)把杯子中的沙倒入装有豆子的杯子中进行混合,轻轻搅拌。
观察:在混合过程中,沙和豆子发生变化了吗?
(3)用筛网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与原来的沙和豆子比较,它们变化了吗?
4、实验后小组探究、交流汇报
5、总结提升;我们发现,混合后沙和豆子发生了细微变化。但是豆子还是豆子,沙还是沙,没有变成其它的新物质,这是一个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探究活动(二):加热白糖实验
1、刚才我们做的实验没有什么明显变化,大家可能有些失望。但是在科学上,没有观察到明显变化和观察到有明显变化同等重要。比如在医药领域,科学家研究某种药物时,就要仔细观察多种药物之间能否发生变化,才能证明这种药物有无副作用。我们接着做一个更有趣的实验——加热白糖
2、讨论、想想要完成这个实验,需要注意什么?
3、观察预测:给白糖加热,白糖会有什么变化?请小组把自己的想法记录在作业本的实验记录单的预测栏中,并把观察到的白糖特点写下来。
4、教师讲解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
(1)糖要少些。
(2)加热的同学最好戴上手套,手持汤匙最外端,用外焰加热。
(3)观察时不要凑得太近。
(4)加热结束后,熄灭蜡烛,汤匙放回盘子里冷却,小心烫手。
5、学生实验(图3)
(1)分组实验操作、观察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2)小组讨论汇报(白糖颜色、气味等方面的变化)
图2
6、归纳小结
通过实验,白糖经过了以下的变化过程:先是由透明的颗粒熔化成液态(透明的液体),继续加热颜色变成黄红、褐红,直至变成黑色,并且可以闻到有焦糊味,再接着加热,黑色的物质就燃烧起来。
【设计意图】本节最重要的知识由学生总结,记忆深刻。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概括、总结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由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和习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调动个性化和开放性思维。
三、巩固辨析、拓展延伸
1、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我们把白糖加热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像沙和豆子混合后,没有产生新物质,沙还是沙,豆子还是豆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那么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产生。
2、出示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辨析属于哪一类变化,并说说依据。
3、出示一些常见的活动。自由选择实验、判断。汇报、交流。
4、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5、总结: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去观察身边的变化属于哪种变化,对自己感兴趣的变化进一步去观察。
【设计意图】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结合,培养学生开放思维,进一步说明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仅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板书设计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混合 沙和豆子 没有产生新物质 物理变化
加热 白糖
糖浆
变黄
黑色糊物质 有新物质产生 化学变化
教学反思
1、整个教学实验进程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者交错使用,融会贯通,渗透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合作的同时又展开了探究,实验效果良好。
2、课堂气氛活跃,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实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探究学习中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实现共同达标。
3、课堂结构紧凑,能够结合教材灵活运用实验方法,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既使学生掌握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实验热情。达到了引导学生尊重实验现象,养成他们细心观察良好习惯的目的。
4、这节实验课中我发现自己在语言的评价,维持学生的探究热情,以及课程的延续性上还有待改善,但是就“尊重孩子的真实需求、尊重科学的实证意识、尊重课堂的时效实效”等方面来说,做的比较到位了。做一个朴素而真实的科学教师,给学生一个安全而自由的探究空间,把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学生的个性发展结合起来,这将是我努力追求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