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 4 小苏打和白醋的 变化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 4 小苏打和白醋的 变化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1-13 14:3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
【教材分析】《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本课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二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三是产生了什么气体。这三部分的内容安排的环环相扣,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究活动。为后面学习《铁生锈了》、《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等课的探究活动做铺垫。
【学情分析】小苏打和白醋是同学们常见的物质,但对于它们之间的混合并不常见,这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尤其是这一过程反应速度很快,现象明显,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至于用火检验二氧化碳的特性,可以打破学生已有的关于燃烧的知识体系,更能让他们认识到原有的知识可能不是完全正确的,这会使他们进一步意识到事实是检验真理的最好方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重点】
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的变化。
【教学难点】
分析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变化后产生的气体有什么特性。
【教学准备】
小组活动材料: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集气瓶、量杯、玻璃片各1份,小汤匙、盒子、实验记录单各2份。
教师准备材料:学生操作材料一份、气球、彩纸、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魔术引入,激趣揭题
1.魔术演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的气体吹起气球。
2.提出问题:是什么使气球变大的?
3.揭示课题: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魔术中用到的白醋和小苏打又成为学生探究的材料;魔术也蕴含了“两种物质混合后又产生了新的物质”这一概念。】
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1.提出问题:小苏打和白醋在生活中是经常见到的,如果我们想观察它们的特点,你想用什么方法?
2.小组合作观察
3.小组汇报
4.提出问题:关于这两种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你还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观察小苏打和白醋这两种物质。既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另外,观察两种物质的特点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小苏打和白醋的认识,将科学与生活结合。】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1.猜测:如果把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在一起,可能会产生什么现象?
2.验证猜测。
①学生交流讨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②学生汇报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③教师课件出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取3大勺白醋小心地倒入瓶里
2)取1勺小苏打倒入装有白醋的瓶里
3)立即把玻璃片盖在集气瓶口
4)仔细观察小苏打和白醋产生的变化,完成记录表(二)
注意事项:1.实验器具要轻拿轻放,以免打碎。
2.实验后把材料放回原处,摆整齐。
④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⑤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⑥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猜测、交流、验证,亲身经历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学生学会通过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产生了什么气体
1、问题: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气体,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气体呢?
2、课件出示二氧化碳气体资料。
3、提出问题:①通过阅读资料,说说二氧化碳气体的明显特点是什么?
②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到底这是不是二氧化碳气体?
4、学生交流讨论验证方法。
5、教师出示实验要求。
实验一:取出一根火柴棒,将燃烧的火柴棒分别放在装有空气和新物质的瓶内,观察有什么不同的现象?
实验二: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倒在点燃的蜡烛上,会产生什么现象?
6、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思考: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这种气体具有什么特点?
7、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这是一种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的气体。
8、追问:这是一种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的气体,能确定就是二氧化碳吗?还有没有其他气体也具有这两种特性?
9、小结:除了二氧化碳,还有氦气、氮气、疝气等等都具有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的特点,所以我们的实验证据其实还不足以判明产生的是什么气体。不过,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最终确定了这种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10、提出问题:①关于二氧化碳,你还知道些什么?
②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二氧化碳,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为什么?
③现在你能解释课堂上的魔术表演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两个实验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做了探究验证,但这两个实验并不能证明产生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气体。要求学生尊重证据,尊重事实,从而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对待科学的态度。】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生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收获了些什么?
2、拓展思考
观察集气瓶里的液体,小苏打还在吗?留下的液体还是白醋吗?
【设计意图:最后,又提出新的疑问,让学生观察实验后的液体,培养学生要有不断探究的精神。】
板书设计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小苏打+白醋 → 气体
(二氧化碳)

不支持燃烧 比空气重
附录:
实验记录单(一)
小苏打的特点
白醋的特点
实验记录单(二)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实验现象
初步结论
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它们_________(填“有”或“没有”)明显的变化,_________(填“有”或“没有”)新物质产生。
实验记录单(三)
实验一
将燃烧的火柴棒放在装有空气的瓶口,火柴棒 (继续燃烧 熄灭);
将燃烧的火柴棒放在新物质的瓶口,火柴棒 (继续燃烧 熄灭);
说明这种新气体具有(支持燃烧 不支持燃烧) 的特性。
实验二
将气体倒在点燃的蜡烛上,结果蜡烛 (继续燃烧 熄灭),说明这种新气体具有(支持燃烧 不支持燃烧)和(比空气轻 比空气重)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