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学目标
1.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初步学习观察实验的方法和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2.初步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教学难点:对蜡烛燃烧产物的检验。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下的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蜡烛、烧杯、澄清石灰水、具支试管、白烟收集器、水槽、小刀等。
教学内容安排: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展示】播放《西游记》的炼丹炉火烧孙悟空的一段视频,展示古代的炼丹炉和拉瓦锡纪念馆图片介绍化学实验的由来和发展,介绍本节课用到的仪器。 【观看】图片,想像实验时的一些情景。认识几种常见仪器。 通过学生熟知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化学实验的雏形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并感受化学的发展。
点燃前对蜡烛的探究 【过渡】今天我们就通过探究生活中的蜡烛这一小实验来体验一下化学实验的乐趣。首先请你说说在什么场合见过蜡烛。【板书】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指导观察】请同学们将实验台上的蜡烛拿在手里,描述你看到的蜡烛。【设疑】蜡烛中间的棉线起什么作用?【继续体验】用手摸一摸,再捏捏,用指甲在蜡烛上划一下,说出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想比较蜡烛和水的密度我们可以采用什么办法?鼓励学生 【回忆】在生日聚会时,蛋糕店里,家里停电时见过。【记笔记】【观察和描述】蜡烛是红色的(有的组是白色)固体,中间有一根棉线,摸起来有滑腻感。【猜想】可能是引火的作用,因为每次点蜡烛时总是先点棉线,棉线着了之后蜡烛才着。【感受与体验】用手摸有滑腻感,用手捏蜡烛,感觉有点硬,但用指甲却能划出痕迹。【思考并回答】将蜡烛切一小片放在水里观察,发现蜡烛浮在水面,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 联系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对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和体验描述蜡烛的一些物理性质。对学生进行成功教育。
燃烧时对蜡烛的探究 【过渡】许多同学都迫不及待地想点燃蜡烛了,下面我们就点燃蜡烛。【提出观察要点】1.蜡烛哪部分先被点燃?蜡烛靠近火焰的地方在状态、硬度有什么变化?2. 蜡烛的火焰有什么特点?【投影】较清晰的蜡烛火焰分层的图片【提出问题】蜡烛燃烧时火焰颜色深浅不一,可能与什么有关?试设计实验证明。【演示】将火柴梗平放在有三层火焰的部分约2秒钟,指导学生观察火柴梗颜色的变化,分析原因。【板书】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过渡】蜡烛越烧越短,那么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呢?请根据下面的实验做出分析【演示】将大具支试管罩在火焰上方,再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指导学生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点燃【板书】 石蜡+氧气 水+二氧化碳 【点燃蜡烛】【观察与描述】1.棉线被点燃后棉线周围的石蜡开始熔化形成一个凹槽,在靠近火焰的地方,蜡烛很软,可以用手任意捏塑,而距离火焰较远部分蜡烛仍是硬的。2.蜡烛的火焰在轻微地闪烁,火焰颜色分层。【观看】蜡烛火焰图片【猜想】可能与温度有关,提出实验方案【观察并模仿】处于火焰最外层的先变黑,第二层变化次之,最里层变化最小;这说明外焰的温度最高,焰心的温度最低。【记笔记】【思考】可能产生了某种看不见的物质【观察并模仿】试管支管的内壁有大量小液滴生成,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出现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记笔记】 通过对蜡烛燃烧现象的细致观察与体验,描述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体会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后得出结论
熄灭后对蜡烛的探究 【过渡】下面我给大家变一个魔术:把蜡烛用白烟收集器盖灭后,快速用一根燃着的火柴去靠近产生的白烟。【提出问题】刚才大家看到的白烟是什么?请大家讨论。【板书】有白烟产生,为石蜡蒸汽。 【观察】火柴还没有接触到蜡烛灯芯,蜡烛竟然顺着白烟就被点着了。【猜想与讨论】白烟可能为水蒸气、二氧化碳或者石蜡蒸气,由于水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所以应该白烟应是石蜡蒸气。【记笔记】 对生活生活中常见但又没有关注的问题进行探究,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小结 【追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是什么,在学习中你应关注什么? 【讨论后小结】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学习中应关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以及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总结学习,进一步认识化学
板书设计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一、点燃前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二、燃烧时点燃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 石蜡+氧气 水+二氧化碳三、熄灭时有白烟产生,为石蜡蒸汽。
学生学案: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一、点燃前对蜡烛的观察
? 组成 颜色 状态 触摸感觉 硬度 密度
蜡烛 ? ? ? ? ? 比水
二、燃烧时对蜡烛的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点燃蜡烛 蜡烛 先被点燃,靠近火焰的地方状态 ,硬度 。 棉线起的作用是 ,蜡烛的熔点 。
2.对蜡烛火焰的探究将火柴梗平放在有三层火焰的部分约2秒钟 火焰分为 层,火柴梗处于火焰 部分先变黑, 次之, 处于 部分变化最小; 说明蜡烛火焰 温度最高, 温度最低。
3.对生成物的检验将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再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 ,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出现 。 说明蜡烛燃烧后有 和 生成。
三、熄灭后对蜡烛的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熄灭蜡烛 灯芯上方出现 ,闻起来 。 ?
2.用燃着的火柴接触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 蜡烛 。 白烟为 ,具有 。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小组活动评价标准
? 符合 基本符合 不太符合 不符合
我们进行的实验操作 ? ? ? ?
我们记录的实验现象 ? ? ? ?
我们得出的实验结论 ? ? ? ?
我们在实验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做得最好的方面是:
自我评价标准
? 符合 基本符合 不太符合 不符合
我不懂时就问 ? ? ? ?
我注意了实验过程中的规范操作 ? ? ? ?
我尊重别人的实验成果 ? ? ? ?
我认真听取并记录 ? ? ? ?
我在这节课中学到的知识:
我略感困惑的地方:
我感觉最满意的地方:
在课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参与探究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充分体现出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效果的认可,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要求学生认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善于反思总结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学生近距离仔细地探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实验过程中用化学的眼光、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大家非常熟悉的蜡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由于本节课使用了具支试管和白烟收集器使实验效果非常明显,成功率极高,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个别学生在点燃蜡烛时发现有黑烟产生,在此去我顺势给学生介绍了可燃物燃烧不充分导致的后果,进行环保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