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小数乘分数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小数乘分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1-12 21:0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分 数 乘 法
教学设计
第4课时 小数乘分数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8页例5及相关练习。
内容简析
例5是在富有情趣的具体情景中,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让学生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能直接约分的尽量直接约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2.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解决分数和小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教学时可把分数化成小数相乘(在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的情况下),也可把小数化成分数相乘,主要是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总结、归纳、抽象、概括等方法来学习分数和小数的计算方法。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课件展示法:播放课件,呈现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画面定格于松鼠的尾巴,然后介绍知识,指出“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然后,呈现松鼠欢欢、乐乐,提出问题,导入本课课题,鼓励学生由此展开讨论。(详见配套课件部分)
【品析:这种导入方式,与课本例题内容贴切,松鼠活泼的身影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知识的介绍增强数学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思考。】
游戏导入法:教师提前准备2套小松鼠服装,由2名学生装扮成2只小松鼠。游戏开始,“小松鼠欢欢”和“小松鼠乐乐”蹦蹦跳跳走上台。
师:同学们,你们看,小松鼠多可爱呀!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生:尾巴特别长。
师:对了。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呢!
“欢欢”:我的身体长2.1 dm。
“乐乐”:我的身体长2.4 dm呢!
师:你们试着思考一下,怎样算出松鼠欢欢和乐乐的尾巴有多长呢?
【品析:通过由学生装扮松鼠的可爱样子消除课堂的紧迫与枯燥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又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体现了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引领学生分析教材第8页例5中的主题图片,提取已知信息,并找出待解决问题。
(1)整理获得的信息。
① 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
② 欢欢的身体长2.1 dm;
③ 乐乐的身体长2.4 dm。
(2)提出问题: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自主学习,交流探讨,体会不同算法。
(1)根据学习经验,学生可以自己列出对应上面问题的算式:2.1×。
(2)学生观察算式,发现是小数乘分数。学生第一次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回顾旧知识进行解决。此时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结果。通常会出现下面几种结果。(详见配套课件部分)
方法一:小数化成分数。  2.1×=×==1(dm)
方法二:分数化成小数。   2.1×=2.1×0.75=1.575(dm)
(3)观察不同的算法,讨论小结。
分数乘小数的题目我们通常采用两种方法计算,既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这两种方法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分数乘分数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品析:本环节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享受不同算法带来的快乐,并掌握自己未考虑到的计算方法,逐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在简单小结中以旧引新,促进知识迁移,巩固并掌握新知识,实现了有意识的学法指导。】
◎探索简便方法,形成能力。
(1)学生独立尝试解决例5第(2)题。
(2)交流反馈。
方法一:可以把2.4化成分数,再和相乘,结果是。 2.4×=×=(dm) 
方法二:可以把化成小数0.75, 再和2.4相乘,结果是1.8。 2.4×=2.4×0.75=1.8(dm)
(3)介绍第三种方法,指导学生自学课本。
 2.4× =× =1.8(dm)
追问:这种算法你看懂了吗?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引导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小数2.4和分数的分母先约分得到0.6,0.6再跟分子3相乘,结果是1.8。
(课件逐步出示第三种算法)
(4)对比思考。
教师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为什么可以这样约分?你觉得这样约分计算简便吗?
【品析:教学例5第(2)题时,让学生独立完成,既复习了分数乘小数的两种计算方法,起到巩固练习的作用,又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学习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准确掌握计算方法,而且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小数乘分数先约分再乘比较简便。】
◎二次对比,回顾反思。
(1)指导学生观察例5第(1)、(2)题,提出问题:既然先约分再计算这种方法这么简便,为什么第(1)题没用这种简便方法计算呢?
(2)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品析:在二次对比环节中,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第(1)题没用这种简便方法计算,让学生体会到先约分再计算的局限性,从而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选择算法。】
◎做一做,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1)学生先观察每一道题的特征,然后思考每道题可以用几种方法来做,哪种方法更简便,最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2)反馈交流。
提问:哪几道题可以先约分再计算?1.4×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吗?
【品析:这个环节通过四道题的对比练习,让学生发现不仅先约分再计算有局限性,分数化小数这种算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的同时,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与合理性。最终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共同归纳出结论,以丰富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结论的过程,加深记忆。】
【参考答案】
0.72  1.5    2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例5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乘小数的算法,能够将分数乘小数进行熟练地转化,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
  质疑一:分数乘小数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讨论明确:分数与小数相乘,可以将分数化成小数或者将小数化成分数进行计算。
  质疑二:分数乘小数也可以约分吗?
  引导学生讨论明确:当小数与分数的分母存在某种倍数关系时,可以直接“约分”。这种约分虽然与以前学过的约分形式不同,但实质都是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品析:通过反馈质疑,引导学生进一步将分数与小数相乘进行拓展,帮助学生理解算法,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做到根据数据特点灵活运用,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小数乘分数怎么计算?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品析:通过让学生自主回顾本课所学知识,指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结构,既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学习重难点,又巩固新知识、强化记忆。】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本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充分观察数据的基础上,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解题,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同时在反馈交流中,学生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深化对简便方法的理解。不足的是对于多余条件对学生的影响,在教学中考虑不全面,对学生难度较大,有待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辨别能力,提高学生选取条件的能力。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小数乘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