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扇形统计图
教 学 设 计
第2课时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98~99页例2及相关练习。
内容简析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各异,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条件也不一样。例2基于三组校园树木数量相关数据,通过不同的统计内容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在统计图的多样化与优化中进一步认识各统计图的特点。同时体会对于相同的统计对象,当需要表达的信息不同时,选择的统计图也不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统计的价值,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目标
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教学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时,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不同统计图的特点,使学生辩证合理地认识不同统计图的优点与不足,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统计目的和数据特点,科学合理地使用统计图。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分析、交流、归纳等方法来学习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问题引入法:播放课件,呈现绿荫小学校园美景,然后画面逐步锁定到有关校园树木的统计表。(课件出示例2三个统计表)引导学生思考:这几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教师揭示课题。
【品析:这种导入方法让学生直面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引发学生对选择合适统计图的需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示例引入法:
复习扇形统计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你对它了解了多少?(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我国居民平均每月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就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它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
2.你还学过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点击出现相关内容。
(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个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增减的变化趋势。
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发现,生活中有时用扇形统计图,有时用条形统计图,还有用到折线统计图的情况。那么人们在选择统计图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3.揭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板书)
【品析:通过对三类统计图特点的复习,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接下来统计图的选择做好铺垫。】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引领学生分析教材第98页例2中的统计表,提取已知信息,并找出待解决的问题。
1.学习教材第98页例2第(1)组数据。
课件出示: (1)绿荫小学2007~2011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如果让你用统计图表示这一组数据,你觉得可以用哪一种统计图?
预设:用折线统计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什么?竖轴表示什么?怎样确定竖轴上的数据每一格表示多少?(课件演示绘制过程)
师:还可以用其他统计图吗?
生: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如果学生没有说到条形统计图,教师课件展示)
师:我们来看一看,条形统计图能不能把统计表中的信息完整地表示出来呢?
生:可以把每年的树木总量表示出来;还可以通过条形的起伏看出大致的变化趋势。
引导比较:这张统计表中的信息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你觉得用哪一种更合适?为什么?可以同桌讨论。
小结:折线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示出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相对来说,这里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一些。
【品析:通过对第(1)组数据的分析,让学生明确如何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特点来选择和制作统计图,不局限于选择某一种统计图,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最后通过观察比较,选择更合适的统计图。】
2.学习教材第98页例2第(2)组和第(3)组数据。
我们还对绿荫小学的树木进行了其他方面的统计,请看下面的表格。(课件出示统计表)
请仔细阅读统计表信息,它们可以用哪种统计图来表示?试着在练习本上画一画。
比一比:你认为哪种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达统计表中的信息?
交流反馈。
第(2)张表格: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也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课件演示)
比较:都能表示出各种树木的数量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但扇形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各种树木的数量和树木总量之间的关系。当需要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时,选择扇形统计图更合适。
第(3)张表格:给出了各种树木的数量,只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为什么不用其他的统计图?
因为各种树木的数量处于平等、独立的地位,不需要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
由于缺乏相应的百分比数据,所以也无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
3.课堂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内容可以包括: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在描述各种数据的时候可以用哪种统计图?其中哪种更有优势?用哪些统计图是不合理的?
【品析:例题反映了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统计图。第(2)张表格可以用不同的统计图,第(3)张表格只能用一种统计图,通过让学生在自主分析数据以及选择、制作、比较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三种统计图的特点的理解。】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例2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知识点及时消化吸收,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
质疑:学习了例2,你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吗?
学生在讨论后明确:关键要根据内容和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做出适当的选择。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因此体现各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选择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量,因此反映数据的多少,一般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反映的是事物的变化情况,因此,体现事物的变化情况选择折线统计图。
【品析:通过反馈质疑,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合理选择,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完成教材第99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交流反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统计图。(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描述,也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描述)
引导比较:用扇形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略
2.教材第103页“练习二十一”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参考答案】7.(1)1.46÷27.1%≈5.39(亿人)
(2)1464万=0.1464亿 1.46-0.1464=1.3136(亿人) (3)略
【品析:利用练习让学生在统计图的多样化选取和优化选择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每种统计图的特点,对三种统计图产生整体的认识。】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现在你知道如何正确选择统计图了吗?
【品析:通过回顾,学生对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更加明确,增强了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教师通过绿荫小学校园内树木调查的结果展示,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统计表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分析三种统计图所反映的不同信息,加强了对三种类型的统计图特点的比较,进而让学生感知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为加深理解,教师又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数据事例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特点,从而使学生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教师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注意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表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 表示数量的变化趋势
扇形统计图 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练习二十一
题型结构分析
题号
题型
建议
1
看图回答问题
读懂扇形统计图,本题难度不大,可在课堂上完成。
2
看图解决问题
根据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
看图解决问题
合理选择图中的信息,解决问题。
4
看图填表
根据扇形统计图给出的信息进行计算。
5
操作题
根据条形统计图给出的信息完成作图。
6
看图解决问题
根据给出的信息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7
看图解决问题
根据给出的信息完成扇形统计图。
8
看图解决问题
根据给出的信息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习题立体分析
第1题:让学生读懂扇形统计图,从图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做出简单的分析。
第2题:根据扇形统计图给出的信息提出相关问题,并尝试解决,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第3题:根据扇形统计图的信息解决问题,同时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第4题:根据扇形统计图的信息完成统计表,实现统计图和统计表的转换,同时通过开放性地提出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5题: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转换,加深对这两种统计图特点的理解。
第6题: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感受我国通讯方式的变化,同时能与折线统计图进行转换。通过对比,感受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第7题:通过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完成扇形统计图,突出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第8题:利用统计表中的数据解决问题,并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相关信息。
习题参考答案
1.(1)24×8%=1.92(时) 还能得到的信息略 (2)略 (3)略
2.略
3.(1)100×21%=21(L) (2)略
4.(1)316.8 249.6 182.4 115.2 96 (2)略
5.略
6.(1)(46106-36779)÷36779≈25.4% (98625-28512)÷28512≈245.9% 感想略 (2)略
7.(1)1.46÷27.1%≈5.39(亿人)
(2)1464万=0.1464亿 1.46-0.1464=1.3136(亿人) (3)略
8.(1)1-21.6%=78.4% 13.5%÷78.4%≈17.2% (2)略
第3课时 节 约 用 水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105~106页“节约用水”相关内容。
内容简析
节约用水是本册教材的实践活动课,教学目标是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并要学生付诸行动。根据这样的目标,放手让学生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对水资源状况有了充分的认识,明白了节约用水的意义。同时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及小组合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调查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数据测量、收集、整理,计算水龙头单位时间的漏水体积,让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在经历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强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重要性,强化节约用水的意识和行为,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水龙头单位时间内漏水量的测算,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联系生活实际的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所测量的数据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应用。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是实践活动课,因此着重引导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整理,引导学生经历数据的统计过程,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进行思考。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资料的搜集、整理、观察、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来学习。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课件演示法:播放课件,呈现各地干旱图片,然后向学生展示我国水资源匮乏的资料信息,引出节约用水的必要性,接着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教师揭示课题。
【品析:这种让学生直面生活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引发学生对节约用水的必要性进行思考,同时在课前的资料搜集中进一步深化对我国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的认识。】
情景引入法:
1.播放视频,创设情景。
课件播放优美的水声。提问:我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预设:水)然后教师展示一篇有关“水”的报道,说: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节约用水)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师:看完这篇报道,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或是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很少,我们应该节约用水。
师:同学们,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而水是生命之源,人一刻也离不开它。但在实际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随处可见。课前我请同学们调查了周围浪费水的现象,下面我们一起来“晒一晒”吧!(预设:洗车,水龙头没关等)
师:刚才同学们举的一些例子都是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小事,因为他们意识不到水的珍贵,但在同一片蓝天下,还有许多人在备受干旱的煎熬。现在,让我们走近他们,去感受一下干旱之苦。(课件播放我国西南地区干旱图片)
3.观看图片,思考讨论揭示活动主题。
教师追问:看完这些图片,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自由发言)
师:水资源是一种有限的而且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在生产和生活中,我们要节约用水。(板书课题)
【品析:从学生熟悉的水声引入本课内容,并在课堂上连续呈现干旱地区缺水的生活场景图,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在水资源匮乏地区的人们的艰辛,从而使学生从心灵深处发出要“节约用水”的呼喊。有了这种感情积淀,下面的数学活动也就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二、组织活动,交流体验
1.确定研究课题。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水龙头坏了或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地往外流。(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教师过渡:别小看水龙头流下的这一滴滴的小水珠,时间长了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昨天同学们已经调查过了,我们小学有多少个水龙头?(100个)如果每个水龙头都漏水,大家猜一猜,这样一天要浪费多少升水?(学生自由发言)
师:大家猜的都不一样,这样漏一天,究竟会浪费多少升水呢?我们可以从1个水龙头一分钟的漏水量开始研究。
2.确定研究方案。
(1)师:同学们之前已经做了调查,请说说你所调查的水龙头的漏水情况。
师:大家调查的地点不一样,水龙头的漏水情况也不一样。大家认为我们可以用学过的哪个数据来代表学校水龙头的漏水量?(预设:平均数)
(2)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测量不同的水龙头在一定时间内的漏水量,并制作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6页统计图。
3.建立直观印象。
师:通过我们测量,小组内讨论计算,并汇报解决下面的问题:
(1)平均每个水龙头一天漏水多少升?一年呢?
(2)学校有几个水龙头漏水?全国大约有30万所学校用自来水,如果按照这个比率计算,这
么多学校全年大约要浪费多少吨水?如果平均每吨水2.5元,一年要多支付多少水费?如
果1人1年用30 t水,这些水可供多少人用1年?
小组讨论,明确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品析:使学生在经历观察、计算、统计等学习活动中,通过合作、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4.解决扩展性问题。
(1)可以让学生具体说说还有哪些浪费水的行为。如测量刷牙时不关水龙头会浪费多少水等。
(2)讨论节约用水方案。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说一说如何节约用水。
【品析:学生经历“确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方案——得出结论” 的实验研究全过程。在具体情景中感受一所学校的水龙头一天的漏水量,通过对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受到强烈的冲击,进一步激发学生认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三、联系实际,提出建议
师: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老师相信大家也会节约用水的!接下来,对于节约用水,同学们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方法要和大家分享呢?(学生自由发言)
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出示几个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例子,供学生参考。
【品析:结合计算结果,联系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进行讨论,探讨有效的节约用水方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水资源。】
四、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这是一节数学活动课,在这节课上,尽量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展示和发展,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学中,首先安排学生收集本节内容的有关资料,如:水的重要作用、浪费水的事例和生活中节约用水的知识等。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组自由选择项目进行搜集、调查。上课前由小组长组织整理各组员收集的资料。学生搜集到的有:各个家庭每月用水量、每吨水的水费,学校一共有多少个水龙头;有的小组还测量洗一次手大约要用多少水,模拟一个损坏的水龙头10分钟滴了多少水,以及附近地区的水资源浪费情况等。学生在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又让他们在与人合作中发展了交往与交流能力。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节约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