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同步导学课件 (共8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同步导学课件 (共8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13 15:17:38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自主学习应用示例课堂小结知|识|目|标|我|明|确
①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皇权的措施,初步理解明朝加强皇权的影响。
②认识八股取士是从思想文化上加强专制统治,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③了解明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一、明朝的建立右图人物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开国皇帝,
他建立了哪个朝代?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强化皇权?
1.背景: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出现多支反元队伍。
2.建立:________年, ______称帝,定都应天府,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1368 朱元璋1.目的:巩固统治。
2.措施
(1)改革官制:在地方,取消________,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在中央,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______制度和______,提升六部的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为分散______,把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二、明太祖强化皇权行中书省丞相中书省兵权(2)设立厂卫机构
①概况:明太祖设立______, _______成立东厂。?
②职责: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3.影响: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皇权高度集中, _________大为加强。?
?锦衣卫  明成祖君主专制1.原因:明朝提倡___________。?
2.变化
(1)命题: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______”。?
(2)答题: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_________》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否则被认为是离经叛道,不被录取。?
(3)文体: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被称为“_______”。三、科举考试的变化尊孔崇儒   四书五经四书集注八股文3.影响: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1.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__________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_______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_______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3.商业:________和________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______。美洲苏州景德镇北京南京四、经济的发展徽商探究点一 明太祖强化皇权的举措及影响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ié háng)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朱元璋《皇明祖训》【答案】原因:吸取历代灭亡的教训,认为相权威胁皇权,尤其是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丞相权力过大,导致元朝灭亡。积极作用:克服了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消除了相权和皇权之间的矛盾,加强了皇权;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巩固了统治。【问题展示1】明太祖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丞相制度的废除有何积极作用?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吃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人?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你没有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答案】因为朱元璋设立锦衣卫,监视臣民。侵犯了人身自由权、隐私权、名誉权等。影响: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特务统治让臣民终日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凡事按部就班,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问题展示2】宋濂为什么被吓出一身冷汗?联系现实,根据你所了解的法律知识,说说特务机构锦衣卫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对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探究点二 八股取士的危害【答案】中国古代科技在汉、隋、唐、宋、元时期一直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科技发展逐渐在世界上落伍。原因:明朝采用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创造性思维;使许多读书人埋头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培养出来的多是严守规矩之人,而不是真正的贤德之人,不利于科技的发展。【问题展示】表格中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知识延伸
中国科举制度的主要发展历程设立锦衣卫科举考试的变化八股取士经济的发展农业:引进玉米、甘薯等手工业:棉纺织业、丝织业、制瓷业商业:北京、南京;晋商、徽商
谢 谢 观 看!课件18张PPT。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自主学习应用示例课堂小结知|识|目|标|我|明|确
①了解并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时间和盛况,分析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②了解戚继光抗倭的事迹,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一、郑和下西洋右图为郑和宝船(模型),为什么说郑和的
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郑和下西洋有什么重大意义?
1.条件:明朝经济繁荣,国力_______________,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主要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雄厚 地位和威望3.概况大国风度  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4.评价
(1)地位: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_________的空前壮举。?
(2)意义:增进了中国与__________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_________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航海史上亚非西太平洋1.倭寇:元末明初,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的日本___________和奸商。?
2.背景
(1)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______、______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
(2)明王朝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二、戚继光抗倭武士    海盗奸商3.经过
(1)大力整顿军队,招募农民和矿工,进行严格训练。
(2)率军南下浙江抗倭,在________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3)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消灭福建、广东地区的倭寇,使___________的倭患基本解除。?
4.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___________。台州 东南沿海民族英雄_______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553探究点一 郑和下西洋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比较【答案】都有强大的国力作为支撑;都加强了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都发展了平等互利的经贸关系。平等交往、对外开放能够实现互利共赢。【问题展示】郑和下西洋和当今中国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何相似之处?郑和下西洋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知识延伸
郑和的船队能够成功远航的原因
(1)国力强盛,社会安定。
(2)统治者的支持。
(3)郑和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掌握了先进的航海技术;船上配有航海图和罗盘针。
(4)船队成员的团结合作。
(5)郑和本人具备组织、领导才能和探险精神。探究点二 戚继光抗倭的胜利及其原因【答案】相同点:都以纪律严明,作战英勇著称。不同点:作战对象不同。岳家军是与国内少数民族作战,属于民族内部矛盾;戚家军抗击的是倭寇,属于抵御侵略。【问题展示1】中国古代的“戚家军”和“岳家军”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倭寇)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货(倭寇抢劫的财物)满千船。
——《倭变事略》【答案】戚继光抗倭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愿望;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问题展示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戚继光抗倭
谢 谢 观 看!课件15张PPT。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自主学习应用示例课堂小结知|识|目|标|我|明|确
①了解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的概况。
②掌握明长城和明朝北京城的基本情况。
③了解明朝小说和戏剧的代表作品及主要内容,明确其思想艺术特点。一、科技名著1.《本草纲目》
(1)作者: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__________。?
(2)内容:书中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
(3)地位: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李时珍 2.《天工开物》
(1)作者:_____________。?
(2)内容: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3)地位: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_______________”。宋应星工艺百科全书3.《农政全书》
(1)作者:明代科学家____________。?
(2)内容: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___________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3)地位: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__________巨著。?徐光启  农业生产农业科学下面是《明长城示意图》,与秦长城相比,明长城有哪些变化?
1.明长城
(1)修建目的:防御北方___________南扰。?
(2)起止地点:东起鸭绿江边、西至_______。?
(3)历史地位:在长城修筑史上,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_______,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
(4)作用:成为各民族_______的纽带。二、明长城和北京城蒙古贵族嘉峪关大交往2.北京城
(1)迁都:明朝的北京城是在_________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明成祖朱棣选定北京为都城,于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
(2)布局:明朝北京城有宫城、_________ 、内城和_________ 。宫城即_________,是北京城的核心。?
(3)建筑:北京城的建筑,以宫殿为重点。 _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元大都皇城外城紫禁城紫禁城1.小说三、小说和艺术罗贯中施耐庵 吴承恩 浪漫主义2.艺术: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他的代表作《_____________》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牡丹亭探究点 明朝科技取得一定成就的原因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材料二 为了体验曼陀罗的麻醉作用,李时珍冒着生命危险,吞服了曼陀罗,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痛觉的程度。古书上说大豆能解毒,他为了验证,先后做了不少
试验并亲自尝试,发现大豆要加上
甘草,解毒效力才会显出来。【答案】①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土壤。②科学家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③一些西方传教士把西方的一些自然科学知识传入我国。【问题展示】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科学家能够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是什么?北京城戏剧《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
谢 谢 观 看!课件20张PPT。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 明朝的灭亡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自主学习应用示例课堂小结知|识|目|标|我|明|确
①了解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
②了解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与建立大顺政权;知道明朝灭亡的史实。
③了解满洲的兴起、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与建立后金政权;知道清军入关和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失败。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观察下面两幅图片,比较一下明朝中
后期贵族与农民生活状况的不同。
1.政治腐败:_______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______流离失所。?皇帝农民1.原因
(1)明朝末年,__________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 _________异常尖锐。?
(2)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
2.起义:农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朝廷的统治。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政治腐败 阶级矛盾3.概况均田免赋  大顺崇祯4.结果:在吴三桂与清军联合夹击下,李自成在_______交战失利,转战各地,最后失败。?山海关  1.满洲兴起
(1)兴起:明朝后期,我国东北地区的_______族不断发展壮大。?
(2)建国:1616年, _________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3)发展:1635年, ______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______。?
2.清兵入关:1644年,明朝灭亡后,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_________降清,引清军入关。?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女真   努尔哈赤 皇太极 清吴三桂探究点 明末农民起义材料一 明朝后期皇帝在位时间一览表(续表)材料二 【答案】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问题展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材料三 当时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问题展示2】 “均田免赋”这一口号的提出有什么积极意义?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答案】积极意义:“均田”就是分给农民土地,“免赋”就是减免赋税,这个口号是针对土地高度集中、赋税十分沉重的现状提出的,迎合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对于发动饥民、扩大起义队伍起了很大作用。在中国农民起义的历史上,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第一次把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作为一个口号明确提出来,标志着中国农民起义进入一个新阶段。
原因:明末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材料四 在满洲贵族与吴三桂的联合夹击下,农民军损失惨重。由于在新占领区立足未稳,农民军于1644年4月29日撤离北京。【问题展示3】李自成农民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清军与吴三桂的联合夹击。感悟提升
明朝政治腐败导致亡国。我们要正确认识中国现阶段的高压反腐政策,树立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复大伟兴而读书的意识。
谢 谢 观 看!课件19张PPT。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自主学习应用示例课堂小结知|识|目|标|我|明|确
①了解清朝对全国统治的基本史实。
②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的基本情况。
③了解清朝加强对西藏地区和西北边疆地区有效管辖的基本史实;掌握清朝疆域概况。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1.统治建立: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后,以北京为都城,随后南下消灭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力量,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2.巩固统治的措施
(1)政治制度:进一步加强_________,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2)思想文化:推崇_______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中央集权 儒家1.郑成功收复台湾
(1)原因:明朝末期,________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
(2)经过:1661年, ________率战舰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把敌人包围在________和台湾城。1662年,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
(3)结果: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_____________。二、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荷兰郑成功赤崁城民族英雄2.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目的:清王朝在稳定了对内地的统治后,决定对台湾用兵,进一步实现__________________。?
(2)概况: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1684年,清朝设置________,隶属________省;1885年,台湾正式________,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3)意义: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国家的统一  台湾府福建建省1.措施
(1)确立达赖、班禅都必须经过____________册封的制度?
①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喇嘛,正式赐予他“_______________”的封号。?
②康熙帝:册封另一位宗教首领“______________”封号。?三、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中央政府    达赖喇嘛 班禅额尔德尼 (2)设置驻藏大臣
①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____________,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②1793年,清朝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
2.意义: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驻藏大臣 钦定藏内善后章程1.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1)背景: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__________的唆使下,发动叛乱。?
(2)结果: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 _______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四、巩固西北边疆俄国  康熙 ?2.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背景: __________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形成割据势力,残暴搜刮各族人民。?
(2)平定: __________下令调兵讨伐,平定叛乱。
(3)管理:设置_______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3.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1771年,首领渥巴锡。回部     乾隆皇帝伊犁1.背景: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
2.战况:1685和1686年,________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_______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3.结果:_______年,中俄双方经过__________,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____________》。该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_________和___________流域包括_______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五、雅克萨之战康熙帝 谈判 1689 平等协商 尼布楚条约 黑龙江库页岛乌苏里江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___________,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_________,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_________和库页岛,东临_________,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_________、赤尾屿等,南至_________。?六、清朝的疆域葱岭    西伯利亚 外兴安岭 太平洋 钓鱼岛 南海诸岛探究点一 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班禅金印    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图【答案】清朝在西南地区册封当地的宗教首领,这是其怀柔政策的体现;在西北地区平定叛乱,这是其威严的表现。恩威并施。【问题展示】清朝对西南和西北地区的管辖措施有哪些不同?这体现出清朝民族政策的哪一特点?感悟提升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族人民对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探究点二  清朝的疆域【问题展示】 对比清朝疆域图和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你有什么发现?【答案】清朝奠定了今天中国疆域的基础,不同的是清朝的疆域更为辽阔,今天中国的地图上已经没有北部的外蒙古和东北部的外兴安岭、库页岛等地。康熙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平定噶尔丹叛乱雍正设置驻藏大臣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谢 谢 观 看!课件19张PPT。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自主学习应用示例课堂小结知|识|目|标|我|明|确
①了解清初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史实;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②理解清初人口增长的原因和表现。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右图是清朝的开荒执照,你知道它有什么用处吗?
政府为什么要发放这个执照?
1.背景
(1)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_______生产,是“国之大计”。?农业 ?(2)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____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____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垦荒 前期2.措施
(1)扩大耕地面积: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许多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边远地区也得到了开发。
(2)兴修_________: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
(3)庄稼种植: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_________、甘薯等高产作物。?
(4)经济作物种植: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水利 玉米 3.作用: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对__________和城镇____________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手工业商品经济 1.手工业: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2.商业
(1)商业网:形成了由农村集市、___________市场、________市场和________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2)商帮:________和________。?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城镇区域性全国性晋商徽商1.概况
(1)明朝:明末以来的经济衰败和连年战乱,造成人口锐减。
(2)清朝:清朝________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2.问题
(1)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_____下降。?
(2)庞大的________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三、人口的增长前期地力人口 探究点 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的增长 到了清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普遍推广玉米、甘薯等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当时的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以至于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答案】清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耕地面积的扩大;水利工程的兴修;耕作技术的改进和新品种的改良;等等。【问题展示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中“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湖广熟,天下足”等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答案】清代前期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问题展示2】材料反映了哪一现象的出现?  《盛世滋生图》(局部)   《前门街市图》(局部)【答案】商业。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问题展示3】上面两图反映了清朝时哪一领域的发展?其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问题展示4】材料中人口增长的原因有哪些?【答案】政治相对开明,社会稳定;边疆地区开发,经济发展;高产作物的推广提高了粮食产量;传统家庭繁衍观念的发展;等等。
人口的增长社会问题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清朝前期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
谢 谢 观 看!课件23张PPT。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自主学习应用示例课堂小结知|识|目|标|我|明|确
①掌握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及发展;掌握军机处设立的过程及作用。
②正确理解清朝文化专制政策的作用;理解清朝政治腐败、军备废弛对清朝发展的影响。
③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一、军机处的设立1.议政王大臣会议:清朝初期,还保留着专门由___________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2.设立南书房:到康熙时,为了抑制满洲贵族的一些权力,加强___________,设立了南书房。?满洲贵族君主专制3.设立军机处
(1)设立: _______年间。?
(2)职责: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3)影响:使____________进一步强化。雍正  君主专制  1.文字狱
(1)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2)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朝。?
(3)危害: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致使知识分子从此再不敢过问政治,也不敢表露个人的思想。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__________,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康熙   雍正乾隆思想言论2.文化专制
(1)目的: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_________统治。?
(2)措施:一方面,大力提倡_________,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销毁。?集权    尊孔读经1.政治腐败:官吏贿赂上级,结党营私,中饱私囊,蒙骗朝廷,敲诈百姓。
2.军备废弛:_______兵久无战事,军风军纪日益败坏,将领贪污兵饷现象十分普遍;军队长期养尊处优,军备废弛。?
3.财政危机:乾隆后期,财政虚耗非常严重;嘉庆以后,出现了财政危机。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八旗4.土地兼并:清朝中期以后,人口的增长造成用地紧缺,而土地却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破产,变成地主的佃户和雇工,向地主交纳高额的地租。很多农民变为流民,以乞讨为生。社会的_______________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贫富分化右图是清朝的广州十三行,你知道广州十三行是何时设立的吗?它主要负责什么?
1.原因
(1)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2)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__________。?四、闭关锁国政策统治2.含义:严格限制____________。?
3.表现
(1)顺治时期,颁布“___________”。?
(2)清朝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放开宁波、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
(3)1757年,清廷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___________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_______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并管理外国商人。 ?对外贸易禁海令 广州 广州十三行4.评价
(1)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______作用。?
(2)消极: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自卫 探究点一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材料一 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ié hánɡ,指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朱元璋《皇明祖训》
材料二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皇宫)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选内阁中书中谨慎周密的人入内值班并担任抄写工作)。后名军机处……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承旨、发出政令都在这里)……(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檐曝杂记》
材料三 17、18世纪出现的正是一个历史的回流,专制独裁达到历史的顶峰,专制和独裁不需要思想和学术,专制和独裁也绝不允许独立判断存在,智慧在这里受到遏制,才华和创新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和肯定,国家命运均系于皇帝一人。
——《中西500年比较》【答案】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禁锢了思想,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问题展示】结合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看法。知识延伸 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历史影响 (1)积极方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 (2)消极方面:不利于观念创新、思想解放、社会进步,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只是封建制度的回光返照,无法挽救封建制度,封建制度走向瓦解。1684年,清朝对海上贸易先后作了若干具体规定:(一)沿海广东、福建、江南、浙江、山东与直隶省,听百姓装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海上贸易捕鱼。预行禀明该地方官员登记名姓,取具保结,发给印票。(二)在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四省设海关,管理来往船只,并征收税银。外国贡船所带货物不再征税,其余私来贸易者,听所差部臣照例收税。(三)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各省,先定海禁处分之例,尽行停止。若有违禁将硫磺、军器等物,私载在船出洋贸易者,仍照律处分。探究点二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答案】不是,闭关锁国政策指的是清朝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地点、种类、数量等。【问题展示1】闭关锁国政策是不是完全不与国外交往?【问题展示2】对比郑和下西洋和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不同结果,你能得到什么启示?【答案】启示:吸取闭关锁国政策的教训,应广泛与世界各国交往;交往过程中应积极学习其他国家的长处,发展自己,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感悟提升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中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限制了中外文化交流,导致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由此可知,封闭自守必然导致落后;只有加强交流,才能不断进步。社会危机重重,中国落后于世界实行专制政策思想政治闭关锁国政策文化
谢 谢 观 看!课件16张PPT。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自主学习应用示例课堂小结知|识|目|标|我|明|确
①掌握《红楼梦》的内容和艺术成就;掌握昆曲的发展过程及代表作;掌握京剧的发展过程。
②认识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成熟期;理解清朝文化的时代特征;了解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一、《红楼梦》右面是清代《红楼梦》的插图,你知道《红楼梦》
的作者是谁吗?“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1.作者:_________、高鹗。?
2.内容:以贵族青年__________________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揭示了_________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曹雪芹贾宝玉与林黛玉封建社会3.价值: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歌颂了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批判了以________  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4.地位:________强、______高,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专制家长思想性 艺术性下图建筑是坐落在北京故宫的畅音阁大戏台,
你知道它是何时建造的吗?主要用途是什么?
1.繁荣:清朝时期的戏剧,剧种不断增多,剧目繁多,内容丰富多彩,表演艺术推陈出新,流派风格争奇斗艳,雅俗共赏。其中,最有影响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二、昆曲与京剧艺术昆曲 京剧2.昆曲
(1)简介: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2)代表:明朝时,代表作有_________创作的《牡丹亭》。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 _________ 》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3)衰落:清朝中期以后,昆曲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逐渐走向衰落。汤显祖 桃花扇3.京剧
(1)背景:乾隆时,四大________先后到北京献艺。徽班的唱词通俗易懂,唱调高亢爽朗,赢得观众喜爱,一时誉满京城。?
(2)形成: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以后被称为“________ ”或“京剧”。?
(3)发展:京剧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又得到皇室的扶持,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日臻完善,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徽班  京戏探究点 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材料一 这一时期(明清)的小说家们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中国的封建制度已到了它的末世,受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影响,他们对封建制度的历史和现实的批判,无论从广度和深度来看,都是空前的。从小说艺术的角度看,它们早于西方批判现实主义一个世纪,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陈洪《中国小说理论史》材料二 明清时期,工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扩大,新的以市民为主体的读者群形成,这带来了个性的张扬和对人欲的肯定。而在上流知识界,陆王心学走向极端,提倡压抑人性,加上繁苛的文字狱,实际上在文学中形成了一种对立,明清文学就是这种对立的产物。
——袁世硕《中国文学史》材料三 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这些小说不仅增长了人们的知识,开阔了眼界,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
——周先慎《明清小说》
 桃园三结义  大闹天宫  【答案】 ①政治: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政治黑暗,官场腐败,文人出于批判封建制度的社会责任感进行小说创作。②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物质基础)。③阶级关系:市民阶层扩大,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并要求文化作品进一步通俗化(社会基础)。④文化:陆王心学压抑人性,文字狱钳制思想,社会需要与之相对立的文学体裁。【问题展示1】 根据史料,概括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从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和文化等方面说明)【答案】满足了民众的文化需求;有一定的教化功能;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民众的知识水平。【问题展示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小说在当时所起的社会作用。
知识延伸 清代文学艺术的特点和此特点形成的原因
(1)特点:具有明显的反封建色彩。
(2)原因
①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②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政治腐败,土地高度集中,农民起义不断,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
形成:乾隆—道光《红楼梦》京剧《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思想性强、艺术性高,影响深远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