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市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上期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我国是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
A.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 B.70万年前--20万年前的北京人
C.30000前的北京周口人 D.7000前的浙江河姆渡人
有一种人化石的发现表明他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这种人是( )。
A、北京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元谋人
3、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猿人洞”近日将重新启动大规模保护性发掘,在此次发掘中将不可能发现的是( )。
A、北京人化石 B、用火遗迹 C、大量陶器 D、大量石器
4、北京人把火主要用于( )。
①烧烤食物 ②照明 ③御寒 ④驱吓野兽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 )遗址列入世界文化保护遗产目录。
A、北京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元谋人
早期人类中男子的主要任务是( )。
A、渔猎 B、采集 C、守家 D、游玩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的国家。
①水稻 ②粟 ③小麦 ④玉米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原始农业的兴起改变了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标志着我国已经迈入( )时代。
A、农耕文明 B、工业文明 C、机器化文明 D、现代化文明
河姆渡人属于( )时代。
A、新石器 B、旧石器 C、无石器 D、不知道
河姆渡人用( )制成简陋的小船。
A、石头 B、木头 C、骨头 D、钢铁
11、河姆渡人的重要生活用具是( )。
A、骨器 B、石器 C、陶器 D、铁器
河姆渡人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A、水稻 B、粟 C、小麦 D、玉米
河姆渡人居住的是( )式建筑。
A、半地穴式 B、地穴式 C、半杆栏式 D、杆栏式
14、半坡居民种植业生产中种的是( )。
①粟 ②麻 ③蔬菜 ④玉米
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5、能够制作彩陶的原始人是( )。
A、北京人 B、半坡人 C、河姆渡人 D、元谋人
16、仔细观察右图:农业出现后,人们开始建造房屋,过定居的生活。 正确的是( )。
①图1属于半坡人居住房屋,图2属于河姆渡人居住房屋。
②图1房屋主要位于长江流域,图2房屋主要位于黄河流域。
③图1居民种植粟为主,图2居民种植水稻为主。
④房屋样式的区别是自然环境差异的结果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7、下列关于我国原始人类,说法错误的是( )。
A、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B、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C、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D、河姆渡人会制造彩陶,半坡人会纺麻织布
18、黄帝和炎帝是华夏族的共同祖先,中外华人络绎不绝的来参拜,2005年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拜谒时的祭文:“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不易之方向”拜谒的是( )。
A.中山陵 B.秦始皇陵 C.炎帝陵 D.黄帝陵
19、神农氏就是(? )。
A.炎帝 B.黄帝 C.尧 D.舜
20、炎帝发明了( )。 ①农具 ②陶器 ③医药 ④车船
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最早创立历法的是( )。
A.炎帝 B.黄帝 C.尧 D.舜
22、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 )。
A.炎帝 B.黄帝 C.炎帝和黄帝 D.舜
23、华夏族的主干是( )。
A.炎帝部落 B.黄帝部落 C.黄炎联盟 D.不知道
汉族的前身是( )A.华夏族 B.汉族 C.中原族 D.不知道
二、材料分析题
2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周易》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原始农耕时期一处氏族聚落人们的房屋样式和生产工具。
请回答:
⑴写出材料一中“穴居而野处”的远古人类两例。
⑵材料二图中反映的是哪一处农耕聚落人们的生活。简单描述他们一天的生活。
26、仔细阅读下列两幅图,回答问答。
图一:半坡人生活场景想象图 图二:嫦娥奔月的传说
(1)根据上述两幅图提供的信息,你认为我们获得古代历史知识的途径有哪些?
(2)上述辆幅图中,哪一幅提供的史实更可靠?哪一幅告诉我们的史实最不可信?
27、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公元前、公元等说法,根据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公元前10年 公元前5年 公元元年 公元5年 公元10年
请在年代尺上找出公元前6年的位置(刻度自己标)。
(2)古代有一位小孩,在公元前3年7月出生,到公元10年7月时他几岁?并请在年代尺上标出来。
(3)古代有个人,出生在公元前35年,死于公元55年,他的寿命是多少?
三、综合探究题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考查古代传说,帝尧的名字叫放勋。他严肃恭谨,明察是非,善于治理天下,宽厚仁和,诚实尽职,能够让贤,光辉普照四方,以至于天上地下。它能够明察有才有德的人,使同族人亲密团结。族人亲密和睦了,又明察和表彰有善行的百官,协调诸侯各国的关系,民众也随着变得友善和睦起来了。 ——摘译自《尚书》
材料二 《大禹治水》是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常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家庭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中所说,尧主要生活在哪一地区?他“让贤”的方式历史上称为什么?举出一例说明他“能够明察有才有德的人”。
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材料一回答,尧当时担任什么职务?材料中说的“诸侯各国”实际上是一些什么组织?
(3)材料二中的大禹治水为什么能取得成功?除了治水这一功绩外,大禹的另一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
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上期第一单元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 AACDA 6-10 ACAAB 11-15 CADCB
16-20 CDDAC 21-24 BCCA
二、材料分析题
25、(1)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均可
(2)河姆渡原始居民 提示:需要描述出农业、手工业、畜牧业三方面。
26、(1)考古资料、古老传说、文献资料(史书);
(2)图一最可信,图二最不可信。
27、(1)略 (2)12岁 (3)89岁
三、综合探究题
28、(1)黄河流域。禅让。推举瞬做他的继承人。
(2)部落联盟首领。部落。
(3)原因:民众团结,采用疏导的治水方法,公而忘私。
贡献:建立夏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