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乐、画音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细细品位音乐与绘画中各自表达的情感,慢慢琢磨音乐与绘画间的共通点。理解并认识到艺术之间的互通性,了解色彩与线条的象征意义,以抽象画的形式,用色彩和点、线表现音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音乐体会音乐所带给人们的感受,并通过音乐作品与绘画作品的赏析与联系,从美学角度找出音乐与绘画间的通感。引导学生在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五颜六色之中,感受音乐的节奏与旋律,在点、线的组合与排列、变化中听到音乐的节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音乐和美术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听觉美和视觉美的真切感受。引导学生吸纳艺术的多元形态,激发学生吸取艺术中的精华,从而有利于本种艺术发展的因素。并加以融合、贯通,来丰富本种艺术的表现力,使其能更好地反映社会生活,达到艺术的审美目的。也借以抒发表现心灵、情思的千变万化。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不同音乐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引导学生从乐曲声中“看”到色彩,从绘画色彩中“听”出声音,理解音乐与绘画间的互通性,并了解抽象画艺术,体会抽象画中色彩与点、线的艺术表现力。
2、教学难点:以抽象画的形式,选用合适的色彩与点、线准确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让色彩像音乐那样“响”起来、“奏”起来,让点、线流淌出音乐的节律。
三、教学过程
(一)感受与体验
1、同学们喜欢听音乐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音乐。
播放《高山流水》)这是一首古筝曲,关于它还有一个典故。
2、伯牙在第一段优美的旋律中听出了雄伟的泰山,
在第二段优美的旋律中又听出了汹涌澎湃的长江大河。
音乐与绘画虽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但音乐的旋律与绘画的造型可以形成通感。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听音乐,画音乐》。
(二)创作与表现
1、教师播放《茉莉花》曲子,听一听这是哪首曲子?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根据以前听的歌词。
再听一曲,把它和《茉莉花》比一比,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茉莉花》给我们轻松优美的感觉,而《无标题》音乐给我们激烈欢快的感觉。
不同的音乐给我们不同的感觉。
3.听音乐找感觉。
请学生根据《小夜曲》《赛马》《江河水》等曲名猜测音乐会给人留下的感觉。
通过聆听以上的乐曲片段,让学生体会轻柔缓慢、、凄凉悲伤、紧张激烈的不同感觉。
4. 音乐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不同的感受,康定斯基把这些不同的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了。
5、我们来看看康定斯基是怎样用绘画表现音乐的。
呈现《蔷薇色的重音》《第十乐章》《1913Composition VI 作曲》《梦中的笛声》等。
* 了解这类画吗?有什么特点?
色彩、点、线
* 小结:康定斯基就是这样将色彩与音乐等同起来,让人们能够“聆听”绘画,“描绘”音乐。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到34页,一起欣赏更多作品。
这是莫奈画的《鲁昂大教堂》,这些作品表现了从清晨到黄昏的不同景象。
播放《培雨,金特》之晨景,听音乐,从这些画面中找出与这音乐最相符的作品。
8. 让我们也一起来试一试。
* 色彩是怎样表现音乐的?
请同学们听音乐,在桌面上拿出你觉得适合表现这首曲子的彩色纸条。
教师播放《绿色花园》《森林狂想曲》等,请学生再来听听音乐中的色彩。教师拿出自己彩纸拼贴作品。
9、教师播放《喜洋洋》乐曲,请同学们4人一组合作拼贴完成一这段音乐。同学们用彩色纸拼贴的音乐,真不错。
10. 用点和线条表现音乐。
出示三幅绘画作品,请、仔细听音乐,找出与音乐感觉相似的一幅作品。
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笔,试着用线条画出音乐给我们的感觉。
注:圆滑、流动的线条传达了和谐与轻柔;而尖锐、粗糙的线条传达的则是冲突与力量。
11、欣赏学生作品,感受其表达的音乐。(节奏感强,轻柔;悠扬;粗狂,有力量)
听音乐,找图片。
8. 教师以音乐《Playing Love》为例,边谈听音乐的感受边演示作画的方法、步骤。
9. 学生创作:用点、线、色彩表现音乐。
* 维瓦尔第的《四季》之春,师生共同描绘音乐给我们的感受,探讨绘画创作的要点,请学生用彩笔进行表现;
* 学生根据《江南印象》《甜蜜的家》的感受再次创作表现;
* 学生用彩笔表现自己喜爱的音乐,并在绘画作品中标出音乐曲名或写上感受。
10. 观看同学们的作业,谈谈自己的体会;同学间相互欣赏,并猜测对方所表达的感受;
11. 通过电脑自带的Windows-Media-Player软件播放喜欢的音乐,打开可视化效果窗欣赏各种变化的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