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配画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朗诵中国古代诗歌,并欣赏诗歌配画,让学生了解“诗”与“画”之间的联系。
2、选择熟悉的古诗配画,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传统造型方法的同时体会诗的意境。
3、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陶冶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根据不同题材的古诗,用水墨画诗。
【教学难点】恰当地表现古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学具:古诗一首、绘画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老舍请齐白石画《蛙声十里出山泉》图,要求画面上没有蛙。齐白石从“出山泉”三字得到了启示,完成了画作,成为齐白石的代表作之一。
2、课件展示《蛙声十里出山泉》
3、《蛙声十里出山泉》是用什么形式画诗句的?你觉得题目与画面合理吗?说说你的看法。
4、复习水墨画用笔用墨的基础知识:齐白石用怎样的运笔来画山石的?(山石侧峰);齐白石笔下的小蝌蚪,体会他是怎样用笔用墨的?(中锋浓墨);齐白石用了怎样的墨色来表现泉水的?为什么?
(板书:诗配画)
二、新授阶段
1、感受诗与画的关系
A赏画猜诗:
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宋代的名画马远《寒江独钓图》,你能联想到哪首古诗呢?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这幅画主要运用了国画中的那种技法形式?(线描)
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李可染的《牧牛图》你觉得用哪句诗来形容这幅画更合适?从哪些方面去猜的?《牧牛图》从表现手法上看它属于什么画?(写意画)
清朝诗人袁枚的古诗作品《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B读诗配画:
出示古诗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根据诗句内容你联想到什么情景?哪些词让你想到了这样的画面?
C连线匹配:
出示两幅山水画,哪一幅画配的哪一首诗歌,你是怎么发现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寻找诗中的意境
A联想: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诗句,这是老师最喜欢的一首诗《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体会诗句中的情景,在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景色?
B讨论: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哪些是关键词?如果让你给这首诗配上一幅画,你将画些什么内容?
三、教师示范
表现出这种诗境,先要找出诗中的“关键词”,这两句诗里面最吸引人的是什么?
教师示范,立意在先,着重讲解如何用笔用墨,大胆落笔。
作画步骤:
1、构思——根据诗中的内容,设计画面。
2、构图——(1)确定主景,突出重点;
(2)添加背景,渲染意境。
3、描绘——刻画关键词,注意虚实变化。
4、落款——根据诗意,在适当的地方题上诗文。
四、作业环节:
1、根据诗句内容,用掌握的笔墨技法把自己所选择的诗句内容画出来,能够反映古诗的意境。
2、近实远虚,主次分明,除表现出诗中的主体,还要可以表现与它相适宜的景物,实景与虚景能的有机的结合。
(播放诗配画作品,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五、作业展评
1、自评:你是如何给喜欢的诗配上画的?说说你的设计意图。
2、互评: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六、课堂拓展
【板书设计】 水墨画诗
构思
构图 作品展示区
描绘
落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