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生物变异的来源(第1课时)(浙江省嘉兴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节 生物变异的来源(第1课时)(浙江省嘉兴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9-02-15 14:4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第1节 生物变异的来源1、概念:生物的子代和亲代之间,以及不同的子代之间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叫变异。2、特点: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一、变异1、一个普通的玉米种子在萌发长成植株的过程中,水、肥、光特别充足,所结种子大而饱满,但这样的种子种下去,结出的却是普通种子 。2、下图是太空椒(普通青椒种子邀游过太空后培育而成)与普通青椒对比,果实明显增大,种植下去,仍然是肥大果实。 阅读教材P75,试判断下列变异类型:表现型= 基因型
(内因)+环境条件
(外因)不遗传的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可遗传的变异三个来源影响生物表现型的内外因素由环境条件引起的,而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变异。如:断了尾巴的老鼠、温室里的韭黄等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引起的变异。一、基因重组 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1.概念:学生思考:(可阅读课本P76)
1.“基因重组”是指基因的重新组合,哪些基因可以进行重新组合呢?
2.非等位基因为什么要重新组合呢?
3.非同源染色体在什么时期重新组合?
4.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是怎样变化的?假设有两不同种类的纯种果蝇灰身长翅和黑身
残翅,其中灰身(B)对黑身(b)是显性,长翅(V)对残翅(v)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子一代雌性个体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有两种类型是亲本没有的,灰身残翅和黑身长翅。这两种变异的性状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F1灰身长翅雌(BbVv)×黑身残翅雄(bbvv)


灰长(BbVv):黑残(bbvv):灰残(Bbvv):黑长(bbVv)
42 : 42 : 8 : 8
(亲本类型特别多,重组类型特别少)
交叉互换2.类型: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中,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了自由组合。 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带来的等位基因的交换(交叉互换)。一、基因重组 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1.概念: 正常型红细胞 镰刀型红细胞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1928年,人们发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能将这种病遗传给下一代,并且发现该病是一种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1949年,美国化学家鲍林将正常人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别放在一定的溶液中电泳,发现正常人和患者的血红蛋白的电泳图谱明显不同,鲍林推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血红蛋白分子的缺陷造成的。经过分析,鲍林认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分子病。 资 料 : 1956年,英格拉姆等人用酶将正常的血红蛋白和镰刀型细胞的血红蛋白在相同条件下切成肽段,通过电泳对二者进行分析,发现有一个肽段的位置不同。这段有区别的肽段的氨基酸顺序如下:缬氨酸-组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 ‥‥‥正常缬氨酸-组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 ‥‥‥异常 资 料 :请查阅密码子表,完成以下图解GAACTT谷氨酸缬氨酸DNAmRNA氨基酸蛋白质正常异常G AG AG AC T突变A ATU《学案》P98 考题9 替换增添缺失思考:DNA的碱基有可能发生什么变化?二、基因突变的概念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正常山羊有时生下短腿“安康羊”一只母猫生的小猫各不相同 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基因突变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并且通常会引起一定的表现型变化 。 基 因 突 变 的 特 点
普 遍 性
多方向 性 基 因 突 变 的 特 点稀有 性 基 因 突 变 的 特 点思考:基因突变的特点低频率性和普遍性
是否存在矛盾? 显性基因可以突变为隐性基因,而隐性基因也可以突变为显性基因.可逆 性 基 因 突 变 的 特 点阅读<学案>P98特别提醒 如果它们回到森林中,和绿孔雀相比,谁更容易生存呢? 基 因 突 变 的 特 点多数有害性鹦鹉的后代有多种类型 由于基因突变产生的新性状是生物从未有过的性状,因此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也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1、二战时,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导致以后大量畸形胎儿出生,畸形生物出现。 2、苏丹红的致癌原理:苏丹红进入人体后,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形成苯和萘环羟基衍生物,进一步生成自由基,自由基可以与DNA、RNA等结合,从而产生致癌作用。3、乙肝病毒的致癌原理:肝炎病毒的基因融合于肝细胞的基因,使肝细胞发生变异。肝脏炎症的不断刺激,使肝细胞进一步变异,肝细胞不凋亡,而且不断地再生,就形成了肿瘤。 资 料 :物理因素: 受到辐射,如:X射线、紫外线、激光等化学因素: 能够与DNA分子起作用而改变DNA分子性质的物质,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碱基类似物等生物因素:包括病毒和某些细菌等内部因素:复制偶发错误、碱基组成改变外部因素诱发基 因 突 变 的 因素基因突变的类型见书本P77第二段 基 因 突 变 和 基 因 重 组 的 意 义 :3、基因突变有何意义呢? 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1、基因突变有新的基因产生吗?有新的性状产生吗?  2、基因重组有新的基因产生吗?有新的性状产生吗?   没有新的基因产生,也没有新的性状产生。只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有;有。4、与基因突变相比较,基因重组有何意义?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的意义。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产生了新基因,出现了新的性状。细胞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时,由于外界理化因素或自身生理因素引起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不同基因的重新组合,不产生新基因,而是产生新的基因型,使不同性状重新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中,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了自由组合。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带来的等位基因的交换。外界条件的变化和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有性生殖过程中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有性生殖中非常普遍。突变频率低,但普遍存在。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