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认识角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认识角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1-13 10:3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本信息
课题
复习 角的认识
作者及工作单位
教材分析
本文是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本单元以动手摆、折、画等活动认识角,能在生活情境中找出角,了解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用三角板比角的大小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
复习角的认识,整个课时将学生作为绝对主体,让学生观察、猜想、验证、调整、再验
证、总结这么几个循环步骤来突破难点。在这个过程中重点还让学生体验探索的一个过程,
学会如何探索未知领域。为了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说角、画角、认角、比角、数角几个教学
环节,在解决这几个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参与、亲身体会,让他们在猜测辩证中加深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找角、折角、画角等活动中,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2.知道一个角有2条边和1个顶点,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角。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数学活动中,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4.在从物体表面找角、描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角的特征,感受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有几何图形。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熟练学会用直尺画角。会给角分类。
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
?1、开门见山:问:角有什么特点?
?
1.能说出一个顶点,两条边。活动:找生活中的角。(指名回答)
2.出示多媒体课件:
找一找?:(1)找图中角。(2)从生活用品中找角如:剪刀、三角板、国旗、钟面。
回忆再现旧
二、引导复习
(?一)画角。
找孩子到黑板上画角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生画角)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画的?请你到上面来画给我们看(生说、画)
1想一想怎样画角?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角,角的大小方向任意,并写上角各部分名称。
学生在作业纸上画一个角,教师巡视。找一找,说说自己画角方法。
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画的角对不对?。每组出一个贴在黑板上。
掌握画角步骤
?先画顶点,再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
(二)比较角的大小
出示多媒体
1.讲解怎样比较角的大小。
2.演示:比较角的大小。
3.展示:扇子
(强调:角的大小与边无关,与张口的大小有关)
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一个大,一个小。 两个一样大)说理由。
认真观察:扇子
小组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有关系?说给同桌听一听。(同桌交流)
?先看一看再估计一下猜一猜哪个大(锻炼学生估计能力)
?指名一位同学上前操作(不仅让学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张开的
角度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更让同学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
?演示:活动角大小,剪掉一块儿,角大小不变。
?汇报板书: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锻炼学生估计能力让学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张开口角度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三)角的分类
指名说角可分为哪三类?
怎样判断是是什么角?
从大到小排列角
学生会答。(锐角、直角、钝角。)互相说一说得出结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
互说、指名说。
会分、会排、会画。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表现的怎么样?
小组互说、指名说。
一块总结。
(五)课堂练习
多媒体出示
数一数有几个角。
判断是不是角
找出有几个直角。
数数有几个角?几个直角?
巩固
(六)作业。
一个三角形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 复习角的认识
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小与边无关,与角的张口大小有关
锐角、直角、钝角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1学过的内容已掌握。
2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在课的开始,我开门见山,直接出示了本节课的复习导读,让学生根据复习导读自主梳理本单元学习的知识,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通过看书,唤起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小组交流这个环节,让学生对角的知识有了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而在全班交流汇报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所有有关角的知识都进行了整理,形成了一棵知识树,至此,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下,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脉络把握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