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分物游戏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分物游戏 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1-13 10:3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分物游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分物游戏》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2、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画一画)或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3、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能解决小数目的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教学难点
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教法学法
实物演示法 图示法 探索法 观察法

教具学具
圆片 小棒 水彩笔

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创设,激趣入网
1、 上网看一看小猴淘淘准备怎样过生日。(入网搜索“小猴过生日图片”)
2、 出示小动物给淘淘过生日情境图,引出课题。(板书“分一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 活动一:分桃子
(1) 出示分桃子情境图:4个桃子分给2只小猴,可以有几种分法?
(2) 讨论:哪种方法能让两只小猴都满意,为什么?
2、 活动二:分萝卜
(1) 出示分萝卜情境图:淘淘希望把12根萝卜公平地分给3只小兔,分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 用圆片代替小兔,用小棒代替萝卜,学生自己动手,摆出分的过程。
(3) 组织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怎么分的?几次分完的?结果是什么?并请学生上台用教具演示分的过程。
(4) 想把同学分的过程保留下来,有没有好办法?老师板演画图表示分的过程。
(5) 学生自己动手把分的过程画出来。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画的结果。
(6) 活动小结:刚才我们给小猴分了桃子,给小兔分了萝卜,虽然我们分的过程不同,但最后让他们都特别满意,因为分完后它们分得的都一样多,这种分法在数学中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板书副标题“平均分”)
3、 活动三:分骨头
(1) 出示分骨头情境图:15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到几根?
讨论:平均分给3只小狗是什么意思?
(2) 出示课本P58第三幅图:静态图和动态演示图。小组讨论图上是怎么分的?
(3)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4、 活动小结:刚才同学们帮助淘淘用平均分的方法给小动物们分了好吃的,虽然同学们分的次数有多有少,但最后小动物们对分的结果都特别满意,因为分完后他们得到的食物的数量都一样多。(使学生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 基本练习——插花
平均每瓶插( )枝花。
(1) 讨论分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学生理解平均分)
(2) 如果不用小棒,能不能分?怎样表示?(电脑演示圈一圈、连一连的方法。)
(3) 小结:用摆小棒、圈一圈、连一连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插花问题。学生评价自己的表现。

2、 变式练习——分杯子
平均每层放( )个杯子。
(1) 出示图,读题。
(2) 发现题目中的数学信息,明确是平均分。
(3)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分一分,独立思考并填空。
(4) 全班交流分法。
(5) 小结:我们用平均分的方法分了许多生活中的物品,在分的过程中,不管你分了几次才把物品分完,最后每一份分得的都同样多。

3、 入网搜一搜平均分的例子
(1) 上网搜一搜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平均分。(入网搜索“生活中的平均分”)
(2) 学生说一说还知道哪些平均分的例子。

4、 拓展练习——分橘子
一共有( )个 ,平均分成( )份,每份有( )个。
(1) 数一数有多少个橘子?你能把这些橘子平均分吗?先分一分,再完成填空。

(2) 观察与思考:观察大家分橘子的4种情况,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
四、课堂总结,收获新知
1、 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开展了什么样的数学活动?
2、 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3、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平均分的情况,虽然有的时候我们分了1次就分完了,有的时候分了2次、3次,甚至更多次,但是分到最后每一份都是一样多的,这就是平均分。
五、课后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平均分?

板书设计
分一分(平均分)
一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