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第6课。本课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二是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通过本课教学总结化学变化的一些现象,帮助学生从现象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然后通过寻找证据,判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最后确定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去寻找证据是否产生了新物质,并进一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能力目标:
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
理解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了解化学反应伴随的一般现象。
四、教学难点
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寻找证据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从前概念入手,在激趣的同时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而物质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好比说这个彩条(出示拉花)一拉成花,大家想想,这是一个什么变化?
生:略
师:点燃一支蜡烛又是一个什么变化呢?(教师演示,点燃蜡烛,学生可直观地观察现象)
生:略
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1、实验前的介绍、讨论(在介绍讨论中传递科学概念,培养科学思维)
师:今天我们还要再做一个大家从来没有见过,非常有趣的实验。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实验哦?
生:略
师:我们要把铁钉浸泡在桌上这种神秘的液体中,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有没有显著的变化。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种液体大家以前见过没有,它有点像什么呢?这个液体这么漂亮,我们可不可以和它亲密接触一哈,用手去触碰它呢?对于实验室里未知的物品一定不能直接去碰触。这种液体名叫硫酸铜溶液,它对我们人体具有一定的刺激性。
试想一下,这么漂亮的硫酸铜溶液,要是把铁钉放进去会不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呢?如果发生了变化,那它又是什么类型的变化呢?
生:略
师:说了这么多,这都是我们的猜想,要想验证我们的想法就必须去做实验。实验的材料我已经给每个组准备好了,每组两烧杯的硫酸铜溶液以及六根铁钉。问题是实验之前我们得想好怎么去做这个实验。
生:说明自己的实验想法步骤。(在这个过程中生成科学实验的一些概念方法)
师:(在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过程中注意抓住机会生成对比观察的科学思维)如何能更好的观察到铁钉的变化,如何又能更好的观察到硫酸铜溶液的变化?
生:略(让更多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对比的方法是多样的。)
师:说得好,记录也很重要,既然我们要观察两种物质的变化,那么就应该在实验前将他们的主要特征记录下来,下面就请各组填写《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记录表》中实验前这部分。
生:填写记录表。
师:我们来看一下大家观察的结果。(请两个组的同学来汇报观察的结果)
生:汇报观察结果。
师:动手实验之前,最后提醒一下大家。(出示三点实验注意事项)
2、学生动手完成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教师周游各组,观察记录学生的反应,实验的结果)
3、汇报实验结果
师:(让小组组长到投影仪前向大家汇报实验的结果,然后让其他小组发表本组的意见,教师注意收集这些信息,最后用学生的话归纳总结铁钉的变化,硫酸铜溶液的变化,以及这是哪类变化,支撑自己结论的证据又是哪些?)
三、归纳总结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回顾本单元我们学习过的化学变化都有哪些?
师:其实生活中像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这样的化学变化很多,前面我们就学习了好几种化学变化,这里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做过点燃蜡烛;做过淀粉与碘酒变色的实验;做过小苏打和白醋反应的实验;做过铁钉生锈的实验以及我们今天新学的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在这个几个实验中,都伴随着产生了很多现象。
2、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师:我们一起先来归纳一下,今天这个实验伴随的现象有哪些?
生:略
师: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伴随的现象有:颜色变化、产生沉淀。
师:其余的几个化学变化请各个小组讨论填写完成《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记录表》。
生:汇报归纳的情况。
师:就像大家总结的这样,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沉淀、产生气体这样一些现象。那么我们就可以初步的通过这些现象来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但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呢?
生:略
师:就像同学们回答的那样,产生了新的物质才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一定要透过现象找本质,好比说这里地上有一滩水,但是过一段时间地面上的水就不见了,变成什么了呢?蒸发成了水蒸气,那这是一个什么变化?
生:略
师:关键是透过这个现象去找本质,那就是有新物质生成吗?水蒸气还是水,它只不过是水的另一个形态。所以这是一个物理变化。
师:最后总结一下,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明确了,化学变化往往伴随了一些现象,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现象初步去判断变化的类型,但最终还是要通过现象去思考、寻找变化中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