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 乘法分配律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 乘法分配律 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1-13 10:3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执教教师:洛江区万安中心小学 赖转枝
指导教师:洛江区万安中心小学四年级备课组
教材内容:教材第56-5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含字母表示),并能正确地表述。2、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参与乘法分配律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
2、能根据问题进行合理推理,即使学生了解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发现过程及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
教学准备:教师自做课件、一张白纸。
教学过程:
课前:悬念激趣
课件出示:888×888+888×112=?你能很快说出得数吗?
老师有一个神奇的法宝能很快算出得数,你们想知道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个神奇的“法宝”。
(设计意图:故设思维障碍,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学习新课埋下伏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一、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收集素材
课件出示:老师去服装店买衣服,西装250元一件、夹克200元一件、牛仔衣150元一件,牛仔裤100元一条,老师打算买牛仔裤跟另一上衣各3件,请你给老师设计一种买衣方案,算算应付多少元?
你能不能解答这个问题?能用几种算法解答?
方案一:
方案二:
你这样做是怎么想的?
这两组算式能不能用什么数学符号把他们连起来?
观察等号两边的算式,它们都隐含着什么联系?
评价:看来,有的同学已经有所发现,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借助生活情景,让学生观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此时,学生可以静静地、独立地思考一下,脑海中初步构勒乘法分配律。)
二、探索规律,全面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
1、感悟、猜想
课件出示例2:贴多少块磁砖?(结合图)
这两个算式能不能用等号连起来?现在你有什么发现?
观察这二组算式,提示:
1)在这些等式中,等号左边的算式有什么特点?右边的算式呢?
2)等号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
3)从上面的观察与分析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问:这几组等式之间有什么相同点?
你们真的发现了这几组算式中隐含的规律啦!请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看谁的发现比较有道理。
2、验证
师:同学们,这两道等式左边的算式先算加法后算乘法,右边的算式先分别相乘再相加,改变了运算的顺序,结果却不变,这样的现象是巧合吗?
生:不是!
师:既然大家都这么肯定,那现在老师写一道算式,你能很快写出一道与它得数相等的算式吗?
3.举例。
师:口说无凭,咱们也不说无数个例子了,下面就请每位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出1个例子吧。要求先写一道符合规律的算式,再验证两边是否相等,最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写的式子。
(学生举例并小组交流)
4.归纳,揭示课题。
师:谁愿意将你的例子说给大家听听。(视频展示台展示)
生1:我的第一个例子是(10+20)×30=10×30+20×30。
师:怎样证明相等呢?
生1:我是计算的,两个算式都等于900。
师:好,你的例子正验证了刚才的规律,下一个展示的机会留给别的同学吧。
刚才我们都是从得数的角度,说明了两边的算式总是能用等号连起来。那你能不能用“几个几、几个几”这样的角度来说明等号两边的算式,表示一样的意思吗?
(设计意图: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教师没有把重点放在数学语言的表达上,反复地进行所谓的严格、准确和简明的表述,而是把重点放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的计算去完整地感知,对所列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举例进行验证……。只有经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才会真正有所体验,才能建构自己有意义的知识,用语言表达乘法分配律也就水到渠成。)
三、回顾旧知,深化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1.回顾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2.回顾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师:看来,咱们数学学习前后还是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的,这就告诉我们要踏踏实实地上好每节课。
四、运用规律,内化新知
1.根据乘法分配律把式子填完整。
3×9+3×12=□×(□+□)
(25+60)×4=□×□+□×□
(□+□)×□ = 3×8+8×7
2.火眼金睛,判断对错
56×(19+28)=56×19+28
40×50+50×90=40×(50+90)
32×(3× 7)=32×3+32×7
五、课堂总结与评价:
1、师:同学们,短短一节课很快要结束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学习乘法分配律的?现在你能很快算出课前提出的888×888+888×112=?
(设计意图:前后呼应,既显示了内容的完整性,又有了拓展延伸,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板书设计:
乘 法 分 配 律
算式一:
算式二:
……
(a + b)× c = a×c + 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