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解决问题的策略(1)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解决问题的策略(1)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1-13 10:4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解决问题的策略
1、教学目标
(1)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初步学习用列表的策略收集和整理信息,对表格中的信息进行分析,认识其中的数量关系,学会从问题入手和从条件入手,找出解答问题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
(2)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有关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有条理和富有个性地思考,并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3)充分体会有关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乐于和同学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能自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获得克服困难及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初步学习用列表的策略收集和整理信息,对表格中的信息进行分析,认识其中的数量关系,学会从问题入手和从条件入手,找出解答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整理、分析数学信息关系,学会通过所整理的信息决策问题解决策略,并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3.1.1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欣赏图片故事
师:从这些熟悉的故事里,你觉得他们怎么样?很聪明、解决问题很有方法、很讲策略。(出示:策略)今天我们要像他们一样巧妙地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身边的数学问题。
二、基本训练
??? 为了能更好的解决今天的问题,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
??1.根据条件提问题,会吗?
(1)3行桃树,每行7棵。
???? 可以提怎样的问题?一共有多少棵桃树?
???? 怎样列式?7×3=21(棵)
??? ?就用是每行棵数×行数=一共的棵数
(2)18元钱买了6枝钢笔。( 每枝钢笔多少元?)如上
(3)买了4条裤子,每件衬衫60元。
???? 可以提怎样的问题?不可以。为什么?这两个条件没有关系。对,只有有关系的两个条件才能提出问题。
???? 改一下:每条裤子90元。现在可以提怎样的问题?生:一共要多少元?列式
?2.再来试试根据问题想条件
?? (1)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 (2)每天看多少页?
??? 小结:不管是从条件入手→提问题还是从问题入手→想条件都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下面我们就开始今天的学习。
三、教学例题
??? 1.请看信息: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杏树和4行梨树。桃树每行7棵,杏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
? (1)全班齐读,师追问:读完题,你觉得怎么样?条件很多、有点乱
师:那我们能不能尝试用一种方法来整理整理条件,使人一眼就能看清楚每种树的信息呢?
同桌先交流一下,有办法了就直接在练习纸背面的空白处进行整理,如果有困难,举手示意,老师来帮助你。(若需要师引导只要把同一种树的条件整理到一行就清楚了。)独立整理。
展示学生整理的方法,只要对的都要予以肯定。
师:有些同学把信息整理得很完整。
出示几类类学生的方法:
第一类:桃树? 3行? 每行7棵
??????? 杏树? 8行? 每行6棵
??????? 梨树? 4行? 每行5棵
第二类:桃树? 3行? 7棵
??????? 杏树? 8行? 6棵
??????? 梨树? 4行? 5棵
先比较第两类,说说哪个更好?为什么?明确:整理信息要注意条件的完整性。
? (2)建构表格
继续出示:第一类信息
??????? 桃树? 3行? 每行7棵
??????? 杏树? 8行? 每行6棵
??????? 梨树? 4行? 每行5棵
这样整理的信息再加上线就成了一张表格。
? (3)优化表格
? 如果在表格里能直接填填数,不用每次都重复写几行、几行;每行几棵、每行几棵,是不是会更简单?那我们能不能直接就填填数?不行。那有什么办法呢?同桌继续讨论交流后,
预设①生交流在3、8、4的上面写行数,追问:你是怎么想的呢?3、8、4指的都是行数。表扬:你真太厉害了!已经能对同类条件进行概括。那7、6、5就表示?棵数?每行棵数?到底是什么?师引导小结概括同类条件一定要做到能省则省,不能省则不省。
预设②师引导:3行、8行、4行都指的是行数,那在上面写上行数,你看行吗?那7、6、5的上面应该写什么呢?每行棵数。知道了行数和每行棵数就能求什么?总棵数。再加上线,表格就既简明又完整了。
? (4)给问题,标问题
??? 出示问题: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引导就是要把桃树的总棵数和梨树的总棵数加起来。那怎么在图上表示呢?那就用两根斜线把桃树和梨树这两行连起来,用“共?棵”表示问题。
追问:现在你感觉怎么样?生:很清楚
2、列式解答
表格整理好了,你会列式解答吗?学生试做。
交流:你是怎么列式的?是怎么想的呢?????????
小结:我们从条件想起,根据每行的棵数×行数分别求出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树数,再把桃树和梨树的棵数相加得到总棵数。我们还可以从问题想起。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可以先算桃树和梨树的棵数。
3、检验
答案对不对呢?我们还需要检验一下才行。你打算如何检验?小结:检验的方法很多,一般只需要口头检验。
检验完毕,最后写上答句。
4、表格作用的揭示
? ??同学们,我们把复杂的条件和问题通过列表整理,变得清晰有序,一目了然,很快就能解决所求的问题。表格好不好?(好)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5、改问题
如果把问题改成: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还能利用刚才的表格来分析吗?这个问题怎么表示呢?会解答吗?(生说)
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说明:通过改变问题,找到表示问题的方法,并对两题进行比较,揭示解答这一类题目的关键,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提升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6、回顾解题过程
刚才,我们解决了两个数学问题,回顾一下都是分几步来解答的。
第一步:弄清题意,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 (板书:列表整理信息)
第二步:列表整理后,我们要分析数量关系?? (板书:分析数量关系)
第三步:接着列式解题。 (板:列式解题)
第四步:检验写答
在分析数量关系时,我们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
四、巩固策略,应用提高
接下来我们就运用学到的新本领继续解决问题。
1.练一练:江老师买2件长袖衬衫一共用去200元,买3件短袖衬衫一共用去180元,一件长袖衬衫比一件短袖衬衫贵多少元?
(1)读题,能直接填数吗?要先写表头。
提问:竖里写什么?(长袖衬衫、短袖衬衫)
????? 横里?根据条件能概括出?总钱数、件数
是的,根据总钱数和件数就能求每件钱数,你真会思考!
问题:一件长袖衬衫比一件短袖衬衫贵多少元?这个问题标在哪里?
列式计算,会列式计算吗? 交流反馈
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呢?
过渡:同学们,要想正确地列式解决问题,列表整理最关键。接下来我们就专门进行列表训练,看谁完成得既对又快。
2.专项练习,列表整理条件,并标出问题。
(1)希望小学一年级有3个班,共123人;二年级有2个班,共98人。一年级每班人数比二年级每班人数少多少人?
(2)春江小学三年级有3个班,四年级有2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五年级每班42人,三年级每班45人,四年级每班48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多少人?
??? 如何给你4×3的表格,可以吗?
3.既要列表整理,又要列式解答,会吗?
??? 同学们在小农场种了4行黄瓜共48棵;还种了8行番茄共80棵。每行黄瓜比每行番茄多多少棵?
(五、全课总结
???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