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正负数》教学设计
学校
陕西省宝鸡文理学院附属小学
设计者
刘淑君
学科(版本)
四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
章节
课本87页-90页
学时
1课时
年级
四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会读写,并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初步认识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教学情境使学生理解正数、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数、负数的读写法,会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
1、让学生经历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过程,感受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让学生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情感目标: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独学、对学、群学和合作学习中,体验共同成功的快乐和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以及措施
教学重点:
1、学生会用负数表示零下温度,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2、学生能正确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现象。
教学难点:
1、学生会用负数表示零下温度,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2、体会正、负数是表示一个情境中成对出现的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独学、对学、群学及小组讨论,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教学目标。
学习者分析
1、《生活中的正负数》,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生活中的负数”这一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认识万以内的数,认识小数、分数,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数。它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与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
2、针对以上情况,从学生熟悉的气温入手,借助电视节目中的天气预报图片、让学生接触温度,像预报员那样读出5个城市的气温,这样顺理成章的引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这时主要引导学生理解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区别,在实际中怎样表示温度,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对气温中的一组数据的比较,从中很容易抽象出负数的概念,理解负数是表示两个相反意义的量,达到了从生活中的具体例子、体会负数意义的目的。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媒体使用及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功能)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音乐熟悉吗?在什么时候放这样的音乐呢?
播放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同时展示五个城市的天气预报课件、让一个学生象气象员那样读这几个城市的气温,并从中获得信息。
这样设计,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轻松的进入学习状态,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同时让两个数量的相反意义始终凸显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直到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形式”的内需。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导入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图片,用媒体链接(音频)功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二、发现规律,认识概念
1、0的意义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负数的分界线。
2、负数的意义
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
3、正数的意义
比0大的数叫做正数。
1、展示(0℃)的课件,建立(0℃)的概念
2、展示-15℃的课件,由-15℃引出“-15”就是一个负数。让学生举一些负数的例子,并说一说该负数表示的含义,建立负数的概念。
3、展示+8℃的课件,由+8℃引出“+8”就是一个正数。让学生举一些正数的例子,并说一说该正数表示的含义,建立正数的概念。
1、通过学生的观察,独学0℃的概念,抽象出0的意义,
2、展示-15℃的课件,让学生体会负数表示的含义,建立负数的概念。
3、展示+8℃课件,让学生体会正数表示的含义,建立正数的概念。这符合“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教育理念。
1、展示(0℃).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图片中(0℃)的位置,使用智能笔圈出“0”。
2、展示-15℃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图片中(-15℃)的位置,使用智能笔圈出负数“-15”。
3、展示+8℃图片,使用智能笔圈出正数“+8”。
三、探究新知,掌握方法
1、正负数的读法
2、正负数的写法
1、展示正、负数的读法课件,先让学生“独学”再让一个学生到白板上书写,师生共同给予评价。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该怎样读正数和负数,最后练习巩固。
2、展示正、负数的写法课件,让学生先“独学”,然后让一个学生到白板上书写。师生共同给予评价。最后练习巩固
1、通过对正负数的读法课件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正负数的读法;
2、 通过对正负数写法课件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正负数的写法。
这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1、应用智能笔书写,并批改对或错,用到了白板的书写功能和批改功能;
2、运用白板的文本框功能输入文字和数字,出示问题。用智能笔书写,并批改对或错,用到了白板的书写功能和批改功能;
四、拓展延伸,解决问题
1、数轴的认识
2、思考问题
3、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1、拖出数轴,让学生认识数轴。发现0、正数、负数在数轴上的排列规律。
2、展示课件,出示4个问题,让学生4人小组合作讨论。讨论后回答。
3、展示课件,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拓展延伸,引出“数轴”,使学生能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抽象成“代数中的数学知识”,从而发现0、正数、负数在数轴上的排列规律,把学生对正负数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后面课件中的4个问题和大小比较奠定扎实的基础。
1、运用了电子白板的隐藏功能,通过隐藏,给学生一种神秘感; 2、运用了电子白板拖动功能、通过拖动,放大功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运用了电子白板书写功能和批注功能,使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
五、走进生活,巩固应用
1、比一比,看谁的记录方法更简单
2、海平面图片
3、填空
1、展示课件比一比,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处处有正负数。使学生感受到正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正负数具有相对关系。
2、展示海平面图,让学生发现高出海平面可以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可以用负数表示。
3、展示填空课件,丰富学生对正负数意义的理解。
通过“足球比赛、转学情况、账目结算、海平面图、及填空题”,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使学生感受到正负数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它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正负数具有相对关系。正像《数学课程表标》中所说的那样,“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存在于生活之中”。
应用了电子白板的板书功能,字体颜色改变功能,起到了提醒学生注意的作用。
六、了解历史,展望未来
负数的历史课件
1、展示课件“负数的历史”,让学生了解负数的发展历史。并批注他认为能展示中国人民自豪感的词语、句子。
1、使学生知道负数的引入,是我国古代数学家贡献给世界数学的一份宝贵财富;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要向古人学习,边学习,边总结。为世界科学事业做贡献。
应用了电子白板的批注功能,提醒学生记住重点内容。
七、归纳总结,畅谈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
展示收获课件,让学生谈一谈自己这一节课的收获。
归纳总结,使所学数学知识系统化,强化学习效果。
应用了电子白板的文本框功能,书写收获课件。
八、作业练习,提升品位
布置作业
拖动作业课件,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实现数学知识的迁移。
应用了电子白板的隐藏功能和拖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