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安徽阜阳城郊中学高三I部生物选修I高考要点练习(09.2.27)

文档属性

名称 2009届安徽阜阳城郊中学高三I部生物选修I高考要点练习(09.2.27)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9-02-28 20:5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安徽阜阳城郊中学高三Ⅰ部生物选修Ⅰ高考要点练习(09.2.27)
提示:每题带△内容为安徽考纲不作要求内容,不需做,只做一般了解
1.(8分)【生物技术实践】
科学家发现家蝇体内存在一种抗菌活性蛋白,这种蛋白质具有极强的抗菌能力,受到研究者重视。
△⑴分离该抗菌蛋白可用电泳法,其原理是根据蛋白质分子的 、大小及形状不同,在电场中的 不同而实现分离。
⑵可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来检验该蛋白的抗菌特性。抗菌实验中所用培养基中的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细菌生长提供 和 。
⑶分别在加入和未加入该抗菌蛋白的培养基中接种等量菌液。培养一定时间后,比较两种培养基中菌落的 ,确定该蛋白质的抗菌效果。
⑷细菌培养常用的接种方法有 和 。实验结束后,对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进行 处理。
2..[生物———选修Ⅰ生物技术实践]
某小组同学为了调查湖水中细菌的污染情况而进行了实验。实验包括制备培养基、灭菌、接种及培养、菌落观察计数。请回答与此实验相关的问题。
(1)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__ __和__ ____。除此之外,培养基还必须含有的基本成分是__ ___和__ ____。
(2)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应该采用的方法是___ ____。
(3)为了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应将接种了湖水样品的平板置于__ ____中培养,培养的温度设定在37℃。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___ ___作为对照进行实验。
(4)培养20小时后,观察到平板上有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这说明湖水样品中有_____种细菌。一般说来,菌落总数越多,湖水遭受细菌污染的程度越_______。
(5)如果提高培养基中NaCl的浓度,可以用于筛选耐_______细菌,这种培养基被称为_____________。
3.(8分)[生物—生物技术实践]
乙醇等“绿沟能源”的开发备受世界关注。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大致流程为:

(1)玉米秸秆经预处理后,应该选用 酶进行水解,使之转化为发酵所需的葡萄糖,
(2)从以下哪些微生物中可以提取上述酶? (多选)
A.酶制果醋的醋酸菌 B.生长在腐木上的霉菌 C.制作酸奶的乳酸菌
D.生产味精的谷氨酸棒状杆菌 E.反刍动物瘤胃中生存的某些微生物
(3)若从土壤中分离产生这种酶的微生物,所需要的培养基为 (按功能分),培养基中的碳源为 。
(4)从生物体提取出的酶首先要检测 ,以便更好地将酶用于生产实践,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为了使酶能够被反复利用,可采用 技术。
(5)发酵阶段需要的菌种是 ,在产生酒精时要控制的必要条件是 。
4.水华可因蓝藻爆发所致。科研人员浓度利用某种细菌限制蓝藻数量,相关实验的示意图如下。图中①-⑥表示实验步骤。请回答问题:
⑴从细胞结构的特点与复杂程度看,蓝藻属于    细胞;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上看,蓝藻处于   ;蓝藻的代谢类型通常是             。
⑵引发水华的蓝藻可产生蓝藻毒素。蓝藻毒素     (是、不是)蓝藻生长、繁殖所必需的物质。蓝藻毒素对人是一种致癌因子,可使原癌基因               ,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癌变。
△⑶图中②、⑤通常使用的是①、④中已培养至      期的蓝藻和溶藻细菌。
⑷图中⑤实验组在每个培养皿中,如果做三个重复实验,可采取的做法是:              。为完善实验设计方案,应增设对照组,可采取的做法是:                    。
⑸蓝藻通常呈蓝绿色,观察实验结果,发现培养皿中出现褪色空斑,说明蓝藻             。
5.(《生物技术实践》,10分)
苯酚是工业生产排放的有毒污染物质,自然界中存在着降解苯酚的微生物。某工厂产生的废水中含有苯酚,为了降解废水中的苯酚,研究人员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了只能降解利用苯酚的细菌菌株,筛选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①为土壤样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②中培养目的菌株的选择培养基中应加入 作为碳源,②中不同浓度碳源的培养基
(A.影响;B.不影响)细菌的数量,如果要测定②中活细菌数量,常采用 法。
(2)④为对照,微生物在④中不生长,在⑤中生长,④与⑤培养基的主要区别在于 ;使用 法可以在⑥上获得单菌落。采用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为什么进行倒置培养?
(3)如何比较不同菌株降解苯酚能力的大小?
(4)实验过程中如何防止其它微生物的污染?
6.(08江苏卷)A题。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进行3组实验。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表为实验记录。请回答下列问题。
水温/℃
10
20
30
40
50
组别















清除血渍时间
/min
67
66
88
52
51
83
36
34
77
11
12
68
9
11
67
清除油渍时间
/min
93
78
95
87
63
91
82
46
85
75
27
77
69
8
68
(1)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________。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_______。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________。
(2)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_________。
(3)如果甲、乙和丙3组均在水温为80℃时洗涤同一种污渍,请比较这3组洗涤效果之间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
△(4)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是特殊的化学物质包裹的,遇水后包裹层很快溶解,释放出来的酶迅速发挥催化作用。请说明这是否运用了酶的固定化技术及其理由。
7.(生物技术实践,15分)
为了实现燃料供应来源多样化,发展长期替代化石燃料的产品如燃料酒精、生物柴油、沼气等已经列入我国未来10年的发展计划。
广东省是我国甘蔗主产区之一。甘蔗是一种高光效的C4植物,单位面积产量很高,种植面积日益扩大,目前已成为南方地区燃料酒精生产的重要原料。利用甘蔗生产燃料酒精的一般工艺流程为:甘蔗→榨汁(蔗糖)→酵母发酵→蒸馏→成品(燃料酒精)。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甘蔗大规模快速繁殖技术的过程。
(2)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是理想的酒精发酵菌种,对野生酵母菌进行诱变后通过筛选可以得到具有这些特性的突变菌,诱变及筛选过程如下:
步骤1:野生菌液体培养一段时间后接受紫外线照射诱变处理。
步骤2:制备选择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注意 和 ,加琼脂后灭菌,制成固体平板。
步骤3:将紫外照射后的菌液稀释涂布平板。
步骤4:根据 筛选出突变菌。
(3)上述步骤2、3和4的依据分别是 。
(4)利用获得的突变菌和蔗汁进行酒精发酵实验,除了将培养基灭菌、保持空间洁净外,发酵过程中防止外来杂菌入侵还有哪些可行方法?(列举两种)
(5)甘蔗榨汁以后还有大量的蔗渣废弃物,主要成分为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但是酵母菌无法直接利用,原因是其 。请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列举两种方法)
(6)突变菌往往带有一些特殊的基因。在获得这些基因的过程中,PCR技术相当重要。PCR扩增反应中加入引物和DNA聚合酶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8.(16分)
莠去津是一种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它是广泛使用的除草剂之一。
△⑴莠去津的作用机理之一是阻断光反应中的电子传递过程,影响NADP+形成 ,进而影响在 中进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最终抑制杂草生长。
⑵从使用去津的农田中,选到了能遗传的耐莠去津杂草,将它与敏感型植株杂交,结果见下表:
杂交亲本
后代中耐药型植株比例(%)
后代中敏感型植株比例(%)
耐药型♀×敏感型♂
100
0
敏感型♀×耐药型♂
0
100
由表推断,控制该耐药性状的基因位于 。
⑶莠去津在土壤中不易降解,为修复被其污染的土壤,按下面程序选育能降解莠去津的细菌(目的菌)。已知莠去津在水中溶解度低,含过量莠去津的固体培养基不透明。
据图回答:
①由于莠去津的      作用,在长期使用莠去津的土壤中可能含有目的菌。
②下图是A~C瓶中三类细菌的最大密度柱形图,
由图推断,从A瓶到C瓶液体培养的目的是                       ;甲类细菌密度迅速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从A瓶中应选择细菌生长处于      期的菌液加入到B瓶中,培养效果会更好。
③在固体培养基中,无透明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            ;有透明带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          ,据此可筛选出目的菌。
参考答案
1. ⑴电荷(带电情况) 迁移速度
⑵碳源 氮源
⑶数量
⑷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混合平板法) 灭菌
2.(1)氮源(碳源不作要求) 碳源 无机盐 水 (2)高压蒸汽灭菌
(3)恒温培养箱 无菌水 (4)多 高 (5)盐(或NaCl) 选择性培养基
3.(1)纤维素(酶) (2)B、E (3)选择培养基 纤维素 (4)酶的活力(活性) 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 (5)酵母菌 无氧(密闭、密封)
4.⑴ 原核 第一营养级 自养需氧型
⑵ 不是 从抑制状态变成激活状态 ⑶ 对数
⑷ 在每个培养皿中,选择三个不同位置,各滴加等量菌液
在每个培养皿中,选择三个不同位置,各滴加等量的、不含溶藻细菌的溶藻细菌培养液
⑸ 被溶藻细菌裂解(死亡)
5.(10分) (1)苯酚  A  稀释涂布平板法
(2)④与⑤培养基的主要区别在于④的培养基没有加入苯酚作为碳源,⑤培养基的中加入苯酚作为碳源。使用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可以在(6)上获得单菌落。
采用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要倒置培养,以防止冷凝后形成的水珠滴落在培养基上污染培养基。
(3)5支洁净培养瓶→分别加入相同培养基(加等量的苯酚,用pH试纸检测这5支瓶内培养基的pH,用苯酚调试使之相等,苯酚是唯一的碳源)→分别接种5种等量的来自不同菌株的菌种→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相同的时间→再用pH试纸检测这5支瓶内培养基的pH。
苯酚显酸性,不同菌株的菌种降解苯酚的能力不同,5支瓶内培养基中的苯酚被分解的量不同,所以pH不同。用pH试纸检测这5支瓶内培养基的pH,从而比较不同菌株降解苯酚能力的大小。
(4)从制备培养基到接种与培养等全部实验过程要无菌操作
6.(1)加酶和适当提高温度 蛋白酶 蛋白酶和脂肪酶 (2)专一性 (3)没有差异,因为高温使酶失活 (4)未运用酶的固定化技术,因为酶未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也不能重复利用。
7.(1)选取甘蔗外植体,通过诱导脱分化产生愈伤组织,然后通过调整植物激素比例,再分化形成芽和根,获得大量试管苗(或通过诱导大量形成胚状体,制成人工种子,适宜条件下萌发长成幼苗)。
(2)添加高浓度蔗糖(葡萄糖);调低pH值;是否能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
(3)提供高糖和酸性的筛选环境;获得单菌落;能生长代表该菌落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的特性。
(4)①利用突变菌的耐酸特性,降低培养基的pH值,达到抑菌的目的;②利用突变菌的耐高糖特性,通过高渗环境达到抑菌目的;③保持厌氧环境,达到抑菌目的;④在培养基中添加一些抑制物如特殊的抗生素,达到抑菌目的。
(5)缺乏相应分解酶系(或缺乏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在酵母菌中转入分解酶系相关基因;利用酶或微生物分解蔗渣;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分解蔗渣;将酵母菌与其他能分解蔗渣的微生物混合发酵。
(6)引物的作用是结合在模板DNA上,提供DNA延伸起始位点;DNA聚合酶的作用是从引物的3' 端开始催化DNA链的延伸。
8.(16分)
⑴ NADPH 叶绿体基质 ⑵细胞质中
⑶ ① 自然选择
② 初步选择能降解莠去津的细菌(目的菌)并提高其密度
培养液中缺少甲类细菌可利用的氮源或(和)有氧条件抑制了甲类细菌的生长
对数
③ 氮气 莠去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