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1张PPT。 泰坦尼克号从图片中思考泰坦尼克号轮船的四个柱子是干什么用的?从而推测泰坦尼克号使用的是什么动力?看图片思考泰坦尼克号上使用的是不是电灯,从而思考这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两次工业革命。第十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英国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英国贵族地主,赶走农民,圈地养羊圈地运动瓦特改良蒸汽机美国蒸汽轮船富尔顿爱迪生电灯内燃机传统工业部门也焕发出新的活力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化学工业兴起新知讲解第一部分——工业革命的背景第二部分——工业革命的进程第三部分——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程度.——奇波拉《欧洲经济史》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推动经济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材料二(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斯塔斯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劳动力。
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
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资金。
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第一部分:工业革命的背景 工业革命的含义: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后来又空扩充到其他行业。这一演变过程叫做工业革命。生产技术:手工生产机器生产生产组织:手工工场工厂制度 知识链接 黑奴贸易圈地养羊日不落帝国英国一些贵族地主在自己土地上围上篱笆,赶走农民,圈地养羊,大批农民成为无产者,被迫离开土地受雇于农场主和工场主,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自由劳动者。①英国早期一方面进行正常的对外贸易,一方面从事海上掠夺,并得到政府的支持,被称为“海盗国家”②17世纪英国势力渐增,进行一系列商业战争,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等殖民国家③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海上霸权,成为最大的“日不落”殖民帝国材料三:从1630年到1809年,英国总共批准了3241项专利,其中1750年以后占2639项,工业革命高峰期间有924项发明获得专利。
——王春来等《16-19世纪世界史文献选编》 17世纪中叶,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科技发展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小结政治前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推动经济发 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资本积累劳动力技术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资金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科技发展为工 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工业革命的过程工业革命开始-棉纺织业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为什么技术革新首先出现在棉纺织业中?
英国公众对棉纺织品的喜爱,导致棉纺织品价格上涨,棉纺织业获利丰厚。市场的需求刺激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也催生了新的技术发明。利用水力作动力容易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水力纺纱厂,近代机器大工业诞生——大工厂制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工场工厂为了提高效益、加强管理,人们开始将机器、工人集中起来进行生产,工厂出现了。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
工业革命的关键-瓦特改良蒸汽机工业革命的成就人物扫描近代工厂制度之父--阿克莱特他从前是一位走街串巷的理发师。如今却坐在其水力纺纱 模型旁水力纺纱机不仅可纺出结实的纱线。而且可以通过拉伸原棉。从而生产出优质纱线哈格里夫斯是一个纺织工、木工,发明了珍妮机可作为真正意义上的机器,1765年制成以他女儿珍妮命名的纺纱机瓦特1776年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这种蒸汽机以后又经过一系列重大改进,成为了“万能的原动机”,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把功率的单位定为“瓦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19世纪中叶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机械化,英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沿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扩展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电的广泛应用法拉第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发电机问世;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不断涌现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制成第一辆内燃机驱动汽车
内燃机为动力的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不断涌现
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卡尔·本茨与内燃机化学工业石油化工的产生,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的兴起钢铁等传统工业得到发展安德鲁·卡耐基,出生于苏格兰,美国实业家、慈善家,卡耐基钢铁公司的创始人,被世人誉为“钢铁大王”钢铁大王钢铁时代的杰作、巴黎的标志——埃菲尔铁塔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两次工业革命的区别第三部分:工业革命的影响材料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由于采用机器生产,工厂越来越多,手工工场逐渐被挤跨。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是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技术的日益复杂、投资的不断扩大、竞争的日趋激烈,推动了生产的集中,出现了适应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垄断组织。名词解释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垄断组织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是垄断组织的四种主要形式。材料二
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工业资本家大量增加并逐渐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成为资产阶级的主导部分。在英国……到19世纪20年代,英国已有200万工厂工人和运输工人。工业无产阶级也正式形成。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取利润,无情地剥削无产阶级,成为工厂出现初期的普遍现象。
——吴于瑾、齐世荣《世界史》工业革命造成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7个。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迅速,如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初步实现城市化。材料三: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工厂为中心形成的大批城市,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化进程加快。 经济结构的变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逐渐取代农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材料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产生了以纺织工业、机器制造业、铁路运输业和煤炭工业等为主的工业群。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方面带动了一个新工业群的出现,如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另一方面 也使旧的工业部门由于生产技术的改造而得到飞跃发展,钢铁工业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这不仅是一个量的增长,而且是质的突变。因为重工业的发展使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它们开始由轻工业为主导转化为重工业为主导,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并为其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世界史》 城市居民的生活有所改善;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纸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材料五材料六
1911—1913年间,英国25岁以上人口中,4.93%的人拥有60%以上的财富。在德国,1911年时3 425个富人平均每人拥有的财产价值532万马克,另外161万人的人均财产只有2.3万马克……英国首相迪斯累利在他1895年出版的一小说里这样描绘当时的富人与穷人的差别:“(他们)之间没有往来、没有同感;他们好像不同地带的居住者即不同行星上的居民。”工业革命也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城市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材料七 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蒸汽机车、飞机的出现,大大便利了交通,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材料八 资产阶级既已榨取着世界市场,于是就使所有一切国度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新的工业)部门加工制造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从地球上最遥远的地区运来的原料,并且它们所出产的制造品已经不只是供本国内部消费而且是供世界各处消费。
——《共产党宣言》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基本形成。课堂练习1.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B.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C.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
D.1733年凯伊发明飞梭
2.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开始的部门是( )
A.毛纺织业 B.棉纺织业
C.丝纺织业 D.机器制造业AB3、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影响是( )
A 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B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C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D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D材料一 化学工业的卡特尔化是按照以下途径进行的: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材料二 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1870~1913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工业生产增长了4.6倍,同期英国增长1.3倍,法国增长1.9倍。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6%,英国为14%;这一年,德国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英国为15%。
——王珏《世界经济通史》(中卷)等
1.材料一中的“卡特尔”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组织形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兴工业部门。
?(1)垄断组织。化学工业、电力工业、汽车工业。2.依据材料二,归纳1870~1913年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特点:经济飞速发展,增速超过了英、法老牌殖民国家;1913年,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超过英国。原因:德国统一,促进了经济发展;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德国殖民地少,所占世界市场的份额相对较小。板书设计(一)工业革命背景
政治制度: 市场:
劳动力: 技术: 原料:
(二)工业革命过程
蒸汽时代:珍妮机 瓦特蒸汽机,蒸汽火车
电气时代:电灯 内燃机 化学工业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 垄断组织
阶级结构变化:两大阶级的形成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加快
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丰富,城市居民生活改善
工业革命带来的问题:贫富差距 环境污染版本科目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一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三部分介绍工业革命,第一部分是工业革命的的背景:为什么工业革命会首先发生在英国,教材从英国的政治制度、市场、劳动力、技术等方面介绍了英国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第二部分是工业革命的进程:工业革命作为一个整体,常常被划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这部分重点是两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科技发明。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区别。第三部分是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工业革命成为社会经济的先导,给工业化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但我们在学习工业革命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它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社会贫富差距,城市化,环境污染,疾病与犯罪等。
1.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业革命的原因.过程。客观认识工业革命对资本主
义国家以及世界的影响,辩证的看待工业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2.时空观念 通过史料和图片的分析,把工业革命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去理解,更有利于带领学生感悟历史的魅力。
3.史料实证 通过图片和历史资料来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是学生做到论丛史出,提高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4.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教材史料和图片来分析问题,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5.家国情怀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同时了解工业革命时代重要的发明家和科学家的成果,体会他们在社会变革中发挥的作用,进而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
重点
两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科技成就,以及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难点
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的区别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从图片中思考泰坦尼克号轮船的四个柱子是干什么用的?从而推测泰坦尼克号使用的是什么动力?看图片思考泰坦尼克号上使用的是不是电灯,从而思考这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两次工业革命。
第一部分:工业革命的背景
展示图片,再通过设计情景,探究历史。这一环节老师将通过史料和问题来一一引导,让学生答出工业革命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观察两幅图片,思考问题。
学生认真阅读史料,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通过形象的画面和文字让学生对两次工业革命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通过创设一定历史情境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有效参与;配以相应的历史材料,让学生了根据材料分组讨论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生成感悟。
讲授新课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学生回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推动经济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
材料二(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斯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学生回答:(1)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劳动力。
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资金。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补充知识点圈地运动:英国一些贵族地主在自己土地上围上篱笆,赶走农民,圈地养羊,形成了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圈地运动,大批农民成为无产者,被迫离开土地受雇于农场主和工场主,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自由劳动者。
材料三:从1630年到1809年,英国总共批准了3241项专利,其中1750年以后占2639项,工业革命高峰期间有924项发明获得专利。
——王春来等《16-19世纪世界史文献选编》
根据材料回答工业革命爆发的技术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17世纪中叶,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科技发展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总结;首先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并不是单纯的因素造成的,它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注意引导学生从政治,市场,劳动力,原料,技术,资金等全面考虑,全面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
第二部分:工业革命的过程
1.工业革命的开始——珍妮机问世(哈格里夫斯)
2.为什么技术革新首先出现在棉纺织业中?
学生回答;英国公众对棉纺织品的喜爱,导致棉纺织品价格上涨,棉纺织业获利丰厚。市场的需求刺激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也催生了新的技术发明.
同时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回答工厂制度诞生的原因?
学生回答:为了提高效益、加强管理,人们开始将机器、工人集中起来进行生产,工厂出现了。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
3.工业革命的关键——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
教师:蒸汽机有哪些优越性呢?
师生互动:有三个方面:一,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小了;二、动力强大;三、便于机器的使用和推广。
教师:根据教材回答蒸汽动力是如何推广的?
学生: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中伟大的技术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动力技术的革新,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19世纪初,汽船、火车先后问世,从此,人类进人“蒸汽时代” 1807年美国富尔敦制造的第一艘汽船:克莱蒙特号1814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4.工业革命的完成:19世纪中叶(1840),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机械化,工业革命完成。
过渡:这次工业革命自英国开始后,不久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等地。19世纪上半期,继英国之后法国和美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世界面貌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为工业革命的深人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那么工业革命是如何深入发展的呢?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图片展示
教师设问:根据教材P60页梳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学生:(1)电力的广泛应用——“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创制和新交通工具的使用;’
(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电话;
(4)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的兴起(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工业等);
(5)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教师总结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简单延续,那么两次工业革命有什么区别?
比较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精讲突破)
不
同
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
动力
蒸汽
电力
发明者
工匠
科学家和工程师
科技含量
经验主义,科学与技术未真正结合
科学理论指导,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
发展进程
首发英国,逐步扩展到其他国家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起始部门
轻工业
重工业
教师总结:两次工业革命分别是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使人类社会发展获得巨大的飞跃,工业革命是人类从农业社会演进到工业社会的转折点。它改变了世界,推动了历史发展,使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体。
第三部分-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一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由于采用机器生产,工厂越来越多,手工工场逐渐被挤跨。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
材料二 垄断并不排斥竞争,……因此,发展科技,广罗人才,成为重要的竞争手段。从而使科技与生产更直接地结合起来,推动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同时,为了解各地和世界的情况,企业派出大量人员收集信息和推销产品,使生产和市场需求配合得更密切,在相当程度上减少了盲目性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上述材料均引自刘宗绪著《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工业资本家大量增加并逐渐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成为资产阶级的主导部分。在英国……到19世纪20年代,英国已有200万工厂工人和运输工人。工业无产阶级也正式形成。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取利润,无情地剥削无产阶级,成为工厂出现初期的普遍现象。——吴于瑾、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四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和妇女从事文秘工作图
材料五 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7个。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迅速,如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初步实现城市化。
材料六 1911—1913年间,英国25岁以上人口中,4.93%的人拥有60%以上的财富。在德国,1911年时3 425个富人平均每人拥有的财产价值532万马克,另外161万人的人均财产只有2.3万马克……英国首相迪斯累利在他1895年出版的一小说里这样描绘当时的富人与穷人的差别:“(他们)之间没有往来、没有同感;他们好像不同地带的居住者即不同行星上的居民。”——《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材料七 资产阶级既已榨取着世界市场,于是就使所有一切国度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新的工业)部门加工制造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从地球上最遥远的地区运来的原料,并且它们所出产的制造品已经不只是供本国内部消费而且是供世界各处消费。 ——《共产党宣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工业革命的影响
1.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技术的日益复杂、投资的不断扩大、竞争的日趋激烈,推动了生产的集中,出现了适应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垄断组织。
2.工业革命造成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3.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工厂为中心形成的大批城市,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4.经济结构的变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逐渐取代农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
5.城市居民的生活有所改善;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纸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6.工业革命也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城市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7.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基本形成。
教师总结;我们在理解工业革命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的影响也正是中国社会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当积极汲取西方工业化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地完善中国的工业化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课本内容得出答案。
学生阅读教材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
图文并茂,设计有探讨价值的问题,了解工业革命的背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思考问题积极性。
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教材的能力,梳理教材知识点的能力掌握教材,理解教材,深入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图片感受电气时代的魅力
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较多,通过历史比较法的运用,使学生把握两次工业革命不同的特点,强化记忆。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课堂小结
18世纪下半期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是近代以来的第一次世界性技术革命。这次技术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为标志,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它表现在以机器代替人力,以大规模的工厂生产代替个体工场手工生产,即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它使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19世纪中后期,是以电动机为代表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使工业革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电力与电报、电话和无线电通讯等伟大的发明使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更光明、更美好的新时期,也使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
板书
(一)工业革命背景
制度;市场;劳动力;技术;原料;
(二)工业革命过程
蒸汽时代:珍妮机 瓦特蒸汽机,蒸汽火车
电气时代:电灯 内燃机 化学工业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 垄断组织
阶级结构变化;两大阶级的形成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加快
社会生活:社会生活逐渐丰富,
工业革命带来的问题:贫富差距环境污染
世界市场: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基本形成。
看黑板
梳理本节课知识点,全面掌握工业革命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文字史料、图片等,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问题,以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掌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和影响。
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和教材内容有紧密联系的图片资料,揭发学生的兴趣。精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真正理解重点和难点,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了工业革命的条件和重要发明及进程,以及工业革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