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40分)
1.做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下图是一位同学的历史笔记。根据内容判断这位加强君权的皇帝是( )
序号 加强君权的措施
1 废除行中书省,地方设“三司”
2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3 设锦衣卫特务机构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
2.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八股取士 B.试题类型繁多
C.以诗词为主要内容 D.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
3.“1405—1433年”“七次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与这些信息相符的历史事件是( )
A.郑和下西洋 B.郑成功驱逐荷夷
C.哥伦布远洋航行 D.麦哲伦环球航行
4.戚继光纪念馆位于浙江台州,该纪念馆的正门上悬挂“功昭日月”的牌匾,其中的“功”是指( )
A.收复台湾 B.发明“麻沸散”
C.开辟丝绸之路 D.平定沿海倭寇
5.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 )
A.赵州桥 B.秦兵马俑 C.故宫 D.长城
6.2015年10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我国历史上,明朝也曾有人历时27年编成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著作。它是(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7.《中国戏曲大会》在央视热播,引起极大反响。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的名著是( )
A.《牡丹亭》 B.《窦娥冤》 C.《西厢记》 D.《桃花扇》
8.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日益腐败。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有位皇帝在位48年,20年不上朝。这位皇帝是( )
A.明神宗 B.明武宗 C.明宪宗 D.明熹宗
9.《陕西通志》载,明朝末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百姓无法存活,纷纷揭竿而起,其中起于陕北,推翻明朝统治的是( )
A.张献忠 B.多尔衮 C.吴三桂 D.李自成
10.“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做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下列史实能体现“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做斗争”的是( )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康熙帝亲征噶尔丹 D.雅克萨之战
11.明清时期,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下列属于清朝强化君主集权措施的是( )
A.废除行中书省 B.废除丞相
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D.设立军机处
12.我国历来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下图中“设府隶属福建省”中的“府”指的是( )
A.台湾省 B.台湾府 C.泉州府 D.台州府
13.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史实能够有力证明的是( )
①唐太宗和武则天时在西藏设置都护府
②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③清朝时达赖、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④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14.清朝前期,为维护国家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发生在乾隆帝在位期间的是( )
A.组织雅克萨之战 B.平定三藩之乱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设驻藏大臣
15.清朝前期,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种植哪些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花生 ④甘蔗 ⑤茶叶
A.①②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6.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时,进行了如下归纳整理,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唐朝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B.宋代词人苏轼、辛弃疾的词豪迈奔放
C.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是关汉卿
D.明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17.自汉代设立刺史为监察机构后,内朝管外朝,小官御大官成为中国政治的一大特色。清代设立的类似机关,使议政王大臣会议形同虚设,它是( )
A.南书房 B.军机处 C.中书省 D.宣政院
18.清朝人李祖陶说:“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看,窥视)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虎。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上述社会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清王朝实行( )
A.廷杖制度 B.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特务统治
19.某兴趣小组在学习闭关锁国政策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闭关锁国政策
表现 ①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②绝对禁止一切商品出口和船只出海
③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影响 ④导致国家闭塞,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A.① B.② C.③ D.④
20.清代,小说创作继续发展,某部小说的女主人公以多愁善感为世人熟知,一幅“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画面,更是预示着这部小说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这部小说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二、非选择题(60分)
21.明清时期,西方世界纷纷敲响君主专制的葬钟,而中国却逆世界潮流,专制独裁如日中天,登峰造极。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所参决。”
材料二 明太祖时,大臣宋濂在家中宴请宾客。第二天,明太祖问他:“昨天喝酒了吗?请了哪些客人?”宋濂一一回答。太祖笑道:“说得对,没骗我。”说着就拿出一张画着宋濂宴请宾客的座位图。宋濂吓出一身冷汗。
(1)材料一中这些做法出自哪位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何在?他在地方上又是怎样做的?(6分)
(2)材料二中监视宋濂的是什么人?这些人的职责是什么?明成祖时设立的类似机关是什么?(6分)
材料三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3)材料三是清代设立的什么机关?它是谁设立的?(2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期,一位深明大义的年轻将领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他除了是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外,还是一位诗人,他的诗文集《止止堂集》中有200多篇诗作。其中的诗句有“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1)材料一中的“年轻将领”是谁?他统领的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什么?(4分)
材料二 明朝后期,台湾被荷兰殖民者侵占。1661年,他率领25 000名将士,乘坐400艘战舰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抵达台湾岛南部,进攻荷兰殖民者,力图收回台湾。1662年,荷兰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后来他的后代归顺清朝。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1684年清朝设置的管辖台湾的机构是什么?(2分)
材料三 清朝时期,沙俄侵占黑龙江流域。清军经过两次雅克萨之战,击溃了俄军,收复了国土。
(3)材料三中组织雅克萨之战的清朝皇帝是谁?战后,中俄双方进行平等协商,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什么?(4分)
(4)清朝统治者由于担心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的统治,实行了什么政策?如何评价这一政策?(5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材料二 浙江富户庄廷修订前人遗著,取名《明史》。书中叙述清朝入关前的史实,使用明朝年号,并且保留了一些明朝将领抗击后金的事迹,触怒了康熙帝。后来,参加编写、刻印和销售这部书的70多人全部被处死。此前,庄廷已死。清政府便下令挖开他的坟墓,劈棺戮尸。明史案受株连的江南名士达200多人。
材料三
(1)据材料一,明代对科举考试进行了怎样的改革?造成了怎样的影响?(6分)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怎样的做法?(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清朝是如何加强对台湾地区的有效管辖的?此前,谁曾经从外国侵略者手中收复了台湾?(4分)
(4)下图与清政府对哪一地区的管辖措施有关?当时清政府是如何治理这一地区的?清政府又设立了什么机构治理新疆?(3分)
24.明代中后期,中国科技文化依然成就辉煌,名人辈出,至清代则如黄昏夕阳,渐趋暗淡。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看图一、图二,填写下表。(4分)
名著 作者 地位评价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A B C D
(2)图A成书于何时?图B作者是谁?图C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图D在艺术上有何成就?(8分)
材料三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基于道义,而最现代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一种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3)结合材料及题前引言,分析清代科技渐趋衰落的原因。(4分)
第三单元测试
答案
一、
1.【答案】D
2.【答案】A
3.【答案】A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A
8.【答案】A
9.【答案】D
10.【答案】C
11.【答案】D
12.【答案】B
13.【答案】B
14.【答案】C
15.【答案】A
16.【答案】D
17.【答案】B
18.【答案】B
19.【答案】B
20.【答案】C
二、
21.【答案】(1)朱元璋。 加强君主专制,强化中央集权。 在地方上取消行中书省,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权归中央。
(2)锦衣卫。 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东厂。
(3)军机处。 雍正帝。
22.(1)戚继光。 “戚家军”。
(2)郑成功。 台湾府。
(3)康熙帝。 《尼布楚条约》。
(4)闭关锁国政策。 这一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也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23.(1)内容: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形式: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规定,称八股文。 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2)实行文字狱。
(3)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 郑成功。
(4)西藏。 设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伊犁将军。
24.(1)(依次为)李时珍 中国著名药物学著作,在世界医药史上占重要地位 宋应星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元末明初。 罗贯中。 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生动精练,故事进展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3)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国家闭塞,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的机会,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