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4 做功的快慢-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4 做功的快慢-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1-13 22:1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做功的快慢》教学设计

课题 第十章第四节《做功的快慢》 课时 1课时
一、教材分析
???《做功的快慢》一节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四节。本节主要内容有:功率的概念、公式、单位以及怎样测算功率。?在学生已经知道了机械功的含义,以及怎样计算功的大小之后,本节课再进一步学习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从而和前一节的内容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功的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功率是后面进一步学习电功率的基础。另外,功率是衡量各种机械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学生分析
? 学生在“做功的快慢”学习之间,已经有学习“运动快慢”的经验了,可以借助生活经验和与以前运动快慢知识进行对比的方法突破。功率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概念,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学生还需要科学系统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率的概念和它的物理意义,了解生活中常见机械和机器的功率值。(2)知道功率的公式P=,并能利用公式解答相关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体验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2)从功率公式P=的形成过程中,体会用比值法建立物理概念的方法,也能理解功率的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相互协作和学以致用的思想。(2)通过了解发明家瓦特的事迹,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向往和崇敬。(3)进一步形成乐于探究自然想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习惯,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难点:功率概念的建立和理解教学重点:功率概念的建立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
理论探究、分析归纳、观察提问、讨论分析、应用举例、练习巩固
五、教学信息技术应用与思路
本节课只需要使用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课题使用到的信息技术。一是PPT投影,出示教学目标和一部分教学内容。二是教学辅助录像,三是教学白板。PPT投影贯穿整个教学全过程,起到连接教学环节,突出知识重点,展示教学实景的作用。教学辅助录像是为了再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把生活搬进课堂,让学生学得更加 直观。教学白板主要在规范解题时使用,起到直观的示范作用。这些技术简单,容易操作,直观,画面简单,帮助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在实际教学中,又不会喧宾夺主。
六、教学思路
本节课教学的设计思路是:导入新课??——学生自学——讨论质疑——教师精讲——反馈练习。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 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过程就是学生自学后的生生互动。通过更正讨论,各抒己见,会的同学教不会的同学,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环节还是帮助后进生解决基本问题的过程,是补差的过程。同时,通过学生间纠正错误,实现教学相长,更加透彻的理解知识,所以也是培养学生的过程。这个过程还体现了分层教学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意图。引导学生读“小资料”,让学生对人和一些事物的功率数值有个具体的概念,从而使课堂三维目标更加充实、丰满。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请问:(1)你认为这两种对砖头做功的方法,从物理的角度思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2)两位同学在两种情况下,做的功是否相同??教师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做功不但有一个多少的问题,还有一个做功快慢的问题。本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做功快慢的问题,(板书)物理学上称为功率。 看视频,讨论、思考问题 同过教学辅助视频的引入,激发学习做功快慢的兴趣。
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归纳。构建功率的概念。 请大家讨论分析:下面四个物体所做的功和所用的时间如表,谁做功最快?你是怎么知道的?写出过程。 出示学生自学指导:(1)思考,如何比较甲、乙、丙、丁做功的快慢?你有几种方法比较?(2)你能归纳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吗?(3)通过与速度公式的对比,试着推出功率的计算公式。记住这个公式中符号的意义以及对应的单位。 四人小组讨论方法,并交流展示。??????? 学生讨论自学,并将功率的概念和速度的概念进行类比和迁移,总结在表格中。 ?利用PPT出示学习要求,通过讨论、交流和展示,总结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在讨论中,逐步启发,深刻领悟到做功确有快慢之分,循序渐进中建立功率的概念。 设疑,分析做功快慢的定义和公式,加深理解。 通过引导回顾速度的概念,培养自学功率的能力。
知识链接:1.瓦特简介2.人体心脏功率3.常见交通工具的功率4.火箭功率 提供自学知识链接内容利用教学录像,展示科学家的事迹,以及生活中功率的应用 自学知识链接内容 了解瓦特的事迹,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向往和崇敬。通过了解火箭的功率,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探究活动:如何测量人登楼的功率? (1)原理 (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3)使用的测量仪器(4)设计实验表格 ???学生讨论并填写探究报告单。 ????加深对做功快慢的理解,加强对功率知识的应用能力。
小结与课堂练习 知识拓展:P=Fv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做的功越多,功率就越越大B.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一定越大C.在相同的时间内做的功越多,功率越大D.功率越大,做功越多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做功与所需时间的关系图像。由图可知,甲物体的功率P甲与乙物体的功率P乙相比较,正确的是( ) A. P甲>P乙 B. P甲拓展提高 5.在中考体育达标“跳绳项目”测试中,燕燕同学1min跳了120次,每次跳起的高度约为5cm,若她的质量为50kg,则她跳一次做的功约为多少?她跳绳的平均功率约为多少?(g=10N/kg) 思考、学习
课堂小结 教师补充 学生总结 辅助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内容
八、教学反思
1.引入和定义建立的时间不够充分,细节处理可以更精细。2.总结比值定义法是个很好的提升认识的方法,设疑形成认知冲突。并激发学生参与讨论,以加深对概念形成过程的认识。3.学生开始时候很有激情,随着课堂知识的深入,学生参与度不够高,激情没有升华,应注意情绪的调整和调动。4.应该进一步挖掘学生的生活体验,帮助建立功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5.进一步优化课堂学伴,让每一个环节都丝丝紧扣,层层深入,引人入胜。





物体 所做的功 所用时间
甲 1000J 5S
乙 1000J 10S
丙 4000J 1min
丁 6000J 1min


物理量 速度(v) 功率(P)
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
定 义 运动的路程与时间之比
公 式 v =
单 位 m/s km/h1m/s = 3.6 km/h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