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3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第一课时(表格形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3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第一课时(表格形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1-13 23:2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名称: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第1课时)
年级学科 七年级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图象直观地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自变量,因变量和图像之间的关系,能够从图象中准确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究三种表示函数的方法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及根据图像预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为后期学习函数图像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能够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明确图象上点所表示的意义,会利用图象找到准确的信息。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根据图像预测能力,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重点:能够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明确图象上点所表示的意义,会利用图象找到准确的信息。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根据图像预测能力,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已经清楚变量的含义,并学会用列表和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会利用表格和关系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并能准确地绘制折线统计图,会利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利用图象深刻体会变量之间关系。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准备——搜集图像资料。第二环节:情境引入;第三环节:合作学习;第四环节:运用巩固;第五环节:自我反馈;第六环节:课堂小结;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五、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回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可以用表格或关系式表示变量间的关系,同时掌握了根据自变量的取值求出相应因变量的方法.请你根据前面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X 0 1 2 3 Y 1、给定自变量x与因变量的y的关系式,填表: 2、假设圆柱的高是5厘米,当圆柱的底面半径由小到大变化时; (1)圆柱的体积如何变化?在这个变化中,自变量、因变量活动内容1是什么? (2)如果圆柱底面半径为r(厘米),圆柱的体积v可以表示为 . (3)当r由1厘米变化到10厘米时,v由 变化到 . 在预习的过中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够加深学生对图像的认识。 学生整理的图像教师要提前检查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好的内容进行板报展示。。
预习课本内容,感受图像表示的变量之间关系 1.某地某天的温度变化情况如下图示,观察下表回答下列问题:(1)、上午9时的温度是 ;12时的温度是 . (2)、这一天 时的温度最高,最高温度是 ;这一天 时的温度最低,最低温度是 . (3)、这一天的温差是 ,从最高温度到最低温度经过了 , (4)、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上升? 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下降? (5)、图中的A点表示的是什么?B点呢? (6)、你能预测次日凌晨1时的温度吗?说说你的理由.
引导合作学习 1 、提问:通过课前预习的内容我们学到哪些新的知识? 教师归纳 :前图表示了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它是温度与时间之间关系的图象。图象是我们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又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非常直观。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称为横轴)上的点表示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称为纵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2、合作探究:你了解它吗—沙漠之舟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1)一天中,骆驼的体温的变化范围是什么?它的体温从最低上升到最高需要多少时间?(2)从16时到24时,骆驼的体温下降了多少? (3)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4)你能看出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第一天8时有什么关系吗?其他时刻呢?(5)A点表示的是什么?还有几时的温度与A点所表示的温度相同?(6)你还知道那些关于骆驼的趣事?与同伴进行交流。 1.通过温度的折线变化图,能够让学生从图象中找到变量并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会利用图象准确回答相关的问题。 2.在导课中学生已经了解了有关骆驼的常识,利用这个折线图,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变量之间的关系,会利用图象解决实际问题。并清楚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内容。
引导学生自我反馈——每天十分钟 活动内容: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检测 (1)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一问题中 因变量是( ) A、沙漠 B、体温 C、时间 D、骆驼(2)根据生物学研究结果,青春期男女生身高增长速度呈现如下图规律,由图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男生在13岁时身高增长速度最快 B.女生在10岁以后身高增长速度放慢C.11岁时男女生身高增长速度基本相同 D.女生身高增长的速度总比男生慢(3)书后习题 2学习反思:本节课我学会了 新知识。 掌握不牢固,需要继续加深练习。 是易错点需要引起我的高度注意。 检测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
运用巩固 活动内容:随堂练习 海水受日月的引力而产生潮汐现象,早晨海水上涨叫做潮,黄昏海水上涨叫做汐,合称潮汐。潮汐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是某港口从0时到12时的水深情况。 (1)大约什么时刻港口的水最深?深度约是多少? (2)大约什么时刻港口的水最浅?深度约是多少? (3)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港口水深在增加? (4)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港口水深在减少?(5)A,B两点分别表示什么?还有几时水的深度与A点所表示的深度相同?(6)说一说这个港口从0时到12时的水深是怎样变化的。 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以巩固,对利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3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第1课时)第一环节:课前准备 第二环节:情境引入 第三环节:合作学习 第四环节: 运用巩固 第五环节:自我反馈——每天十分钟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