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与色的美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掌握色彩构成知识并加以实践,为以后色彩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2. 通过资料收集和课本阅读及“欣赏与探究”的学习活动,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3. 养成热爱生活、关注自然、表达丰富情感的审美习惯。
二、教学要点:
1. 重 点:让学生学会色彩调和的方法和进行色彩联想的正确表达。
2. 难 点:准确地用色彩的联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兴趣点:
①欣赏多种经典范例作品,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
②小组合作进行色彩联想的练习。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
1、上届学生的优秀作业,《音乐的联想》组画,色彩构成作品《重复构成》《面与色的构成》等资料。
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四季景色摄影图片)。
学生准备学具:色彩用纸、制图工具。
四、课时:1课时
五、作业及要求:
运用彩纸拼贴的形式分组合作,每组完成一幅色彩联想的练习。
六、教学活动过程:
1. 教学方法:观察法、讲授法、实践法
2. 活动方式: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3. 教学模式:欣赏评述——讲授知识——动手实践——作业评价
七、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1.上届学生的优秀作业,《音乐的联想》组画,色彩构成作品《重复构成》、《面与色的构成》等挂图资料。
2.多媒体教学课件
3.四季景色摄影图片。
1. 学生准备学具:色彩用纸、制图工具。
1.学生可以自由组织学习小组,以便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课堂引入
1.投影资料及挂图展示:
①课件显示:陈幼林的中国邮票设计、冷抽象艺术代表蒙德里安的《爵士乐》、欧普艺术家瓦萨雷的作品……
②展示上届学生的《面与色的美感》优秀作品。
3.学生活动:欣赏、自由讨论。
①学生按小组进行课堂活动,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②学生进行作品欣赏,并按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用邮票设计《2008》及《爵士乐》、《模糊空间》等作品创造艺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面与色的构成的学习兴趣。
课堂发展
1.范例导赏:蒙德里安是几何抽象的代表任务,他的绘画的基本元素是用直线相交构成富有节奏感的大小不等的几何图形,再用最单纯原色的色块与其匹配。晚年也尝试音乐感表现……
质疑:面有哪些形状?
提问后学生讨论,然后课件显示(不同的面的图形):
几何形——有机形——偶然形
3.以两个相同的半圆为例,质疑学生:可以产生那些不同的组合?
学生讨论,然后课件显示(不同的组合,产生的图形):
覆盖——减缺——透叠——联合——接触——分离
4.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基本形、骨格设计的规律和方法,进行面与色彩的构成组合。
课件显示:重复构成的设计过程。
5.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色彩调和的四种基本方法:面积优势、置入共同色、互补色互混、色彩分割。
6.分组讨论:
①春夏秋冬给你的色彩感受,生活、环境中面与色结合有美感的情景。
课件显示:春——夏——秋——冬不同景色画面。
②四季色彩系列给你的联想。
课件显示:四季色彩系列。
教师归纳:色彩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左右人的感情、意志、思想与行动。
5、合作探究活动:
运用彩纸拼贴的形式分组合作,每组完成一幅色彩联想的练习,用简短文字说明。
7、教师总结:不同色彩会给我们不同的心理感受,引起不同的情感联想。
1.学生讨论:
①面的形状。
②以两个相同的半圆为单形,可以产生哪些不同组合及新的图形。
③学生以教材图例,进行理解、讨论色彩调和的四种基本方法:面积优势、置入共同色、互补色互混、色彩分割。
2.学生谈体会:春夏秋冬给你的色彩感受,生活、环境中面与色结合有美感的情景。
4.学生观察:重复构成的设计过程。
3.学生合作探究活动:
运用彩纸拼贴的形式分组合作,每组完成一幅色彩联想的练习,可作四季色彩的联想,也可作某首乐曲的色彩联想,也可以各组自定联想题材。要附简短文字说明。
4、互评互赏:将每个小组推荐的作品进行互评,单组的学生对双组学生作品的进行色彩联想。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视觉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使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美术,让学生学会色彩调和的方法和进行色彩联想与表达。让学生感到艺术与美就在生活中,认识和谐美。
课后延伸
将全级各组优秀的作业(一些作业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调整提高)在校内布置一个专题展览《面与色的美感与联想》,附简短文字说明。
板 书 设 计:
第二单元 我们身边的点、线、面
第2课 面与色的美感
一、蒙德里安——百老汇的爵士音乐。
二、面的形状:几何形、有机形、偶然形。
三、图形的组合与构成:
覆盖、减缺、透叠、联合、接触、分离
色彩调和的四种基本方法:面积优势、置入共同色、互补色互混、色彩分割。
色彩联想。
六、合作探究活动:
运用彩纸拼贴的形式分组合作,每组完成一幅色彩联想的练习,可作四季色彩的联想,也可作某首乐曲的色彩联想,也可以各组自定联想题材,附文字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