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一节 世界第一大洲
【 课 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学目标】
1.通过绘图说出亚洲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重点)
2.通过读图说出亚洲的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难点)
3.通过对亚洲地理位置的分析,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并能够分析北美洲的地理位置。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地理助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情
导入
1.歌曲欣赏:
播放歌曲《亚洲雄风》。
2. 展示课题:
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所在的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它雄踞亚欧大陆的东部,又以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令人瞩目。
向学生介绍“亚洲和欧洲名称的由来”。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究关于亚洲地理位置的知识。
1.学生观看视频播放:歌曲《亚洲雄风》,说一说歌词中蕴藏着亚洲哪些重要的地理事物特征?
我们亚洲 山是高昂的头
我们亚洲 河像热血流
我们亚洲 树都根连根
我们亚洲 云也手握手
莽原缠玉带 田野织彩绸
亚洲风乍起 亚洲雄风震天吼
我们亚洲 江山多俊秀
我们亚洲 物产也富有
我们亚洲 人民最勤劳
我们亚洲 健儿更风流
四海会宾客 五洲交朋友
亚洲风乍起 亚洲雄风震天吼
啦——亚洲雄风震天吼,
啦——亚洲雄风震天吼
震天吼
2.自我描述:关于亚洲你还知道些什么?
学生畅谈自己所知道的有关亚洲的知识。
通过歌曲欣赏,使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河流、气候、植被等要素)与人文风情。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学习新知的兴趣。
探究
与
发现
探究
与
发现
探究
与
发现
一、雄踞东方的大洲
我们认识亚洲首先要知道它在哪儿,也就是要知道它的地理位置是怎样的。学习大洲,需要从认识大洲的地理位置开始。包括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它们都是形成大洲自然环境的基础。
分析大洲地理位置的基本思想与方法指导——读图分析法:
1.分析半球位置
分析方法:找赤道确定南北半球,找20°W、160°E经线确定东西半球。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向西至160°E为西半球。
2.分析纬度位置
分析方法:找出该大洲大致的纬度范围,关键是查找赤道、北回归线和北极圈是否穿过该大洲,以确定其所在的纬度范围(高纬度、中纬度、低纬度)和温度带(热带、温带、寒带),进而确定其影响的气候类型(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
3.分析海陆位置
分析方法:关键是查找该大洲所濒临的海和洋,同时还要观察海岸线是平直的还是曲折的,来判断该大洲各地气候所受海洋影响的程度。
4.分析相对位置
分析方法:关键是查找该大洲的周围与哪些大洲(地区)相连、相接或相望,来分析了解该大洲(地区)所处的相对地理位置。
一、感性认知
读课本P2图6-1-1,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上描绘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看看它们分别穿过亚洲的什么部位。
2.找出亚洲濒临的大洋和相邻的大洲。
3.说一说,亚洲与欧洲、非洲、北美洲的分界线是什么。
大洲
与亚洲的分界线
欧洲
山脉、 河、 山脉
非洲
运河
北美洲
海峡
二、理性认知
分析大洲地理位置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1.分析半球位置
在课本P3图6-1-2上描绘出赤道,找出南北半球;描绘出20°W、160°E经线,找出东西半球。思考回答:
由分析可知,从半球位置看:
亚洲主体部分位于 半球和 半球。
2.分析纬度位置
在课本P3图6-1-2上描绘出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并读下图分析亚洲的纬度范围。
由分析可知,从纬度位置看:
北极圈穿过亚洲的 部;
北回归线穿过亚洲的 部;
赤道穿过亚洲 部的一些岛屿。
亚洲南北跨纬度约 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由此推知:
亚洲地跨 纬度、 纬度和 纬度地区(高、中、低)及 、 和 带(温度带),受其影响该大洲的气候类型可分为 气候、 气候和 气候。
3.分析海陆位置
阅读上图,找出亚洲东、西、南、北所濒临的海和洋,并观察其海陆线是比较平直的还是曲折的,回答下列问题:
由上图可知,从海陆位置看:
亚洲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 洋,南临 洋,北临 洋,西靠大西洋的属海 海和 海。
由海陆位置推知:
亚洲的东部地区濒临大洋,受其影响,夏季风带来大量温暖湿润的水汽,所以 气候显著;同时观察到,亚洲周围有很少的海湾深入陆地,海岸线相对欧洲来说较 (平直、曲折)。亚洲的西北部地区深入到亚欧大陆的腹地,使得亚洲广大的内陆地区距海遥远,受海洋影响较小,(由此推知)亚洲的中西部地区,分布有面积广大的温带 性气候(海洋性、大陆性)。
4.分析相对位置
阅读上图,由亚洲与其它大洲的分界线,我们得出:
从相对位置看:
亚洲的西部与 洲毗连;
亚洲的西南以苏伊士河为界与 洲相接;
亚洲的东北隔白令海峡与 洲相望;
亚洲的东南面与 洲隔海相望。
在探究“雄踞东方的大洲”这一内容时,首先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来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然后通过读图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大洲地理位置的基本思想与方法,让学生有了更深入系统的理性认识。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认识了从四个方面来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在本环节教学设计中,也融入了对地理位置与其它地理要素(气候)之间相互联系的分析,这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后继知识的学习。
思考
与
讨论
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气候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类型 。
受纬度位置的影响,气温由南向北逐渐 。
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亚洲位于世界最大的亚欧大陆东部,东临世界最大的太平洋,受其影响 气候显著。受海陆位置的影响,亚洲的降水自东向西逐渐 。
通过思考与讨论,使学生对一个大洲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链接
与
过渡
我们已经学会了描述大洲位置的方法——“四看”:从半球位置看、从纬度位置看、从海陆位置看、从相对位置看。即:
半球位置:观察该大洲的主体部分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纬度位置:找出该大洲大致的纬度范围,关键是查找赤道、回归线、极圈等重要纬线,看看它们分别穿过该大洲的哪个部位。
海陆位置:观察该大洲主体部分所在的大陆,以及濒临的海洋。
相对位置:查找该大洲的周围与哪些大洲(地区)相连、相接或相望。
那么,同学们你们会用这些方法来分析其它大洲的地理位置吗?
活动与
探究
读课本P4图6-1-3,运用所学的认识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描述北美洲的地理位置,
并填写下列比较表。
地理位置
亚洲
北美洲
半球位置
亚洲的主体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纬度位置
赤道、北回归线穿过亚洲的南部,北极圈穿过亚洲的北部。
海陆位置
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
相对位置
亚洲的西部与欧洲毗连,西南以苏伊士河为界与非洲相接,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洲相望,东南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构建
与
梳理
课堂小节——板书设计:
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纬度位置: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穿过
世界第一大洲——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
(雄踞东方的大洲) 相对位置:
结束
新课
地理位置是我们学习大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大洲的自然地理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有地形、气候与河湖等,今后我们将陆续探究学习。下节课我们将接着学习“世界第一大洲”的两个世界之最——“面积最大的大洲”和“人口最多的大洲”,我们将会对亚洲有更多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
【当堂达标】
1.亚洲主要位于( )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西半球 D.南半球、东半球
2.关于亚洲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部位于热带和温带 B.全部位于北半球
C.跨经度最广的一洲 D.跨纬度最广的一洲
3.亚洲不临四大洋中的(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4.下列纬线没有穿过北美洲的是( )
A.北极圈 B.北回归线 C.赤道 D.北纬80°
5.位于亚洲和北美洲之间的海洋是( )
A. 印度洋 B.太平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6. 填出下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洲、大洋,说明亚洲和D、E、F的分界线名称。
(1)写出图中大洲或大洋的名称:
A. B. C. D. E. F. G.
(2)亚洲和D的分界线是 ;亚洲和E的分界线 ;亚洲和F的分界线是 。
【教学反思】
通过歌曲欣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学习新知的兴趣。在探究“雄踞东方的大洲”这一内容时,首先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来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然后通过读图分析法,引导学生认识分析大洲地理位置基本思想与方法,让学生有了更深入系统的理性认识。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认识了从四个方面来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学生在学习后能较好地掌握如何分析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特征。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主要运用了读图分析法,在“活动与探究”中运用了对比分析法,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方法的引导。同时也融入了对地理位置与其它地理要素(气候)之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能用到已有知识,既能体会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学起来也很轻松。这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后继知识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