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
2、在数图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推理能力。
3、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有条理的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对数学问题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结合问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按一定规律数的基础上发现数图形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探索方法
小游戏:四个人互相握手,每两个人握手算一次,一共要握手几次?
老师和3名同学进行游戏,第一次没有顺序,学生提出建议,有顺序的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板书)。
按照有顺序的握手演示一次,成功数出握手次数。
师:一次简单的握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顺序,这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今天我们就按照这样的原则来研究数图形的学问(课件出示并板书)。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同学们,在学习新知识前,老师先给大家带来一个学习上的伙伴,你们看看,他是谁?(出示鼹鼠图片)。你知道鼹鼠最大的本领是什么吗?是啊,鼹鼠长得小巧玲珑,他特别喜欢打洞。而且他打的洞还有好几个洞口呢!每当有危险的时候,他总会选择最安全的洞口逃生。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节课,小鼹鼠在逃生的过程中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有趣的数学知识?
2、课件出示教材学习内容。
带着问题(1)鼹鼠钻洞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画出示意图。(2)想办法按顺序数出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要做到不重不漏。
两个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预习:每个组员分别说说鼹鼠逃生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自己是怎么数的?
4、全班预习反馈:
指名汇报。
点拨;(1)、数的方法:2种。第一种是抓线段数:也就是按照基本线段、二合一线段、三合一线段来数。第二种是抓点数:就是从一点出发,能数出几条线段,再依次从下一点出发,依次数。同时板书计算的方法。3+2+1=6 3×4÷2=6(不出现可以不讲)
5、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看似复杂的问题,我们都可以尝试有序思考,从而来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板书: 有序思考
三、巩固方法,发现规律:
出示汽车站站牌。
师:小鼹鼠其实真实的身份是一名公交车售票员,它负责的是从红薯站开往到土豆站单程的售票,你知道它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才能满足乘客的要求吗?
引导学生先理解题意。
师:现在由你们来充当售票员,帮小鼹鼠解决这道难题。但在动手之前,老师这边有几点学习要求,请看。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学生动手操作,记录在学习卡上,再上台进行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
师再播放课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师:这时候,公交司机看到鼹鼠这么勤劳,就想让他再多负责一个站——南瓜站,那六个汽车站,又该需要多少种不同的车票呢?
学生动手操作,再上台展示。
师:很多同学很快就数出来,有15种不同的车票。这时好学的小鼹鼠又产生了新的疑问,如果有七个车站,单程又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车票呢?第八个呢?
引导学生发现算式规律,尝试写出算式:6 5 4 3 2 1=21 7 6 5 4 3 2 1=28
并让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思,即多增加的那个6和7表示什么意思?
师:观察刚才我们写的这些式子,你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延伸扩展,提高生长
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这样的数洞口的题目,你能举例子说一说吗?(数角,数三角形等等)
师先介绍中国在世乒赛上所取得的成就,再提问学生:如果有14名运动员参加乒乓球比赛,每两人比赛一场,那需要进行多少场比赛呢?
让学生自行思考,再说出各自的想法。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存在着很多数图形的学问,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我们还会碰到类似于比赛场次的规律。希望同学们能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勇于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它。
3、总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用眼睛仔细观察,去感受数学、热爱数学吧!
4、拓展延伸:
课堂板书:
数图形的学问
有序思考——发现规律 抓点数 抓线数
2、怎么数? 4个 3+2+1=6(条)
5个 4+3+2+1=1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