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13 16:13: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957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 241亿元,比1952年增长67.8%;1957年的国民收入比1952年增长53%;195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原计划21%,比1952年增长128.5%。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行
C.“大跃进”运动的推行 D.“一五”计划的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上内容出自 (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4.下面表格反映了我国某时期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比例,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
项目 国民收入(%) 商业零售额(%) 工业总产值(%)
公有制经济 92.9 95.8 100
私有制经济 7.1 4.2 0

A.新中国成立 B.抗美援朝胜利 C.土地改革完成 D.三大改造完成
5.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6.“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等等。”材料中的现象发生于20世纪 ( )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7.某次会议期间,有广东省代表说:“现在……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以来第一次。”这次会议是 ( )
A.中共一大 B.第一届全国人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五大

8.广大农民纷纷要求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有的农民还说:“不让入社,挤也要挤进去!”刺激农民积极报名入社的直接原因是 ( )
A.农业合作化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 B.分配土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各级政府命令农民加入合作社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9.下图所示为原汇昌花边线漂染厂的收据。这一历史遗存印证的是 ( )

A.“一五”计划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10.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一五计划”的开始
C.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文化大革命”结束
11.宣传画是一种文化符号,具有浓重的时代信息。下面的宣传画反映的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C.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 D.社会主义建设严重失误
12.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C点到D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C.“左”的错误的完全消失 D.党和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13.“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突出表明“文化大革命”期间 ( )
A.党内出现了叛徒、内奸 B.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D.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14.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采取果断措施,逮捕了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全国亿万军民,随即举行盛大的集会游行,热烈庆祝粉碎“四人帮”。这一事件标志着 ( )

A.“文化大革命”开始 B.改革开放开始
C.“文化大革命”结束 D.社会主义建设结束
15.习近平曾填词一首歌颂一个人物,部分内容如下:“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称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请问他所歌颂的是( )
A.雷锋 B.王进喜 C.焦裕禄 D.周恩来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7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探究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1956年元旦,北京市各行各业工商业者申请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得到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15日,二十万人敲锣打鼓上街游行,庆祝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紧接着,天津、上海也先后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1月底,全国所有大城市和五十多个中等城市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者都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材料二 为生产1 070万吨钢,干部群众夜以继日奋战在荒野,白天一片人,黑夜一片火。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哪一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怎样的改造方式?(4分)




(2)材料一中反映的社会主义改造进行得如何?(3分)



(3)材料二中图片反映的情况出现于什么时期?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的什么特点?(4分)




(4)当时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中图片反映的这种现象?它导致了什么样的严重后果?(6分)




17.(38分)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第一组:会议展播厅】
材料一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任务是:制定宪法;听取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
(1)材料中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制定宪法。那么,你知道在这次会议上制定并通过了哪一部法律文件吗?其性质如何?(4分)




【第二组:模范人物谱】
材料二
图1 铁人 图2 党的好干部 图3 解放军好战士

(2)材料二中的三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作出了怎样的贡献?(6分)




【第三组:变革探索线】
材料三

(3)在材料三的这条线索中,A和B这两个时间段内,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革?这两次变革有何重大意义?(6分)




(4)材料三中的C和D这两个时间段内,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挫折和失误?(6分)




【第四组:成果展示台】
材料四
图4 解放牌汽车纪念邮票 图5 武汉长江大桥纪念邮票

(5)材料四中的纪念邮票反映的是“一五”计划中取得的成就,请你再列举出两例“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8分)




【第五组:感悟启示坊】
(6)在新中国的建设与探索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误,请你从这些成功与失误中总结一下经验教训。(8分)




第二单元测试
答案解析
一、
1.【答案】B
【解析】链接“一五”计划成就辨析备选项,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③排除;①②④都是“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
2.【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时间及工农业生产总值的增长,链接所学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制订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开始实施,1957年各项指标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A项体现不出材料中的工业成就,B、C两项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排除。
3.【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链接所学可知: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中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公有制经济占90%以上,链接所学可知: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据此判断表格信息反映了三大改造的完成。
5.【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链接所学可知: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此判断“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6.【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链接所学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由此判断题干描述的现象出现于“一五”计划期间,属于20世纪50年代。
7.【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以来第一次”,链接所学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8.【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链接所学可知: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l955年,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9.【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中的“公私合营”字样,链接所学可知:公私合营是1954—1956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
10.【答案】C
【解析】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答案】D
【解析】根据宣传画中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链接所学可知: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共中央发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
12.【答案】D
【解析】观察图表可知,从C到D农业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联系史实判断,主要原因是1961年党和国家对国民经济开始实施全面调整,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13.【答案】C
【解析】题干中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遭受残酷迫害,表明“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14.【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采取果断措施,将“四人帮”隔离审查,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
15.【答案】C
【解析】从“好官”“焦桐”“沙丘“可以看出,词中歌颂的是党的好干部焦裕禄。1962年焦裕禄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被誉为“党的好干部”。
二、
16.【答案】(1)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
(2)1956年元旦北京市工商业者提出申请,1月15日北京市各行业就实现了公私合营,1月底全国所有大城市和50多个中等城市已完成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由此可见,这一工作进行得过粗、过快、过急。
(3)“大跃进”时期。瞎指挥、浮夸风、高指标。
(4)由于党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和对国情认识不清,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左”的错误严重泛滥,国家和人民面临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17.【答案】(1)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图1:铁人王进喜,为大庆油田的建成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图2: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为治理河南省兰考县水涝、风沙、盐碱三害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图3: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公而忘私、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3)A:土地改革。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B:三大改造。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5)如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我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等。(两例即可)
(6)进行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立足本国国情;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等。(言之有理即可)

初中历史 八年级下册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