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藏书票
教学内容:苏少版小学美术第10册第11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了解藏书票的有关知识。
2.学会用版画的方式制作藏书票;
3.提高学生读书、爱书、藏书的兴趣及对书籍装饰的审美情趣。
★提高性目标:
学会用纸板拓印、绘画、剪贴等形式设计制作有内涵、美感的藏书票。
教学重点:藏书票的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藏书票的内容设计得简练概括;
课前准备:
教师:吹塑纸、铅笔、毛笔、画笔、色卡纸、水粉颜料、调色盒、小水桶、藏书票样稿及实物步骤、贴了藏书票的书
学生:吹塑纸、铅笔、毛笔、画笔、色卡纸、水粉颜料、调色盒、小水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教学内容:了解藏书票的有关知识
完成目标:基础性目标1
教学过程:
1. 师:同学们,在上节课,老师请你们回去查找有关《藏书票》的资料,你们找到了吗?谁能起来给大家说一说你了解的情况
2.交流预习情况:(学生交流对藏书票的认识,师做适当补充)
(1)什么是藏书票?
师:藏书票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它们是一种小小的标志,以艺术的方式,标明藏书是属于谁的。它是书籍收藏者的藏书标志,贴在书籍扉页上。它通常是小幅版画形式,增添书的珍贵和美感,作用如同中国传统的藏书印章,成为读书人的掌上宠物,有“纸上宝石”、“版面珍珠”之誉。本世纪初传入我国。
(2)藏书票的特点有哪些?
藏书票一般的规格、格式和用法:
一小张纸,不能太大,在12—17平方厘米以内;
多是用版画,便于自己拓印;当代也有其它画种,用印刷制版;
要刻上“EXLIBRIS”字样,原为拉丁文,是我的藏书的意思;
要刻上票主(即藏书者)的名字;
贴在书皮或扉页上。
(3)、世界发现最早的藏书票叫什么?
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藏书票制作于1470年的德国“刺猬”藏书票,是德国人勒戈尔制作的,画面上是一只活灵活现的刺猬,脚下踩着几棵被折断的花草,口中衔着一朵被折下的花,飘动的缎带上,,幽默地写着:“慎防刺猬随时一吻”的字样。
(4)、中国人最早使用的藏书票是什么?
中国人最早使用的藏书票——关祖章藏书票,长宽为6.5×9.5公分,内容是一位头戴方巾的书生,在翻箱倒柜之余,正秉烛展卷,潜心攻读,四周散落大量的线装古籍和卷轴,图案上方书‘关祖章藏书’五个大字,大小两只书箱上分别标有‘书林’‘易书’字样。这真是一枚充满中国古典文化气质。)
教学意图:鼓励预习、交流分享学习成果,激励自主学习,体现先学后教的理念。
板块二
教学内容:探究设计制作方法
完成目标:学习藏书票的表现方法
教学过程:
1.师:看了这些,我们感觉到,藏书票的历史真是源远流长啊!那么,藏书票具体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学生分析研究交流)
(藏书票包括图画和文字组成,第一是应该有藏书者的名字或书的种类、用途、名称等;第二是应该有简洁优美的图画,达到装饰书籍的效果。颜色上可用彩色,也可用单色。尤其注意的是藏书票不要做成一张复杂的版画,一定要简洁,体现自己的个性。)
2.欣赏:
师:下面,我们来具体欣赏一下一些优秀的藏书票吧。(欣赏藏书票,见课本范图)
※不同构图的藏书票
※不同题材(人物、动物、景物等)的藏书票
※点线面等不同表现元素的藏书票
师:怎样设计制作一张藏书票呢?谁能根据前面学过的版画制作方法,来说一说藏书票的制作步骤,你们说一步,老师跟着做一步,好吗?
3.学习制作方法:(师适当示范)
(1)构思
(2)制版;(提示:文字部分要反写,可以用笔写在纸上再反过来印到纸板上;也可以在最后用毛笔蘸颜料书写)
(3)拓印;
(4)整理;
(在上面步骤中,教师在文字部分可作重点示范讲解,其余步骤可根据步骤出示事先准备好的范具,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印象)
教学意图:通过欣赏拓宽视野、启迪思维,借用已有经验让学生扮演“小老师”探究学习,难点部分教师引导水到渠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板块三
教学内容:实践创作
完成目标:目标2、3
教学过程
1.师:好,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老师的这一张藏书票就做好了,(出示实物),下面就看你们的了,同学们,开始吧!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课件伴随音乐循环出现各种藏书票。)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贴在黑板前面
3.小结:请两位同学上来说一说这节美术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出示已经贴有藏书票的书)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会了藏书票的制作,今后我们可以在书的扉页上贴上自己刻印的藏书票,使我们的书更加漂亮、美观。
教学意图:学以致用,激发兴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为1课时,也可根据情况拓展为2课时,藏书票的设计制作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进行教学安排,前一课纸版画的教学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课的重点在了解藏书票的特点学以致用设计藏书票。
本课教学难点部分是反文字的书写,可以课前布置学生探究书写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再补充加强示范,以分散难点。
教学中要注意鼓励孩子克服畏难情绪,大胆尝试、探究方法、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当然本课的学具准备很重要,学生的铅笔太细,吹塑纸太薄、代替油墨的颜料及替代滚筒的排笔不符合要求……都会给教学带来影响,学生会因得不到成功体验而放弃,教者在课前一定要将教学准备工作布置到位,必要时可用海绵纸替代吹塑纸。
反思二:
引导孩子“琢磨”自己的“道路”
设计藏书票底版,印制藏书票,难点就在图文的设计,刻“反”字才能印出“正”字。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课前我就布置学生回去研究,课上放手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设计制作底版,还真不能小瞧孩子们的智慧头脑。有的直接写反字,有的在反面写了再会正面刻一下,有的用笔在薄纸上写好字再到反面描清楚再照着反字直接在底板上写……还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过有部分孩子没有仔细研究,拿起笔就在底板上正着写字:
“老师,这样写对吗?”
“你印一下试试!”我说。
等孩子印好后,仔细一瞧:“老师这字怎么是反的?”
“为什么是反的呢?”我反问。
孩子又回头去看书,看看同学的作品:“哦!我知道了!”
“那你再试试!”我趁机鼓励他。
当第二次印制成功时,他迫不及待地拿给我看。“不错!很聪明!”我表扬了他。孩子好幸福!他虽然花了点时间走了些弯路,但“成功”了,灿烂的笑脸,洋溢着自豪与激动。
“没有不走弯路的人生,就像没有不跌倒就长大的孩子。”教育不仅要重视他教,还要重视孩子的自我教育,引导孩子“琢磨”自己的“道路”,以实践出真知。因此,目前在教育这条路上,我想我们要做的更重要的是在孩子跌倒时等他站起来,给他继续行走的鼓励和信心,人生如此、教育如此、课堂教学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