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教 案
第 四 单元 第 1 案 总第 案
课题: §4.1 牛顿第一定律 201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明确惯性的概念,知道惯性的量度
物理观念: 知道惯性参考系和非惯性参考系
科学思维:知道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思维:会用惯性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重点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
2、惯性
3、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教学难点
1、惯性的应用
2、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3、
高考考点
课 型
新授
教 具
教 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这部分内容我们称为运动学;但是并不知道物体为什么会做这样那样的运动,要研究这个问题必须知道运动和力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我们称为动力学,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研究物体为什么会做这样那样的运动。
一、历史沿革。
1.亚里士多德根据生活中的大量实例分析,得出的结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该错误结论的影响维持了近2000年,直到近400年前伽利略才创造了有效的侦查方法,发现了正确的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实验演示斜面实验,学生观察,体验当时的实验场景。
线索,揭示了事物现象的本质,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结论。
学生回答:为什么影响如此深远?
①当时亚里士多德的名望非常高,人们容易接受他的基本观点。②关于力与运动的观点与人们许多生活经验相一致。
③有着历史局限性。(当时的研究靠直觉和思维)
伽利略通过实验和分析,第一个意识到:都是摩擦力作用的结果。
二、理想实验的魅力
1.介绍做理想实验的背景。
2.学生阅读课本P80理想实验,思考:
①为什么先介绍理想实验?
牛顿第一定律是以理想实验得出的结论为基础,后人发展、完善而得出的,他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揭开了人们研究力与运动关系的序幕。
②理想实验不能成为真实的实验,因为理想实验是思维的活动,真实实验是实践活动,在现实中不存在不受力的物体,也不可能没有摩擦力。
3.学生论述实验过程,然后思考:
实验涉及的几个环节:①提出问题②猜想和假设③设计实验方案④实验验证、思考⑤合理外推⑥得出结论
学生思考,斜面实验的意义:
①批驳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②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
③是以可靠的实验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伽利略的研究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
学生阅读课本P80
左侧蓝色文字,体会含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3.同时期的笛卡尔研究此问题得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他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例1.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他把可靠的事实和推论结合起来,可以深刻的揭示自然规律,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D )
A.只要接触面足够光滑,物体在水平面上就能匀速运动下去
B.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做到的
C.利用气垫导轨,就能使实验成功
D.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它是建立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的。
三、牛顿第一定律
在伽利略和笛卡尔工作的基础上,牛顿得出动力学的一条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不受外力或F合=0
说明:①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状态是一种理想状态。
②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进行分析的产物,不可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2.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①牛顿第一定律定性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实质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关系,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上定义了惯性参照系这一重要概念,不能看做是第二定律的特例,是一条独立的定律;不是实验定律,是牛顿总结伽利略、笛卡尔等前人的研究成果(斜面实验)得出来的。
学生阅读课本P81思考与讨论回答问题,什么是惯性?如何描述惯性?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③揭示了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或者提出了惯性的概念)。
3.惯性:
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状态的性质,这个性质称为惯性。故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
学生回顾哪个物理量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的形式有几种?
说明:①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普遍性
②只能利用,不能避免、克服或改变。
③不同质量的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不一样,与物体是否受力无关。故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是——质量,
所以: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④惯性的表现:在不受力的条件下,惯性表现出维持其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在受力的条件下,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练习:课本P82 课后题第2题和第3题
例2:下列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D )
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规律
B.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一定静止
C.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不受任何外力的结果
D.奔跑的运动员,由于遇到障碍而绊倒,这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例3.关于惯性的大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D )
A.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在阻力相同的情况下,速度大的不容易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B.两个物体的质量相同,惯性就一定相同
C.推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比维持这个物体做匀速运动所需的力大,所以静止的物体惯性大
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
学生阅读课本P81,下部分内容,进一步加深对质量的理解。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四、惯性系、非惯性系
学生阅读课本P82惯性参考系相关内容,了解什么是惯性参考系,什么是非惯性参考系。
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条件:惯性参考系。
小结:牛顿第一定律及适用条件
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