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 17分分合合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下 17分分合合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1-13 19:4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分分合合》
教材分析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比较典型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造型游戏,它也是整套教材中“联想造型”一条横向隐线的延续,但它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即在本课的创作行为中,不需要事先设定某类形象,学生主要是凭感觉、联想和想象来进行造型,并从中获得快乐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分分合合,是将原有的几何形分割成一个个单一的、抽象的设计元素,然后将这些元素重新组合成新的图形。通过这个形块的分割与构成的练习能基本了解图案设计过程,为后面学习图案设计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表达能力、判断力、审美能力和造型能力,同时他们也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图形的分分合合在生活中的运用率较高,学生对过程的理解应该较为容易。但是,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不是很强,因此让学生分合图形的时不能要求过高。利用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好奇心强、爱表现自己这一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鼓励学生敢于尝试,激发学生大胆想象,调动学生创作热情,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来。在尝试和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出分割有技巧,组合有方法,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
1. 掌握分解、重组的基本方法,创作具有视觉美感的图形。
2. 学习组合排列,进行巧妙的图形重组,培养学生的组合造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发展抽象思维。
3. 通过不断的尝试,培养学生在对待创造性活动时的持久性与耐挫力。
教学重点
学习几何形的分、合规律,感受分分合合中的奇妙变化。
教学难点
掌握分合的变化方法,创造出具有视觉美感的抽象或具象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示范的作品、各种几何形卡纸、剪刀、粘贴材料等;
学生:卡纸、A4纸、剪刀、固体胶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前交流
同学们,这里有哪些图形啊?(图1)
生:圆形、三角形…… 图1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与学生交流,加深学生对几何形状的理解。
环节二:欣赏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动画,看看动画中的图有什么
特别之处?(课件播放动画)
2、师:谁来说说?
学生回答:里面的图都是由一些几何形变来的
小结:这些半圆形、圆形、三角形等,原本简简单单的图形,把它们进行分割,又重新组合,就形成了这样有趣的图形,是不是很有意思?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分合合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导入,直观而真实的视觉冲击,使学生感兴趣,唤起学生
的激情,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三:学生尝试
1、老师这有一条小鱼,你知道它是由什么形状变来的吗?(图2)
生:圆形
老师这也有一个圆形,如何变成小鱼?生说。
2.那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试?
让你们在2分钟的时间内把桌上的圆变成小鱼。
学生尝试:
3、在合的过程中:贴在什么位置比较好看?
还要注意颜色对比
师小结:同学们做的小鱼都非常的好。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初步尝试,动手制作,使学生对几何形的分与合有了更
进一步的了解。
环节四:教师示范
1、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圆形,想知道我会把它变成什么吗?
今天啊,我们这个分分合合的游戏有两个规则,(投影出示)
规则一:剪下来的任何一个图形都不能少,每一个都要贴在底纸上。
规则二:每一个图形在贴的时候,不能将它们重叠的贴在一起。
生:变成了一只小鸟
如果将小鸟的翅膀和脚进行变化,会出现不同的图形吗?
请学生上来试试
师生共同发现利用:平移、旋转、翻转,出现了3种不同的效果
(图3、图4、图5)
小结:看来,我们分的方法一样,组合的方法不一样,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示范,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分与合的步骤与方法。

图2 图3

图4 图5

环节五:分析其它作品
1、我们再来看看这组分分合合的作品,
它是由什么几何形变来的?又组成了什么图形?
生:由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演变过来;
变成了衣服、松树、汽车、飞机。
2、这还有一副图,它并不象什么,只是组成了漂亮的图案。(图6)
看起来很繁琐,其实很简单。
谁能看出来,它是由什么形状变来的?(正方形)
这个图案它有什么特点?(由4个一模一样的图形组成)
3、那怎样剪出四个一模一样的图形呢?
生:用一个大的正方形折出四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
学生到投影仪上折叠
4、折完后,我们在小正方形上面简单的画上这样的两笔,沿着所画的线剪开,
下面要进行组合了,哪位同学上来试试?
学生操作
5.欣赏学生的作品:(图7、图8、图9)
问:猜猜,它是由什么形状变出来的?
生:由半圆形、圆形、梯形变化而来。

图6 图7

图8 图9
教师小结:其实,在分割图形时,可以用直线、弧线,也可以剪出一些形状,还可以抓住物体的特征来分(出示板书:分——直线、弧线、形状),分好之后,我们可以把它移一移,还可以把它转一转,还可以把它翻一翻,就可以形成一些特别的图形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作品,自己分析出分与合的方法。通过欣赏其他同龄学生的作品,拓宽了思路。
环节六:学生练习,师巡回辅导
1.小组交流讨论:自己可以怎样去分、合几何图形。
2.教师提出作业要求:
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完成分分合合游戏,做好的作业贴在纸上,看谁动作最
快。 (时间:15分钟)
方法一:也可以抓住物体的特征来分割组合,如小刺猬、小鸟等。
方法二:可以剪出半个形状再翻转、组合,如:衣服、飞机等。
方法三:还可以把正方形、圆形对折后剪开,然后叠起来一次性地用直线、弧
线分割,再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图案。
【设计意图】:作业要求,是联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重要一环,是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教师依据学
生不同的作业特点,提出好建议,将有助于学生美术技能的提高。
环节七:展评
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评选现最佳创意奖、最佳作品奖。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对作品进行点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判断、
概括能力。互相学习,拓宽思路,享受成功的喜悦。
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个个都是大师,创造出了或具象或抽象的作品,既美观又充满了奇思妙想。分分合合,好玩有趣,魅力无穷!老师给小朋友们再欣赏一个拼图游戏:七巧板。大家玩过中国七巧板吗?中国七巧板据说可以拼成一千六百多种图案,你猜能拼出几种图案呢?答案就在你的手中。小朋友课后去拼出更多、更丰富的图案。
教学反思:
本节课算是知识点比较多的一节课,既要保证新授知识的分量,又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练习,这无疑是一个比较矛盾的难题。所以在课前我一直都在琢磨怎样才能让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参与,课堂的作业反馈很好的掌握在40分钟内。如果弄不好往往会造成花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讲分割法、组合法,但是学生作品还是成效甚微,既没有数量,更没有质量。针对这种担忧,我反复研读教材、分析学情,明确了教和学的重难点均在如何分割、如何组合上;而且,引导学生如何巧妙的分割组合更应该花大力气。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就是抓典型。教材上介绍了三种分割、三种组合的方法。课上我以圆形为例,主要讲授了直线分割的方法,在示范完成后我便让同学们上黑板演示他们的想法,这样既是及时的反馈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把握程度同时也可以从中发现学生还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最后我与学生一起回顾提炼整个过程:想一想,分一分,拼一拼,合一合。学生从欣赏中感受到作品的美感、奇妙的创意,乘此东风,老师营造比赛氛围,使学生将创作的内驱力物化成作品。最终,学生创作了大量精美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