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第二节 血液循环
教学目标:
1. 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 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 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教学重点:
1. 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2. 描述心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 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教学难点:
1. 描述心脏的结构
2. 说出血液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
教学准备:ppt课件、挂图、模型、猪的心脏、活的小鱼、解剖盘、解剖剪,解剖刀、显微镜,培养皿、纱布等
教学课时:3课时
教材分析:该节内容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血管和心脏共同构成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他们组成了一个封闭式的遍布全身的管道,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主要是靠这些管道来完成的。因此,学习血管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学生学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过程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血液和血型之后就比较容易接受血管的知识,所以导入新课会比较简单。
教学思路: 血管是体内物质运输的管道系统,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关于血管和心脏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心脏观察的分组实验的指导与组织,心脏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心脏的瓣膜的开放方向与血流方向的关系是本节的难点。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做好三个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观察哺乳动物猪的心脏的结构,用不带针头的注射器依次向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肺静脉内注水,观察水从何处流出?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得感性知识,再结合挂图和模型的讲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知道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火车在铁轨上行驶,那血液在哪里流动呢?
(由此引出血管,血管从粗到细,就像城市道路一样,人体内的全部血管连接起来全长可达10万公里)
教师:汽车开动需要汽油,如果没有汽油,汽车将无法动弹,也就是说汽油是汽车的动力来源,而煤炭是火车的动力来源,那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动力是来自哪里呢?(由此引出心脏)
教师:血管和心脏共同组成了人体的血液循环,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血液循环。
2、 新课教学
㈠、血管
教师:四通八达的马路各不相同,有的比较宽,有的比较窄,其实我们人体内的血管也各不相同,现在让我们来共同探讨人体内的血管。
活动1.看一看:让同学们看一看自己手臂上的“青筋”。
活动2摸一摸:让同学们摸一摸自己颈部和腕部动脉的搏动。
(由以上两个活动让同学们感性的认识血管其中的两种:动脉和静脉)
教师:人体的血管包括三种: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其中,我们看到的手臂上的青筋就是静脉,摸到的有博动的是动脉。
展示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血管和血液:
讨论:1.动脉和静脉是如何定义的?2.动脉、静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呢?3.比较三者?(由此引出活动3比一比)
活动3比一比:拿出模型或者展示下图,让学生自己观察、分组讨论,总结并完成下表:
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血管名称 结 构 功 能
管壁特点 管内血流速度 分布
动脉 较厚,弹性大 快 分布在身体较深部位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部分的血管
静脉 较薄,弹性小 慢 有的位置较深,有的位置较浅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毛细血管 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最慢 分布最广 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的血管,是血液和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并发言后,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回答的内容予以补充和修正。学生对于管壁特点、血流速度和分布都比较容易得出,但是心脏的功能则会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可以结合视频、flash和图片来进行讲解,如下图:)
㈡、心脏
教师:接下来我们探讨血液流动的动力――心脏, 对于心脏,我们并不陌生 ,那么它位于人体的什么部位?
请看下图:
第一步:
教师: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它昼夜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那么,心脏的结构是如何适应这种生理功能的?
第二步:按照书上p47:观察:心脏的结构
第三步:
师生共同总结:⑴心脏内的结构:①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②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是相同的
③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互相隔开
⑵心室和动脉相连,心房和静脉相连: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左心房―――肺静脉
右心室―――肺动脉 左心室―――主动脉
⑶瓣膜的作用:控制血流朝一个方向流动
㈢、心率和脉搏
让学生观看视频(心脏的跳动):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就跳动一次,由此引入心率的概念
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的心率是75次/分,一般儿童的心率高于成年人)
动脉脉搏:动脉随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搏动,可以用手在皮肤外按摸到这种搏动 (扁鹊:切脉)
活动4:探究 运动对心率的影响
提出问题:运动会影响心脏的跳动吗?运动对心率有哪些影响呢?
作出假设:假设运动会使得心脏的跳动加快,使得心率变大
制定实验计划:
实验对象 运动前胸部心脏跳动的次数(每分钟) 运动后腕部动脉搏动的次数(每分钟) 变化情况
男生
女生
由于教师教室环境的制约,可以采取跳绳子或者是上下蹲的方式进行运动
进行实验:
1. 学生4人一组,把手放在胸部偏左侧,感觉心脏有节律的跳动,记录心跳次数。在腕部测定动脉搏动次数。几分钟原地运动后再次记录心率和脉搏。
2. 列表或绘制曲线图表示运动与心率的关系。
3. 讨论,得出结论。全班交流实验结论。
整理实验数据:
最后,师生共同讨论:人的心率为什么在运动状态下比在平静状态下高?
㈣、血液循环
教师:心脏不停的跳动,促使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循环流动,这一过程就是血液循环。
一昼夜流经心脏的血液约为1.0×104L。
教师:马路上的汽车是按一定的规定行驶的,如红灯停,绿灯走等。同样血液在体内也是按一定的方向流动的,那血液在体内是怎样流动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活动5 观察: “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目的:说出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器材:活的小鱼(尾鳍颜色浅一些),显微镜,培养皿,纱布等。
指导:
1.学生4人一组,用湿纱布包裹小鱼,只露出尾部,不要伤害小鱼。
2.把小鱼放在培养皿里,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底部。
3.将培养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通光孔正对尾鳍,用低倍镜观察尾鳍内的血管及血液内的流动情况。
(观察后,将小鱼放回鱼缸或放回小鱼原先生活的环境)
讨论:血液在不同的血管中是怎样流动的?(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
教师:根据人体内血液循环途径的不同,可以将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如下图:
播放视频《人的心脏及血液运输》及flash《血液循环过程》,让学生形象生动的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
难点突破:
①动脉血和静脉血
② 血液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
㈤、血压
教师:在血液循环中,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叫做血压,(测量血压的器具叫做血压计)
教师:医生给李明的父亲测量血压,测得的数据为21.3/15.6kPa,这个数据表示什么?可能患有什么疾病?应建议李明父亲如何防治?(让学生讨论)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症状主要有头晕、头痛、失眠、易疲倦等。
高血压还可能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预防高血压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控制糖类和脂肪的过量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还要做到不吸烟、不酗酒,并限制食盐的摄入量等。
3、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重难点知识:血液、血管和心脏组成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在由血管和心脏所组成的管道中循环流动,为组织细胞运输氧气和养料,并运走代谢废物。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过程
4、 课堂作业
判断题
1.正常人每分脉搏的次数比每分心跳的次数多。 ( )
2.我国古代医学家扁鹊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用“切脉”诊断疾病。 ( )
识图题
1.图中①②③④的结构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心脏的各结构中,心壁肌肉最厚的是[ ] _______。
3.与①和③连通的血管分别是[ ]_____和[ ] _____;与②和④连通的血管分别是[ ] _____和[ ] ______。
填空题
1.血液循环可人为地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并且在_________处会合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
2.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_________,叫做血压,一般可
用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处测得,包括_________压和_________ 压。
简答题
1.下图表示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在方框内填上适当的名称。
2.用显微镜观察金鱼尾鳍血液的流动,观察到下列三种血管中血液的流动情况,判断A、B、C分别是什么血管。
你知道吗?
在血液循环系统中,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较小的血管系统中的血液循环称为微循环。血液、组织液和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就是依靠这一非常庞大的微循环完成的。有人估算过,人体的毛细血管全长约1.0×10km。
教学评价:
1、 本教案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但是和人类联系相当紧密的。在教学过程中。按《标准》的要求,教师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应该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主要是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通过课后的联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学以致用。
2、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输血和艾滋病以及人体血液方面的疾病特别感兴趣,可以趁机指导学生查找书籍,网站上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引导学生认识心脏:1.位置:位于胸腔的中部偏左下方
2.形状:像倒置的梨
3.作用:像一台水泵(抽水机、压水井)
观察心脏的外形:
1.辨别心脏的前后(正反面),确定心底和心尖的方向。(心底朝向右后方,心尖朝向左前下方。)
2.识别房室沟和室间沟:(近心底处有一环形沟——房室沟,此沟为心脏外面心房与心室的分界。心尖的右边有一沟叫室间沟。它是左右心室的分界。)
3.把心脏的正面朝上放好(室间沟自右往左);辨别心脏的上下左右。
4.捏一捏室间沟两侧的软硬,比较上下心壁的厚薄 (左侧比右侧硬,因为左侧肌肉发达,上比下厚)
5.结合挂图观察上、下腔静脉、肺静脉、主动脉和肺动脉的位置。 挂图或模型反馈心脏外形的观察结果
观察心脏的结构(已解剖好):
1.掀开心壁,验证心壁的厚薄,观察四腔:(上为心房,下为心室)
2.手指从心房往下伸,观察心房和心室是否相通,再摸两个心房之间及两心室之间是否相通
3.将手指从心室往上捅,找到与心室相通的动脉及与心房相通的静脉。
4.一根红线从左心室的血管穿出来,再拿一根蓝线从右心室的血管穿出来,把心脏正面朝上放好。教师提问:心脏的四腔是如何相通的?学生回答:左右不通,而是上面的心房与下面的心室相通。教师提问:与心房、心室相连的血管都是哪种血管?学生回答:与心房相连的是静脉,与心室相连的是动脉。教师出示挂图,给学生讲清与心脏四腔相连血管的具体名称
5.观察瓣膜:教师指出心脏中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一些兜状结构。这些就是瓣膜
引导学生探索:这些瓣膜在心脏中起什么作用?
演示实验:教师用不带针头的注射器依次向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肺静脉内注水,让学生观察水从何处流出来。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向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内注水,水都从肺动脉流出来,向肺静脉内注水,水从主动脉内流出来。
教师再从各种渠道分别向心脏灌水:
从动脉向心室内注水,从心室向动脉方向注水,从心室向心房注水,从心房向心室方向注水,让学生观察水是如何流动的?
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无论向心脏如何注水,水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动脉,
总结:心脏内血液流动的方向: 静脉→心房 → 心室 → 动脉。
教师引导:为什么会这样?心脏中有什么结构阻止了水(血液)从动脉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心房?
根据此演示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心脏内的瓣膜可阻止血液倒流。教师最后小结心脏中瓣膜的功能
体循环:血液通过毛细血管网和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把运来的氧气和养料供给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肺循环: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进行气体交换:血液排出二氧化碳而获得氧气
动脉血:血液含氧较多,颜色鲜红
静脉血:血液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身体的组织细胞、毛细血管网―――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动脉血 ――――――――――――――――――――――――静脉血
上下腔静脉
全身各处毛细血管
主动脉
肺静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动脉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左心房(肺静脉)
静脉血――――――――――――――――――――――――动脉血
腔静脉
右心室
右心房
肺动脉
肺静脉
左心房
左心室
主动脉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血压上升到最高值 正常:12~18.7 kPa
舒张压:心室舒张时,血压下降到的最低值 正常:8~12 kPa
血压的表示方法:收缩压/舒张压 kPa例如:15/108kPa,表示收缩压为15 kPa,舒张压为10.8 kPa
如果一个人的血压经常超过18.7/12kPa,则认为是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