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了解音乐体裁中的叙事曲的音乐风格。
2、使学生从音乐中重温历史、感受音乐的表现力。
3、通过赏析,能结合音乐讲述楚汉之争的这一段历史,初步知晓音乐描述历史事件的一些表现手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弹拨乐器 琵琶的相关知识。
2、抽象的音乐和历史事件完美的结合并进行欣赏。
教学难点:
抽象的音乐和历史事件完美的结合并进行欣赏,感受音乐的表现力。
教材分析:
《十面埋伏》:叙事曲体裁的琵琶独奏曲。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著名传统琵琶大套武曲。乐曲具有我国传统戏曲及章回小说中常用的按故事情节发展的陈述方式,依次表现了大战前的准备,激烈的战争场面和战争的结局。乐曲以楚汉相争,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的历史事件为题材。
相关知识:
叙事曲:以某一历史事件、文学作品或民间传说为题材的器乐曲,源于叙事歌,一般篇幅较长,内容富有叙事性和戏剧性。
叙事歌:叙事性独唱曲。
作品简析:
《十面埋伏》音乐的构思分为三个部分:(一)战前的准备阶段。(二)战中的厮杀情景。(三)战后的壮烈结局。
一段(1-5):战前准备
1、《列营》:
利用琵琶弹奏“轮拂”“扫”的技巧先声夺人,具有紧张、激烈的气氛。铿锵有力的节奏犹如战鼓雷雷,激昂高亢的长音好似军号声声,充分展示出古代战场的壮观场面。
2、《吹打》:
旋律豪迈壮烈与柔情哀婉,形象地刻画出将士们战前的复杂心情。
3、《点将》:是《吹打》后半部分的变化重复,描绘调兵遣将的情景。
4、《排阵》:
曲调简单、节奏规整,与《吹打》、《点将》的旋律形成对比,描绘将士们斗志昂扬、纪律严明的军风。
5、《走队》
采用“换头、合尾”的民间乐语,重复了《排阵》的曲调。
二段(6-8):战场厮杀
《埋伏》:
表现决战前夕夜晚,汉军在垓下设下伏兵,气氛宁静而又紧张,为下面两段作铺垫。
《鸡鸣山小战》:
楚汉两军短兵相接,刀枪相击,气氛紧张,音乐初步展开。
《九里山大战》:
描绘两军激战生死搏杀的场面,马蹄声,刀戈相击声,呐喊声交织起伏,震撼人心,将音乐推向高潮。
三段(9-10):壮烈结局
《项王败阵》:
表现项王及其随从突围惊逃之状。
《乌江自刎》:
项王败阵后突围逃到乌江,终因寡不敌众,自刎身亡。此段还表现了项羽自刎前复杂的心情。
(省略的三部分《众军奏凯》《诸将争功》《得胜回营》)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唱)
二、导入新课
1、播放幻灯片并提问
2、观看大屏幕,了解琵琶的基本构造。
3、播放一首琵琶独奏曲的片段。
三、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1、叙事曲
2、乐曲取材
四、回答问题
1、大屏幕上的乐器叫什么?
2、听乐曲,试回答琵琶的音色。
举例:你知道此乐器独奏的乐曲有哪些?
3、欣赏乐曲片段,感受一下这首乐曲,使你想到了什么?(《十面埋伏》)
五、《十面埋伏》
1、讲述和十面埋伏相关的历史楚汉之争。
2、播放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师)跟随音乐进行讲解,每一段音乐情绪的变化,描写场景的变化等。
六、《十面埋伏》不仅是我国琵琶武曲中的精品,也是人类音乐文化的瑰宝,并被誉为我国十大名曲之一。
此乐曲是带有标题的乐曲,乐曲的创作背景大家都很熟悉了,如果是你在创作这样一首乐曲,你会个乐曲加上什么样的标题呢?试说出你的想法。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琵琶的结构;音乐体裁叙事曲的风格;重温了历史楚汉之争;历史与音乐相结合,感受了音乐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