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1单元《骨骼与肌肉》中的第2课。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都是活动关节。活动关节使人体能够进行大幅度的运动。?是一节课研究内容“骨骼”的延伸与深化。关节与人体的骨骼紧密联系,教材的设计意图是指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关节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与人体的骨骼隐藏于身体内部一样,人体各个部位的关节也具有隐蔽性,难以直接观察,要了解各种关节不同的连接方式及工作原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为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时考虑到了借助于与人体关节具有相似性的动物的关节来直接呈现观察对象,让学生在直接的触摸、实践中增加对关节的认识,增加他们的感性经验,并帮助他们建构关节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活动找出人体上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通过多种活动体验、比较人体上各种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
能够借助于模型、实物等了解几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的工作方式及原理。?
知识与技能
知道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有了关节,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运动;
认识铰链关节、旋转关节、鞍状关节、球状关节等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关节在人体各种运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认识到人体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并相互适应的;
感受人体关节的神奇与巧妙,激发研究人体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一些方便用来固定手指、手臂、下肢等部位的木棒、胶带等物品;
2、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的模型及生活中具有相似结构特点的某些物品,如铰链关节——铰链、旋转关节——旋转式门锁等;
3、课前去菜场购买部分猪蹄、去肉排骨等作为观察关节连接的材料;
4、学生课前吃鸡、鸭、排骨等的时候注意观察动物的骨头与骨头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教学过程?
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投影出示机器人行走、工作的视频,观察:机器人行动起来与我们有什么不同?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2、学生交流介绍。、
3、提问:人可以灵活地做各种动作跟我们身上的哪部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呢?(揭示课题:关节)
4、谈话:关于关节,你想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机器人行动时的动作比较僵硬,关节处的衔接也比较便于察,能够为引入“关节”这一研究主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认识关节,体验关节的作用
1、讲解:什么是关节?(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2、讲述:人体的支架——骨骼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3、介绍:关节可以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种。身体内的某些关节以某种方式连结后,骨的活动性较小,或是不能运动。
4、小组活动:活动一下身体,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在人体图上标出来。
5、汇报交流,实践体验。
6、小结并设疑:这些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想办法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吗?
7、谈话:如果这些自由活动的关节不能够自由活动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分组实验活动,体验一下,关节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跟原来比较有什么不一样?
?8、汇报实验结果,交流试验体验。
?9、小结:如果没有关节,人体就会像木板一样僵硬。
?设计意图学生积极参与、亲身经历科学活动时,他们的眼、耳、身、心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能够丰富他们的体验,强化他们的认识。这次体验活动的重点在于比较“关节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跟原来有什么不一样”,明显的差异、强烈的体验必然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关节在运动中的主要作用。
?三、体验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
?1、活动:按要求做各种动作,比较一下,身上的关节所能够做的动作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汇报。
3、预测:里面的骨头是怎么连接的?
4、谈话:你的预测正确吗?请阅读资料: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5、学生交流讨论。6、出示猪蹄、排骨等实物,指导学生观察骨与骨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7、小结:不同的活动关节使人体能以多种方式运动。
设计意图学生的生活是科学学习的源泉。人们日常所做的许多活动与身体的结构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通过完成各项活动来让学生一步认识关节的不同类型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身体的一个过程。
四、总结拓展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关节有了哪些了解?
2、思考:关节还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探究是无限的。提一个留有思考余地的问题犹如在学生的心田播下一颗科学的种子,在合适的气温、环境下,这颗种子将生根、发芽、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