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举例说明推理与预测不同的科学含义。
能够有根据地进行预测。
教学重点:懂得预测就是有根据的推测。
教学难点:区分预测与推理。
教学用具:打印纸、漏斗、乒乓球、粉笔、塑料袋、烧杯、盐、水、勺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介绍:请同学们看图片(投影演示),你能解释地上的鸡蛋破碎的原因吗?再请猜测一下,如果把手松开后,桌上的鸡蛋的“命运”将如何呢?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师生小结:(投影出示)当你在解释地上鸡蛋破碎的原因时,你就是在作推理;当你在猜测手中鸡蛋的“命运”时,你就在作预测。在科学探究中,推理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和正在发生的事件作出合理的解释;而预测就是根据现有证据和已有经验,对事物或现象的未来变化作出推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预测”(投影出示)。
初步认识预测
我们一起来阅读教材57至58页上的资料,了解珍妮对黑猩猩所做的预测。生读课文,指名读(投影出示)。
我们再来看一段短片,大家边看边随着去想,看看你的预测是否准确(播放视频)。
谈话:我们也可以学着珍妮和刚才短片中的例子,来预测一下这两个实验的结果(投影演示),然后再做一做。做完后进行交流,看一看,大家的预测是否成功。
学生组内预测并汇报。
分组做实验后汇报交流,师补充介绍实验原理。
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有哪些成功预测的经验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学生介绍自己预测成功的经验。
初步理解科学预测
提问:下面再看看这样一个例子,在下面哪种情况下,粉笔落地后不容易碎,为什么?生读要求(投影演示)。
追问:大家预测的结果是什么?预测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组内预测,汇报预测结果与根据。
分组实验验证,汇报实验结果。
师生小结:科学的预测不是随意猜测,而是根据生活经验的推测。要想知道预测正不正确,必须要经过实践。但是,如果根据的只是个人经验,未经科学证实,也是经常要出错的。
教师介绍:到目前为止,还有许多自然灾害不能准确地进行科学预测。例如,在2016年地球上发生的重大灾害海啸、地震等,这些灾害都没有得到预报,造成巨大损失,所以,预测是非常重要的(投影演示)。
进一步理解科学预测
教师讲解:科学预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预测因果,另一种是预测趋势。预测下面的实验:在装水的烧杯里放5克盐,水位会发生变化吗?如果放入10克盐,水位会变化吗?再放入50克盐,情况又会怎样?(投影演示)
学生组内预测并汇报。
分组实验进行验证。
汇报实验结果,师简单介绍实验原理。
小结:由此看来,只有根据正确,预测才可能正确。
提问:同学们课外还搜集了不少与科学预测有关的资料,下面大家组内交流一下。交流后指名汇报。
总结全课
提问:学了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汇报
师总结:希望大家将本节学到的科学预测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