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阴晦(huì) 萧索(xiāo) 眺望(zhào) 乖巧(guāi)
B.祭祀(sì) 恣睢(suī) 伶俐(lì) 愕然(è)
C.嗤笑(chī) 惘然(wǎng) 撬开(qiào) 褴褛(lǒu)
D.栈桥(qiǎn) 拮据(jié) 别墅(shù) 阔绰(chu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觅食 驱除 喜闹 撩逗
B.重叠 镰刀 女婿 弧独
C.恭维 煞白 牡蛎 炊烟
D.潮讯 影像 刺猬 恐惧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来,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
B.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
C.眼前的一切都被浓浓的大雾笼罩着,混沌一片,扑朔迷离,什么都看不清。
D.他对杜小康带着哭腔的请求,置之不理,只是不停地撑着船,将鸭子一个劲儿赶向前方。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
B.我的母亲很高兴,但也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
C.《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D.黄昏,船舱里的小泥炉飘起第一缕炊烟,它是这里的唯一的炊烟。
5.(2017贵州安顺中考)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月亮缓缓爬了出来。平日里粗糙的山峦似乎被月亮擦拭着,呈现出白玉般的优雅。那山峰的积雪流淌的亮光,像水银,又像若浆, ① ,越来越大,仿佛有一片无限大的白色丝绸,要把高原之夜全部遮盖。高原的夜之灯啊, ② 。
A.①慢慢向下涌动 ②不是积雪而是月亮
B.①迅速漫延开来 ②不是月亮而是积雪
C.①慢慢向下涌动 ②不是月亮而是积雪
D.①迅速漫延开来 ②不是积雪而是月亮
6.(2014北京中考)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春》)
理解:“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写出了桃花开过杏花开,杏花开过梨花开,百花相继开放的景象。
B.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
理解:“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写出了草丛中的片片野花迎着阳光,灿烂绽放的景象。
C.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喘;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
理解:“厚障壁”表明“我”与中年闰土由于长期不见面,两个人之间产生了误会,关系越来越疏远。
D.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理解:把“希望”比作“路”,表明只要始终不渝地去探索、实践,希望就会出现在眼前,就会迎来新的生活。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故乡》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所以作品中的“我”并不是作者,而是小说虚构的人物。
B.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C.《孤独之旅》选自《草房子》,《草房子》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作者是曹文轩。
D.《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莫泊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小说的主人公是于勒。
8.(2017云南昆明中考)综合性学习。(9分)
初中三年,同学们阅读了鲁迅先生的许多作品。在“鲁迅作品阅读展示课”上,小程同学准备向同学们介绍他做读书笔记的三种方法,并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请你和他一起完成这次交流展示活动吧!
[方法介绍]
1.要点归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摘抄批注法:先摘抄一些词、句或段,然后写下感想、体会或评论。 3.比较研究法:先确定研究问题,然后从大量作品中选取材料,比较研究,最后得出结论。
[笔记展示]
第一篇 我用两个星期的时间读完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这是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共有十篇文章,写了鲁迅少年时代一直到日本留学前后的若干生活片段。第一篇到第六篇主要写童心世界,第七、八篇写青年时代面临人生道路的抉择,第九、十篇怀念师友,回顾了自己走上文学道路的经历。 在我看来,《朝花夕拾》体现了鲁迅先生对底层人物的温情仁爱,写出了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表达了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 第二篇 摘抄 语段一: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语段二: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查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雪》 批注 鲁迅先生的一些作品充满了童趣:上学时溜到后园玩耍,冬天推雪罗汉……尤其是《狗·猫·鼠》中与隐鼠为伴的情节让我忍俊不禁:那只受伤的隐鼠被救活复原后,居然不逃走,把它放在地上,它会A.________;把它放在饭桌上,它会B.________;把它放在书!来上,它会C.________。在这些作品中,我看到了先生总是以一个儿童的纯洁心灵去感受他身边的一切。
第三篇 在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时,我对他描写人物的方法产生了兴趣,于是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结论:先生笔下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他善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下面三个语段就主要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方法。 语段一: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扶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藤野先生》 语段二:“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念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故乡》 语段三:他们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 ——《孔乙己》
(1)阅读了鲁迅的《朝花夕拾》后,小程同学用“要点归纳法”写了第一篇读书笔记。请你阅读他的读书笔记,向同学们介绍“要点归纳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程同学用“摘抄批注法”写了第二篇读书笔记。请你根据《狗·猫·鼠》的相关情节,用自己的话帮他完成A、B、C三处的批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程同学用“比较研究法”写了第三篇读书笔记,请你对笔记中的三则语段比较研究,帮他补充完整研究结果。(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2017湖北咸宁中考)阅读韦名的《修车老汉》一文,回答问题。(17分)
桥下的修车老汉死了。听说死得很惨,在桥上被汽车撞个血肉模糊。
一个卑微生命的离去,就像天空中一颗流星一闪即逝,再平常不过,于忙忙碌碌的世人更是毫无影响的——只是又一次骑车过桥,轮胎破了,烈日下推车,在桥下找不到修车老汉,挨了另一修车档的“宰”时,才记起曾经有这么一个人。
在这个城市里骑车上下班,常常会遭遇这样的尴尬:早上准备骑车出门,发现车子丢了;火急火燎担心上班迟到猛踩脚踏板,轮胎不争气了——遭遇不测,扎上了钉子铁块,破了。
那天,本就起床晚了,正奋力骑行在桥上匆匆赶路的我,忽地感觉脚上用不上劲了——我最担心的情况出现了,轮胎破了。像泄了气的轮胎一样,推着车子过桥。桥下不远处就是老汉的路边修车档:一个黑乎乎的塑料盆装着半盆黑乎乎的水;一个皱巴巴的蛇皮袋铺在地上,上面摆着剪刀、铁锤、钳子等工具;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皮月饼盒装着汽芯、螺钉、垫片等细小物件;一个还算精神的打气筒直立在一边……这就是老汉修车档的全部。
一头白发的老汉正在给我前面一位紧张地补胎——不用说,又是一位中了招的主。“赶紧帮补一下!”屋漏偏逢连阴雨,心想迟到了回去挨领导批是肯定的,前面那位推车一走,我就催促老汉。“嗯!”老汉接过车,一双粗糙油污的手麻利地动起来。很快,老汉从前后轮胎各取出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钉子。“路上长钉了!”看到这两个一模一样的钉子扎破了我的车胎,害我上班迟到,我气不打一处,拿话损老汉——媒体上登过,一些不法分子一边在马路上撒钉子,一边在前面守株待兔修车补胎。我怀疑老汉,边说边观察老汉的反应。“嗯!”老汉听出我的话外音,抬了下头,应了一个不置与否的单音字后,低头继续干活。老汉抬头瞬间,脸上风干了的皱纹格外显眼。“现在的人,人心不古,见利忘义!”我心存怀疑,却又苦于没证据,还得求助于他,心里忿忿不平,继续用言语发泄愤怒,“卖棺材的恨不得亲自去杀人,开药店的巴不得全城投毒……”
“嗯!”老汉这回头没抬,手也没停,又是不置与否地应了个单音字。心虚了吧?话都不敢接,就像抓了小偷现行,我一脸正义。“好了,两块!”老汉停下手中的活,站了起来,拍了拍微微驼着的背,言简意赅。
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老汉站起来的那一瞬,我突然有心悸的感觉——老汉特像乡下的父亲,苍老、能干又狡黠。但愿钉子不是你撒的,但愿善良在你那还有一丝尚存,看着这像父亲一样的老汉,我把到嘴边更恶毒的话咽了回去。付了还算公道的两块钱,急急赶路。这是我第一次跟老汉打交道。
没多久,我再次“帮衬”老汉的修车档。依旧是麻利的动作,依旧是“嗯”到底的言简意赅,依旧是有些许的心虚。老汉修好车站了起来捶捶腰。而我再次面对老汉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我不再有心悸的感觉,我更多相信我的判断,他就是撒钉子的人——我看到他的铁盒有好多一模一样的钉子!
老汉在马路上撒钉子终于还是被我抓了现行。那天要陪领导坐早班机出差,天刚蒙蒙亮,我就骑车出门去单位。清晨一切都还睡意朦胧,路上车少人稀。上桥时,远远见到一黑影和我相向而行。黑影在桥上走走停停,时而弯腰,时而直行,怎么看都不像正常赶路的。一开始,我没怎么在意,或许是黑影落下什么东西,在桥上寻找。靠近了,从微驼的后背和苍白的头发,我认出黑影是修车老汉。难道是趁着车少人稀,在马路上撒钉子?
“干吗?”修车老汉正好弯下腰,我大吼一声。兴许太专注撒钉子了,老汉没注意到我已逼近,被吓住了:老汉直直站着没动,左手拿着两个估计来不及撒下去的钉子,右手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嗯!”老汉发现是我,顿时轻松了下来,“吓死了!”
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在晨曦中分外耀眼,我却没了心悸和怜悯,心里只有厌恶和憎恨!“怎么能这样?!”粗话我骂不出口,但声音绝对够大,大到桥下江里的鱼虾大约都能听见。
“嗯!啊?”老汉还是言简意赅,只比刚才多了一个语气词。“别再这样了!”哎!面对像乡下父亲一样的老汉,怎么说他好呢?
……
出差回来好长一段时间不用“帮衬”老汉。老汉被我撞见撒钉子后,或许是良心发现了,不再撒钉子,生意也就似乎“冷清”起来,上下班高峰期不再忙得没空站起来,常常见他微驼着背站着朝桥上张望。
我每次都是呼啸而过,不停一分一秒。
但愿老汉改过自新了!老汉不知改过了没有,老汉却死了。原本,像老汉这样一个卑微生命的离去,于世人毫无影响,也无人会记挂。然而,老汉在离去后半年,却引起了轰动——本城晚报报道了老汉的事:修车老汉数年如一日,用磁铁吸走不法分子撒在桥面用来扎车轮胎的钉子,不幸遭遇车祸……
对照那篇报道,我才知道,老汉右手那团黑黑的东西是磁铁,铁盒里装的是他每天吸走的报道说,老汉因为儿子在桥上开车,车子被钉子扎破轮胎出车祸身亡,自此之后,老汉就在桥上吸钉子,桥下修车。
怀揣着那份报纸,我骑车出门,在桥下老汉昔日的修车档前,我仿佛又看到了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腰背的老汉。
我也看到了乡下的父亲。
(选自2017年《小小说选刊》)
9.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提示,将小说的故事情节和“我”对老汉的情感态度变化补充完整。(4分)
情节:老汉第一次为“我”补车胎(开端)→老汉再次为“我”补车胎(发展)→①________(高潮)→②________(结局)
情感态度:③________→冷淡,冷漠→厌恶,憎恨→④________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嗯!啊?”两个语气词表达了修车老汉怎样的心理感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仔细品读最后两段,再联系全文内容,分析“我”的形象,探究小说的主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各项中,对本文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本文是按照时间的先后来组织材料,并用顺叙方式来叙写故事的。
B.小说结构精巧,前后照应,并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把作者的情感表达得感人至深。
C.“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是对老汉的特写,表现了老汉生活艰辛,形象丑陋。
D.作者在第4自然段不惜笔墨地描写出老汉的修车档(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为了说明老汉修车档的简陋和人物的卑微,为叙写自己对老汉的不友好态度做铺垫。
(二)(2017山东临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8分)
老柿树
陈敏
①外爷家的院落前,长着一棵三人合抱粗的老柿树,高十丈余,树身硕大,傲立挺拔,遮住了一片天。没人知道他的年龄,据我外爷说,他记事起,它就那么高,那么大。
②我的童年在外婆家度过,老柿树是我儿时的伙伴,柿树叶子圆润油亮,层层叠叠,像一把巨大的油纸伞,遮住了半个院子。我们坐在树荫下编织草帽、剥土豆,躲在树后吓唬暮归的大人小孩。古树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同时,也带来过不少的麻烦,于是,我外爷总说它像一个淘气的孩子,让人既爱怜又痛惜。
③单说这爱吧,从夏到秋,柿树便舔欢着每一个行走在树下的人。仅那些从树上落下来的红艳艳的灰包蛋柿子就解了不少人的饥渴。
④老柿树从不歇枝,年年枝繁叶茂。秋季柿子成熟时,外爷就慷慨地唤来左邻右舍,让他们随便摘,随便拿。生活在大树周围的邻家都得了树的恩惠,门前房后挂着一串串红红的柿饼、柿皮、柿轱辘,而我外爷则在最后才收拾残局,将那些碰烂了的没人要的柿子统统压进一口大瓮,开始预备酿制春节的“年酒”。柿子酿出的酒浓郁、醇香,是逢年过节招待贵客的“家宴陈酿”。
⑤但它同时又是一棵烦恼树。老树除了招来各种鸟儿在上面筑巢外,也招来了猫头鹰。猫头鹰向来被视为“凶鸟”,只要它一叫,村里定有人驾鹤西归。这几乎很灵验,为此,我外爷经常在冬夜里,披衣下床,扛着竹竿出门,驱赶停留在树枝间叫声沉闷恐怖的猫头鹰。老柿树因此也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说谁在夜间从树下过,朝树根浇了一泡尿,结果闹了一夜肚子;谁将坠落在树下的鸟窝捡回家煨了炕,没过几天房子便着了火。更为不幸的是有一回,一个男孩上树摘柿子,惹怒了隐藏在枝叶间的一个马蜂窝,被蜂蛰得坠下了树,摔得不轻。他刁蛮的爹带着人马,锯子、刀斧恶狠狠赶来伐树。一村人都来看热闹,我外爷搂着树身说:要砍就把我也砍了吧!记忆中,那些大人因树吵吵嚷嚷了一个下午,我外爷外婆给那个小孩送了半年的饭。
⑥不过,也有不少美好的传说:情窦初开的男女碰巧在树下相遇,他们的爱情便能生根发芽,修成正果;花开时节,从树下经过的准妈妈被柿花击中了头,定会生出个漂亮的女娃娃,被落下的柿子击中,一定能生个男娃……
⑦这些传说让人们对老树更多了几分敬畏。
⑧树木不老,人易老,人亦变。家乡在外爷外婆去世后一夜巨变。村里有劳动能力的人全都外出或打工或安家,只有为数不多的老人留了下来和古树一起见证着世间的沧桑。老树上的柿子也不再为人稀罕,一到秋天,成熟的柿子随着落叶铺满泥泞的小路,树下一片狼藉。
⑨外爷的家也换了主人。新主人是我的一个远房舅舅,他对老树还一无所知,一搬进去就扬言是要砍掉遮住了院子阳光的老树。他给树列出了五大罪状,消息传到我耳朵,我的心犹如针锥。我在哀伤的同时又默默地在心里给为树祈祷了一番。
⑩半年后,出差路过家门,忐忑地将头伸出车外,将目光落在老树的地方,心突突地跳,想偷偷看一眼那棵长在我心中的古树是否还尚在人世。
?大树依然昂首挺立在那里。我顿时乐坏了。哪路神仙保佑啊,我儿时的伙伴没有被砍。它还在。我像拥抱久别的亲人一样,冲出车门,奔向树,紧紧搂抱,隐约瞥见舅舅一步步向我走来。
?我用诺诺的声音询问老树没有被伐的原因,听到的却是舅舅做的一个梦。
?老树被砍伐的前一天晚上,舅舅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看见黑色的天空闪出一道光,顿时狂风大作,树干和树枝摇摇欲坠,仿佛在与风暴对话,他听不懂它们的对话。
?突然,一声巨响,古树倒向一边,强风吹来,异常剧烈,整幢房子摇摇欲坠。
?他在里面吓坏了。天哪,如果大树倒向他的房子,家毁人亡就在眼前。
?他赤身裸体奔出门,向大树喊:别倒下去,挺住,你会挺住的,你不会倒的。他伸出双臂将其抱住,设法将它立稳……树枝在风中摇摆,呜呜咽咽的,像在哭泣。突然,树干剧烈摇晃,脚下的大地在抖动。此时,梦醒了。
?以为是地震,舅舅从床上爬起,直奔窗户,推窗望去,外面风平浪静,老树依然安静地站在晨光中,他的心才缓缓放了下来。
?舅舅说,他砍树的念头在梦醒之后就断了。
?说话间,一个小小的东西落下来,轻轻地掉在我肩头,凉凉的,带着一丝甜意。侧眼细看,是一朵柿子花。
(选自《小说月刊》2016年第7期,有改动)
13.阅读全文,根据文意填空。(6分)
段落 内容
①—⑤ (1)
⑥—⑦ 老柿树留下美好传说,让人心生敬畏。
⑧—⑩ (2)
?—? 老柿树依然挺立,“我”喜出望外。
14.文章?—?自然段详写舅舅的梦境,其用意是什么?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列语句。(4分)
(1)老树上的柿子也不再为人稀罕,一到秋天,成热的柿子随着落叶铺满泥泞的小路,树下一片狼籍。(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话间,一个小小的东西落下来,轻轻地掉在我肩头,凉凉的,带着一丝甜意。侧眼细看,是一朵柿子花。(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内涵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40分)
17.(2015重庆中考A卷)作文。(40分)
走过年少轻狂的日子,母爱依然;走过风风雨雨的岁月,故乡依然;多少次跌落与登顶,奋斗依然……蓦然回首,山水依然,初心依然。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
题目:________依然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第四单元测试
答案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答案】B
【解析】A.眺tiào。C.楼lǚ。D.栈zhiàn。
2.【答案】C
【解析】A.喜→嬉。B.弧→孤。D.讯→汛。
3.【答案】C
【解析】A.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B.十拿九稳:形容很有把握。C.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用来形容大雾,不恰当。D.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4.【答案】C
【解析】“是因为……的原因”句式杂糅。
5.【答案】C
【解析】第一处,前面的喻体是“岩浆”,所以跟上“慢慢向下涌动”合适;第二处,本段描写的中心物象是月亮照耀下的积雪,所以此处应该填“不是月亮而是积雪”。
6.【答案】D
【解析】A.“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写出了百花竞相开放的景象,并非选项中所说的“相继开放”。B.画线语句写出了“遍地野花”随微风摇摆的景象,并没有突出“灿烂绽放”。C.“厚障壁”写出了两人之间精神上产生了隔阂,而非“误会”。
7.【答案】D
【解析】《我的叔叔于勒》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8.【答案】(1)同学们,要点归纳法就是先要阅读完作品,然后从文体、内容、情节等方面归纳要点,最后写出感想。(有称呼,能表述清楚主要步骤,表达得体即可)
(2)(示例)A.跑到人面前来,顺着脚往上爬 B.捡些菜渣吃,舔舔碗沿 C.从容地走来走去,看见砚台便舔吃墨汁(意近即可)
(3)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解析】(1)注意材料由两部分组成:“方法介绍”和“笔记展示”。然后依次答题。第一篇读书笔记先说“是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共有十篇文章”是对文体的介绍;“写了鲁迅少年时代一直到日本留学前后的若干生活片段”以及第一到第十篇的主要内容,都是对内容和情节的介绍;最后“在我看来”是谈自己的感悟。综合以上三点来回答。
(2)本题考查识记名著的能力。熟读名著,对精彩部分反复揣摩,体会到妙处,自然就记住了作者的精彩描写。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描写方法的能力。由“善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可知,下面是要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语段一主要是肖像(外貌)描写,语段二主要是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语段三主要是神态描写。
二、阅读理解
9.【答案】老汉在马路上“撒钉子”(吸钉子) 老汉出车祸 怀疑、心悸 怀念、内疚
【解析】通读文章,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情节发展和人物心理,“这是我第一次跟老汉打交道”“没多久,我再次‘帮衬’老汉的修车档”对应题干中的开端和发展;“老汉在马路上撒钉子终于还是被我抓了现行”是高潮;“修车老汉数年如一日,用磁铁吸走不法分子撒在桥面用来扎车轮胎的钉子,不幸遭遇车祸”是结局。概括要简洁。抓住“我心存怀疑,却又苦于没证据,还得求助于他,心里愤愤不平,继续用言语发泄愤怒”“老汉站起来的那一瞬,我突然有心悸的感觉——老汉特像乡下的父亲,苍老、能干又狡黠”可见开端时“我”内心的“怀疑、心悸”;当知道老汉在桥上吸钉子,不幸遭遇车祸时,“怀揣着那份报纸,我骑车出门,在桥下老汉昔日的修车档前,我仿佛又看到了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腰背的老汉”体现“我”对老汉的愧疚和怀念。
10.【答案】“嗯!”表达了修车老汉对“我”的大声质问,表示赞同(不应该丢钉子在马路上)。“啊?”表达了修车老汉听出了“我”的话外音——误解(冤枉)修车老汉在马路上撒钉子感到很吃惊。
【解析】解答本题,可结合语境揣摩修车老汉当时的心理感受。“嗯!”表达了对不应该丢钉子在马路上的赞同。“啊?”写出修车老汉对“我”误解他在撒钉子的吃惊。
11.【答案】“我”是一个同情弱者,关注弱者,对丑陋现象深恶痛绝的有正义感的普通职员形象。从“我”的深深内疚和像怀念亲人一样怀念修车老汉的深情中,我们懂得了“不要以阴暗的心理来看待社会底层的人,生活中好人总是多,好景总常在”的道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从“桥下的修车老汉死了。听说死得很惨,在桥上被汽车撞个血肉模糊”“一个卑微生命的离去,就像天空中一颗流星一闪即逝,再平常不过,于忙忙碌碌的世人更是毫无影响的”,可见“我”对弱者的关注与同情;从“奋力骑行在桥上匆匆赶路”“心想迟到了回去挨领导批是肯定的”,可见“我”是一个普通的职员;怀疑老汉在马路上撒钉子,心里愤愤不平,用言语发泄愤怒,“话都不敢接,就像抓了小偷现行,我一脸正义”,自认为老汉就是在马路上撒钉子的人,对他表现出厌恶和憎恨,可见“我”对丑陋现象深恶痛绝,富有正义感。“我”对修车老汉的怀疑、自以为老汉就是在马路上撒钉子的人时对老汉的质问,提醒人们不要以阴暗的心理来看待社会底层的人,“修车老汉数年如一日,用磁铁吸走不法分子撒在桥面用来扎车轮胎的钉子”,可见生活中好人总是多。
12.【答案】B
【解析】A.“用顺叙方式来叙写故事”错,文章是倒叙。C.小说中的修车老汉是正面形象,不能用“丑陋”来概括。D.不能说明“卑微”,“为叙写自己对老汉的不友好态度做铺垫”中的“自己”容易产生歧义,很多时候,小说中的“我”是虚构的作品人物,并不是作者自己。本文中的“我”就不是作者自己。应为“为叙写‘我’对老汉的不友好态度做铺垫”。
13.【答案】(1)老柿树带来欢乐,也带来麻烦,让人爱怜又烦恼。
(2)老柿树欲被砍伐,“我”哀伤、忐忑。
【解析】第(1)空要结合第①—⑤段内容,这几段内容主要说的是老柿树给村里人带来的欢乐和麻烦,以及村里人对树的态度,结合句子“古树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同时,也带来过不少的麻烦,于是,我外爷总说它像一个淘气的孩子,让人既爱怜又烦恼”来填写即可。第(2)空,阅读第⑧—⑩段,这几段内容主要写了老柿树不再被人重视,在外爷走后,舅舅扬言要砍树,这让得到消息的“我”如坐针毡,忐忑不安,但又不能为老柿树做些什么,除了哀伤就是无助的祈祷。据此予以概括即可。
14.【答案】①交代了老柿树得以留存的原因,丰富故事内容;②增添故事的神秘色彩,增强文章的可读性;③隐喻小说主旨:传统根基不能丢。
【解析】第?—?段详写了舅舅的梦境,很有神秘色彩,同时,这几段内容还交代了舅舅不砍老柿树的原因;另外,还要结合“老柿树”的深层含义来体会,它不仅仅是“我”童年情感的寄托物,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传统的象征。
15.【答案】(1)运用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写出老柿树受冷落的现状,含蓄地表达出“我”对乡村萧条景象的感慨。
(2)运用叠词,音韵和谐,富有美感;营造出温馨、静谧的意境,真切细腻地写出了柿子花带给“我”的甜美感受。
【解析】(1)本句是景物描写,“不再为人稀罕”写出了老柿树已经今非昔比;“树下一片狼藉”描写了“秋天”老柿树被冷落,村里一派萧条的景象,而深层的社会环境是村里人已外出或不归,这与曾经围坐在老柿树下的热闹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我”内心的感慨。
(2)句中的加点词语都是叠词,叠词的使用是使句子音韵和谐,富有美感。站在保住性命的老柿树下,这朵小小的,轻轻落在肩头的凉凉的柿子花,衬托了此时周围环境的温馨与静谧,让“我”仿佛又回到了有外爷在的童年,内心是甜美的。
16.【答案】小说通过对老柿树及其命运的描写,传达出丰富的内涵,①有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②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③还有对现代化进程中物质文明冲击乡村的隐忧,④对继承传统、保留生命根基的呼唤。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阅读全文,要弄清楚全文叙述了什么,描写了什么,表达的情感又是什么。
三、写作
17.【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应先将题目补充完整。从题目来看,适合通过回忆的方式,写成长感悟类的作文。可以通过回忆自己成长路上的一幕幕,以散文的形式轻松下笔,抒写性灵,表达感悟与启迪。也可以写记叙文,回忆一件具体的事情或者某个人、物、景等,时至今日那事、那人、那物、那景,依然影响着自己,鼓励着自己,鞭策着自己。
【参考例文】
花香依然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丫,又香又白人人夸。”多么熟悉悦耳的曲调啊。我噤了声,直到一曲终了,仍感意犹未尽。演唱者那温婉优美的腔调,仿佛还在耳畔回荡着。我闭上眼,静静地回味,脑海中浮现出一枝清纯的茉莉,花苞细碎如白米,枝叶曼妙似西施。忽地,花后面蹦出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明眸皓齿,正冲着我咧嘴笑着,是她!
夏雨时节,茉莉花浮动着她醉人的芬芳,风卷着雨水的气息,扑向人的脸庞,大脑顿时便感觉清醒了许多。我与她光着脚丫,在水洼里嬉闹着,茉莉花上挂着水珠,那是盛着琼浆的玉杯吗?我想跑去采一朵,却不慎滑倒在水洼里,浑身湿透,膝盖红肿。变成了泥娃娃的我难过地哭了。她跑过来,模仿着我的姿势,也跌倒在了水洼里,站起来时,鼻头脸颊都是泥,那样子比我更狼狈。我惊讶地看着她,破涕为笑了。
我蜷缩在炎夏的树荫下,蜷缩在酷暑中那隔世一般的清凉中。那一刻,我的心如沉浸在冷水中一般凄凉。我和她,因为一些小事吵了起来。我默默地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对朋友温柔一点呢?为什么不能冷静一些呢?矛盾中,我猜测着:她会原谅我吗?她还会跟我和好吗?伤感的空气笼罩着懊悔中的我。
这时,一丝淡淡的花香袭来,抬起头,我愣住了。是她,腼腆地笑着,手里捧着一束清新的茉莉花。“那件事是我不好……我不该说那样的话……虽然……唉”她带着认输的语气叹着气,又轻轻地说:“我们两个以后不吵架了,好不好?”说着,她青葱般的手指,拈着一朵茉莉花贴到我的耳边。我很大声地喊:“好——”
茉莉,像是幽怨的女子,攀在枝头,唱着盼君归来的歌声我抽泣着,收拾行李,听见了敲门声。放下手中的衣物,迅速地打开门,是她,站在门口,眼角多了一抹胭脂红,眼皮肿了起来。她小声说:“你要搬家了?”我没有说话,沉默的气氛在我们两个人之间蔓延着,伤感的情绪紧紧扼住我的胸口让我喘不过气来。对视中,她笑了,然后紧紧抱住我,我闻到了一股熟悉的花香。耳边,传来她轻轻的话语:“到了那边你可不要想我。”我的右肩,一片湿润。
已有数年未曾见到她了,时光竟是这样飞快而无情,现在,我们都已经长大。独处的时候,我都会想到她,这时,便会有一缕沁人心脾的茉莉花香在身边回荡。
【点评】(1)情境真实,描写细腻。全文以两个小伙伴交往的经历为背景,编织了一个浪漫唯美的心灵故事。写作时,考生巧妙地设置了真实可感的情境,烘托出事件发展的具体环境。描写人物时,运用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方法细腻展示出人物特定的性格。
(2)构思巧妙,象征合理。文章以贴切的歌词引出对曾经的生活画面的回忆,引出“我”和“她”因为一个小矛盾而争吵后的懊悔。再写“她”捧花来到“我”跟前,两人和好如初的情形。而在整个写作过程中,考生又以茉莉花象征友情,表现出丰富的象征意蕴。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