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和灭火
【学习目标】
1.认识燃烧的概念和条件。
2.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知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学习重难点】
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知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学时安排】
2学时
【第一学时】
【学习过程】
一、旧知回顾
1.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 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人类祖先砖木取火的过程是_________变化。
二、新知学习
(一)燃烧的条件
1.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如下图所示)。
实验现象:铜片上的白磷 ,红磷__________。水下的白磷__________。
2.用导管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
分析:
①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__________。
②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__________。
③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__________。
3.__________与__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燃烧。
4.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_。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实验7-2:
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实验现象:倒扣在杯中的蜡烛 ;正放在杯中的蜡烛 ;加入适量碳酸钠和盐酸的烧杯中的蜡烛 __________ ;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灭火的原理:
(1) 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 。
(2)隔绝 。
(3)使可燃物温度降到 。
3.根据下图灭火器的原理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自我检测
1.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隔绝氧气
B.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C.水能灭火——水蒸发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木柴架空了能够燃烧更旺——与氧气充分接触
【第二学时】
【学习过程】
一、旧知回顾
1.燃烧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灭火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知学习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观察实验:观看关于课本本节的实验。《粉尘爆炸实验》
2.可燃物在 的空间内 的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 ,使气体的体积迅速 ,而引起爆炸。
3.除了可燃性气体能发生爆炸外, 、 等可燃性粉尘也能发生爆炸,所以, 、 、 、 等处都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
4.认识几种常见的图标
5.如下图Ⅰ所示,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如图Ⅱ所示)。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面粉被吹起后,与__________充分接触,又被蜡烛________,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__________,并放出__________,产生的气浪将塑料盖__________。说明可燃的粉尘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能发生__________。
三、自我检测
1.下列安全警告标志适用于油库、汽车加油站的一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发现室内煤气泄漏使人中毒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迅速做人工呼吸 B.立即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
C.拨打急救电话120 D.立即打开换气扇开关
3.下列情况中容易发生爆炸的是( )
A.炒菜时油锅起火
B.用煤油灯试贮存蔬菜的菜窖是否缺氧
C.乘坐汽车时携带酒精
D.厨房内煤气大量泄漏,立即打开换气扇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