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9-03-27 08:5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3张PPT。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 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一、生物体既相似又相异1.类型上具有巨大的多样性物种约200万种左右思考:分类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是指一群或多或少与其它这样的群体形态不
同,并能够交配繁殖的相关的生物群体.
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同种个体之间能互相交配并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不同种个体之间不能相互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判断是否为同一物种的标准:是否存在生殖隔离 物种:生殖隔离探究讨论:马和驴可以交配生出骡子。马和驴是同一物种吗?为什么?不是,因为骡子是高度不育的,存在生殖隔离。同源器官身体结构上的形似性细胞细胞结构上的相似性别特创论观点*生物物种由上帝分别创造*一经创造出来不会再发生改变*不同物种之间没有亲缘关系进化论观点合理的解释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1、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物种在自然选择等因素的作用下能演变成另一物种。2、同种物种的不同种群生活在不同环境,可以发生不同的变化来适应各自的环境。3、种群之间发生性状的分歧4、彼此不同而又相似的物种,由一个祖先发展而来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选择是进化的动力)内容有四方面: 1、过度繁殖; 2、生存斗争; 3、遗传变异; 4、适者生存。中心思想: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人工选择1、过度繁殖(为进化提供原料) 
各种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力,能产生很多的后代。.荚迷鱼群2、生存斗争—选择(进化的动力)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斗争,以及生物与无机自然条件之间的斗争的现象。解释了生物大量繁殖和少量生存的事实。 生物体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能力,生物的变异有的是有利于生存的,有的是不利于生存的。
有利于生存的变异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易获得胜利,生存下来。3、遗传和变异(进化的前提) 经生存斗争,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个体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 4、适者生存(进化的结果)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长颈鹿始祖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人工选择重要意义
科学的解释了:
(1)生物进化的原因
(2)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3)生物的适应性达尔文理论的不足:
(1)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三、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的概念:21四、种群的变异性一株高杆不抗病的水稻在某天发生了变异,成了高杆抗病的水稻。。。。。。。一个种群中,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基 因重 组突变可遗传的变异—生物进化的原材料1、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2、基因频率:3 、基因型频率:
任何一个生物种群都是由它所包含的各种不同
比例的基因型的个体所组成,每种基因型个体数
占种群总个体数的比例.2225例:从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那么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 A和a的基因频率是多少?解:基因频率==纯合子频率+1/2杂合子频率× 100%变式训练
抽样调查某地100位女性和100位男性发现:女性中有5位色盲患者和20位携带者,男性中有15位色盲患者,则该地色盲基因的频率约是多少?课本P100活动2526(1).遗传平衡定律(哈代-温伯格定律)用p代表基因A的频率,q代表基因a的频率,
遗传平衡定律可以写成:
(p+q)2=p2+2pq+q2=1
P2:基因型AA的频率
2pq:基因型Aa的频率
q2: 基因型aa的频率4、种群基因频率的平衡和变化事实上,在自然界中这样的平衡是不存在的。a、突变
b、基因迁移
c、遗传漂变
d、非随机交配
e、自然选择 (2)、打破遗传平衡定律的因素例: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8%,aa的个体占4%.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 ) (A)18%、82% (B)36% 、64%
(C)57% 、43% (D)92% 、8%C例:已知白化病据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大约为1/10000,请问人群中该病致病基因的频率以及携带此隐性基因的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aa=1/10000,则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100
A+a=1,则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99/100
AA基因型的频率为99x99/10000
Aa基因型的频率为2x99x1/10000
aa基因型的频率为1x1/10000 例:在某一个种群中,已调查得知,隐性性状者(等位基因用A、a表示)占16%,那么该种群的AA、Aa基因型个体出现的概率分别为:
A.0.36、0.48 B.0.36、0.24 C.0.16、0.48 D.0.48、0.36A五、自然选择导致适应 适应是生物特有的一种现象,生命的结构及
功能、行为、生活方式使该生物适合在
一定环境条件下生存和延续。2521
“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ss自然选择的实验证据抗青霉素细菌的产生野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r突变型金黄色葡萄球菌R0.1单位/cm3青霉素0.2单位/cm3青霉素突变型金黄色葡萄球菌R250单位/cm3青霉素22自然界中的自然选择证据五、自然选择导致适应进化的实质: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6六、 物种的形成1、渐进的物种形成(异地的物种形成)下图是一个假想的情境,可以帮助你想象和思考。 在一个山谷中,有一个鼠种群在“快乐”地生活着。雌鼠和雄鼠之间可以自由交配,繁衍后代。后来山洪爆发了,山谷中形成了一条汹涌的大河。鼠种群的个体,一半在河这边,一半在河那边。就这样过了几千年。 后来,河流干涸了,两个鼠种群又会合在一起。它们发现彼此大不相同。它们之间还能自由交配吗?
种群小种群新物种发生改变基因频率六、 物种的形成1、渐进的物种形成(异地的物种形成)2、同地的物种形成(四倍体植株的形成)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称为种群的基因库。进化论观点合理的解释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1、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物种在自然选择等因素的作用下能演变成另一物种。2、同种物种的不同种群生活在不同环境,可以发生不同的变化来适应各自的环境。3、种群之间发生性状的分歧4、彼此不同而又相似的物种,由一个祖先发展而来物种和种群的区别种群具备“三同”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物种。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不存在生殖隔离,交配能产生可育后代主要是形态特征和能否自由交配产生可育后代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物种和种群的联系1、若图中虚线不存在时,种群1和种群2属于同一物种,说明物种可以包括多个种群,长期发展下去可以成为不同的亚种,进而虚线出现,形成新物种2、若图中虚线存在时,种群1和种群2属于不同物种,此时两个种群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小结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多样性:类型上统一性:模式上练习1、东北虎和华南虎的形成是因为 ( )
A、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 B、存在生殖隔离
C、基因突变 D、基因重组A2、下列叙述符合特创论观点的是( )
A、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种由上帝创造的
B、物种一经创造可随环境发生变化
C、不同物种间具有非常近的亲缘关系
D、彼此不同而又相似的物种,由一个祖先物种发展而来A3、现在地球上生物种类达200万种之多,对如此众
多的生物,符合进化论的解释( )
A、来自同一物种的生物在性状上是相同的
B、本来就存在众多物种,他们各自向不同方向进化
保持不变
C、来自同一祖先的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便很快
形成不同的物种
D、同一物种的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经长期的自
然选择可形成多个物种

D4、食人鲳是外来物种,如果让其进入我国的河流自
然生长,若干年后与原产地的食人鲳相比( )
A、没有任何变化
B、很快产生生殖隔离
C、进化方向可能发生变化
D、与我国河流中鱼类杂交产生新物种C5、下列说法不能体现生物界具有高度同意性的是( )
A、DNA是绝大多数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
B、无论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DNA等生物大分子的连
接方式相同
C、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D、动物、植物、真菌三者的生物体结构不同D6、对于人和大惺惺的骨骼可以说明( )
A、同一的细胞模式将动物、植物、真菌和众多的原
生生物联系在一起
B、同种个体之间能相互交配并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
C、生物体层次上存在某种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模式
D、人类与大猩猩的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完全相同
C例:判断下列是否属于种群(1)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2)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3)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植物
(4)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