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训练 7.3化学肥料
一、单选题
1. 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NH4HCO3????????????????????????B.?K2SO4? ????????????????????????C.?KNO3? ?????????????????????????D.?Ca(H2PO4)2
2.下列物质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KNO3?????????????????????????????????B.?NaNO3?????????????????????????????????C.?Na3PO4?????????????????????????????????D.?KCl
3.下列化肥属于复合化肥的是( )
A.?Ca3(PO4)2????????????????B.?NH4HCO3???????????????C.?(NH4)2HPO4????????????????????D.?Ca(H2PO4)2
4.根据你做过的家庭小实验和经验,判断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用食醋和小苏打制取CO2????????????????????????????????????B.?用肥皂水鉴别家庭用水是否是硬水C.?用食盐水除去水瓶中的水垢????????????????????????????????D.?用花瓣制的指示剂检验柠檬汁的酸碱
5.下列方法能达到提纯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
A.?CaO(CaCO3):放入适量稀盐酸?????????????????????B.?H2(HCl):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C.?N2(O2):通过足量红热的木炭???????????????????????D.?CO2(CO):点燃
6.下列物质提纯或除杂所用试剂和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Ca(OH)2(CaCO3)
HCl溶液
溶解、过滤
B
NaCl(Na2SO4)
适量BaCl2
吸附
C
KCl(MnO2)
H2O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SO2(HCl)
NaOH
洗气
A.?A???????????????????????????????????????????B.?B???????????????????????????????????????????C.?C???????????????????????????????????????????D.?D
7.要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A
Fe粉(CuO)
盐酸
B
氯化钠(Na2CO3)
适量稀硫酸
C
N2(O2)
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粉
D
NaOH溶液[Na2CO3溶液]
适量CaCl2溶液
A.?A???????????????????????????????????????????B.?B???????????????????????????????????????????C.?C???????????????????????????????????????????D.?D
8.用如图操作可完成甲、乙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 ② ③ ④ ?⑤
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一步是蒸发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的玻璃棒都是用来搅拌的C.?乙实验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烧杯刚刚用清水洗过,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
9.下列各组物质两两之间都能互相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C?? CuO???? H2SO4(稀)???????????????????????????????????B.?Ba(OH)2? HCl(稀)?? K2CO3C.?Fe? HCl(稀)? CuSO4???????????????????????????????????????D.?CO2???? Ca(OH)2?? HCl(稀)
10.在室温下,将下列物质各5g分别放人50g水中,现象最相似的是( )
A.?CaO、CaCl2??????????????B.?CuSO4、NaCl??????????????C.?CaCO3、BaSO4??????????????D.?NaOH、NH4NO3
二、填空题
11.请运用你在初中学过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下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每个问题对应横线上写出你所选用的物质或方法):(1)暖水瓶中出现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可加入________除去;(2)除去冰箱中的异味,可在冰箱中放入________;(3)为了使湿的衣服干得更快,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4)井水浑浊,可投入________吸附并沉降杂质来净化水;(5)炒菜时,锅里的油着火,灭火方法是________?,原理是________;(6)可以通过加________?的方法来区分软硬水.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12.某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瓶口与橡皮塞上,常有白色粉末出现.为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结论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白色粉末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
/
2)、
酚酞变红.
溶液呈碱性,含有________离子.
3)、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并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溶液中含有________.白色粉末中有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的________产生气体的方程式为
该实验证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有关方程式________.
13.欲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将除去杂质加入的试剂和方法的标号填入相应的答案栏里.(每个答案栏里只填1个标号,每个标号只能填写1次)
物质
杂质
答案
加入试剂、方法
氯化锌
氯化铜
________
a.加入适量盐酸,过滤b.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c.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过滤d.加入适量盐酸e.加入适量锌粉,过滤
氯化钠
碳酸钠
________
炭粉
氧化铜
________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________
三、解答题
14.为什么人误服BaCl2溶液会中毒?医院里抢救此类中毒病人时给病人服用泻药(MgSO4),其原理是什么?
四、综合题
15.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物质世界里。
(1)请选用下列物质的字母编号填空: A.食盐;B.干冰;C.碳酸氢钠;D.生石灰;E.天然气 ;F.熟石灰
①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
②常用作家庭燃料的是________
③常用作调味品的是________
④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___
⑤ 常用作发酵粉的是________
⑥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
(2)水是宝贵的资源,请回答下列与水相关的问题:
①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
②食盐水能够导电是因为食盐在水中解离出自由移动的Na+和________(填粒子符号)。
③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常在水中加少量洗洁精,洗洁精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
④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稀盐酸可用来除铁锈,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6.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垃圾的处理问题正日益被人们所重视。某垃圾处理厂对金属垃圾(主要成分是铁、铜、氧化铁、二氧化硅)的处理及综合利用的部分工艺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Ⅰ、Ⅱ均为________操作,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若得到的硫酸铁溶液有浑浊,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步骤③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
(3)请写出步骤②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写出所得红色固体的一种用途: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B、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C、KNO3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
D、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故选:C.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2.【答案】 A
【解析】【解答】A.KNO3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A正确; B.NaNO3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B错误; C.Na3PO4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故C错误; D.KCl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只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只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只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3.【答案】 C
【解析】【解答】A、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B、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C、(NH4)2HPO4中含有氮元素、磷元素,属于复合肥;
D、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故选C.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4.【答案】 C
【解析】
【分析】物质的鉴别是初中阶段的重要知识.要熟悉常见物质的鉴别.如:用肥皂水鉴别家庭用水是否是硬水,加入适量的肥皂水,振荡看泡沫多浮渣少的就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花瓣内含有一些植物色素,这些色素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故用花瓣制的指示剂可以检验柠檬汁的酸碱.
【解答】A、食醋和小苏打能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用来制取CO2 . 故A正确;B、加入适量的肥皂水,振荡看泡沫多浮渣少的就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故B正确;C、食盐水与水垢不反应,不能用食盐水除去水瓶中的水垢.故C错误;D、花瓣内含有一些植物色素,这些色素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故D正确;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花瓣内含有一些植物色素,这些色素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故用花瓣制的指示剂可以检验柠檬汁的酸碱
5.【答案】B
【解析】【解答】解:A、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HCl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H2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除去氮气中的氧气不能够通过足量红热的木炭,这是因为当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红热的木炭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6.【答案】 C
【解析】【解答】A、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不符合除杂要求;A不符合题意;B、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但反应进行过滤操作,使氯化钠和沉淀分离,然后进行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固体;B不符合题意;C、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加水溶解后的氯化钾溶液,然后将溶液蒸发结晶,得氯化钾固体;C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不符合除杂要求,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除杂的要求是只除杂,不引杂.
7.【答案】C
【解析】【解答】解:A、CuO和Fe粉均能与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Na2CO3能与适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Na2CO3溶液能与适量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8.【答案】 C
【解析】【解答】A、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操作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即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一步是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故A说法错误; 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能够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飞溅;玻璃棒的作用不相同,故B说法错误; C、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乙实验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②中称量的药品的质量为5g,量取的水的体积为42mL,配制的溶液浓度为×100%<16%,故C说法正确; 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烧杯刚刚用清水洗过,会造成溶剂的质量偏大,则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故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 ①④⑤分别是溶解、过滤、蒸发,据此结合各步骤的作用进行分析; B.根据溶解、过滤、蒸发三步实验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 C.根据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D.若①所用烧杯刚刚用清水洗过,会导致水的量偏多。
9.【答案】B
【解析】【解答】解:A、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不与稀硫酸反应,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氢氧化钡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钾,稀盐酸与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物质两两之间都能互相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正确.
C、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铜强,能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能与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稀盐酸与硫酸铜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二氧化碳与稀盐酸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若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能发生化学反应;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结合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10.【答案】 C
【解析】【解答】A、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且放出大量的热,而氯化钙是易溶于水的物质,现象不同,故A错误;
B、硫酸铜的水溶液为蓝色,而氯化钠的水溶液为无色,故B错误;C、碳酸根和硫酸钡都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现象相同,故C正确;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而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现象不同,故D错误;故选C.
【分析】根据具体物质的溶解性进行分析,同时需要考虑溶于水时的吸放热及物质水溶液的颜色.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溶解性,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
二、填空题
11.【答案】盐酸(或食醋、醋酸、稀硫酸等);活性炭或木炭;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或通风的地方、用电吹风吹干、用火烤等);明矾;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肥皂水;煮沸
【解析】【解答】(1)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所以用水洗不下来,而碳酸钙可以和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物质,所以可以用酸除去碳酸钙.故答案为:盐酸(或食醋、醋酸、稀硫酸等);(2)活性炭和木炭疏松多孔,有吸附性,可以吸收异味和色素,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故答案为:活性炭或木炭;(3)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所以为使湿衣服干得更快,可以设法提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故答案为: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或通风的地方、用电吹风吹干、用火烤等);(4)明矾溶于水后能够生成胶状物,这种胶状物能够吸附水中的杂质,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故答案为:明矾;(5)灭火的方法就是控制物质燃烧的条件,炒菜时,锅中的油着火了,采用锅盖盖灭的方式既起到隔绝氧气灭火的目的,又达到安全不浪费锅中的油的效果;故答案为: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6)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物,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我们可以用肥皂水来区分软硬水硬水;软化的方法有蒸馏和煮沸,生活中常用煮沸.故答案为:肥皂水;煮沸.【分析】(1)水垢中碳酸钙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物质;(2)活性炭有吸附性,可以吸收异味和色素;(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4)根据明矾可以用来净化水解答;(5)根据灭火的方法和具体的操作条件分析解答;(6)根据硬水、软式的区分方法与硬水软化的方法考虑.
12.【答案】OH-离子;CO32-离子;Na2CO3 ;Na2CO3+2HCl=2NaCl+H2O+CO2↑
【解析】【解答】解:2、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而呈碱性;3、管口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滴入稀盐酸反应放出了不支持燃烧的气体;由于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可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又可与盐酸反应放出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气体,因此根据滴入盐酸后管口燃烧的木条熄灭的现象,可判断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溶解时电离出的碳酸根离子;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故答案为: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结论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白色粉末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
/
2)、
酚酞变红.
溶液呈碱性,含有 OH一离子.
3)、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并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溶液中含有 CO32一离子.白色粉末中有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的 Na2CO3产生气体的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可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溶于水形成的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而使放在管口的燃烧的木条熄灭.
13.【答案】e;d;a;c
【解析】【解答】解:氯化铜溶液能与加入适量锌粉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 碳酸钠能与适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氧化铜能与适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炭粉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氢氧化钙能与适量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答案为:e;d;a;c.【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三、解答题
14.【答案】解:抢救这种病人时,服用MgSO4可以使重金属离子﹣﹣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沉淀,达到解毒的效果.
【解析】【解答】解:BaCl2属于可溶的重金属盐,能使人体内的蛋白质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人会中毒;加入硫酸镁后,氯化钡与硫酸镁反应生成不溶的硫酸钡和可溶的氯化镁,但少量的氯化镁对人无害.
故答案为:抢救这种病人时,服用MgSO4可以使重金属离子﹣﹣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沉淀,达到解毒的效果.
【分析】重金属盐中毒的实质,是其电离出的重金属离子能使人体内的蛋白质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而可溶性的盐才会电离出离子.如何把可溶性的盐变成不溶性的盐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四、综合题
15.【答案】(1)B;E;A;D;C ;F(2)氢元素和氧元素;Cl-;乳化作用;Fe2O3+6HCl=2FeCl3+3H2O
【解析】【解答】(1)干冰升华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天然气具有可燃性,常用作家庭燃料;食盐是重要的调味品;生石灰能与水反应,能做食品干燥剂;碳酸氢钠能与有机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常用作发酵粉;熟石灰呈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2)①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②食盐是氯化钠,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氯离子表示为Cl-;③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无数的小液滴;④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Fe2O3+6HCl=2FeCl3+3H2O。【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根据电解水的现象和结论分析,电解水证明了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根据酸的性质和用途分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除锈。
16.【答案】(1)过滤;引流;滤纸破损(2)复分解反应(3)Fe2O3+3H2SO4=Fe2(SO4)3+3H2O(4)炼铁
【解析】【解答】对金属垃圾(主要成分是铁、铜、氧化铁、二氧化硅)的处理及综合利用。稀硫酸与铁、氧化铁反应分别生成硫酸亚铁和硫酸铁,与铜、二氧化硅不反应;硫酸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加热生成氧化铁红色固体。(1)Ⅰ、Ⅱ均为过滤,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若得到的硫酸铁溶液有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滤液超出滤纸边缘。(2)步骤③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硫酸铁与氢氧化钠均属于化合物,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铁和硫酸钠也均属于化合物。(3)步骤②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3H2SO4 =Fe2(SO4)3+3H2O。 (4)红色固体的一种用途:氧化铁可以炼铁。
【分析】本题需要认真理解清楚整个流程中的反应和操作,再完成相关问题。金属垃圾(主要成分是铁、铜、氧化铁、二氧化硅)经过预处理还剩下氧化铁和二氧化硅,在氧化铁和二氧化锰中加入稀硫酸。氧化铁能与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红褐色硫酸铁溶液,通过过滤把硫酸铁溶液和二氧化硅分开,如果过滤中溶液任然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滤液高于滤纸,滤纸破损或容器不干净;在硫酸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加热氢氧化铁沉淀会分解生成氧化铁和水,即得到了红色氧化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