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七上6.1《食物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生物七上6.1《食物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1-14 07:3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第一节 食物链

一、教材分析
“食物链”是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第6章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一节内容,在学习了“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的基础上学习“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本节内容包括2个“分析活动”和1个“方案设计”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分组活动,亲身实践,合作探究,分析出农田中6种动植物之间“谁被谁吃”的关系,自然建立食物链的概念,归纳出各种食物链的特点,达到“做中学”的目的,第二部分是指导学生分析食谱中的生物。其目的是:一方面复习和巩固食物链知识,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也处在一个个复杂的食物链中,不但为生物间食物关系研究的意义奠定基础,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第三部分是指导学生设计一个生物防治的方案,是对食物链知识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符合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教材信息库中“生态农业”的设计,呼应了前面的知识内容,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
本节精选了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科技发展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着眼于学生的学,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强调对知识的运用。设计的用卡片做游戏的活动,符合七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
(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以及食物链的特点。
(3)、知道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
2、能力目标
(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2)、学会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
(2)、培养学生探究食物链的兴趣,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3)、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生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食物链,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
2、了解人类活动对食物链的影响,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六组生物卡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策略
以“做中学”→“学中用”→“用中思”为线索将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板块逐一实现教学目标。在每个板块活动中,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入手,确立尽可能地让学生“体验和感悟”的教学思想,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假设、活动验证,体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同步学习到科学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一段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视频,让学生看视频猜谚语。
故事情节:夏季烈日当空,蝉慢慢从大树下爬上枝头,一边吸食着树汁,一边欢快地歌唱;一只螳螂正挥动着它的“大镰刀”,悄悄来到蝉的背后。就在这个时候,从远处飞来了一只小黄雀……
提问:①、这个动画描述了怎样一个谚语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②、同学们想一想这个例子反映了生物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学生答:吃与被吃)。
(二)、“做中学”
1、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同学们能举例吗?(学生讨论后回答)
2、分析课本上两幅图片中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任意选择其中一幅做分析,预备其中生存的一些生物的卡片,组织学生分组活动:
活动:卡片接龙游戏。
活动目标:把这个生态系统中所有能发生食物关系的生物用丝带将它们连起来。
思考:(1)、有些卡片上有2根丝带有些卡片上有3根丝带,卡片上丝带根数的不同有什么意图?
(2)、有些生物能同时和几种生物发生食物关系吗?
请一组同学到黑板上展示你们所连的食物关系,其他组同学在座位上展示,并说说哪几组的连接没有错误,将错误的指出来。
课件展示同学们所连的食物链。(老师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其他两条请同学说,强调被吃的生物排在前面,吃的生物排在后面,箭头指向吃的一方)
3、练习:请同学们根据课本上的食物链图6-2练写食物链。
4、请同学们根据分析和黑板上书写的几条食物链讨论几个问题:
(1)食物链的起点生物是什么?图中有哪两类生物,它们分别是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
(2)食物链的第二环节是什么生物?它们是什么食性的动物?其他环节呢?
(3)食物链的箭头能否随意指向?
5、归纳食物链的特点:
(1).食物链通常是由一种绿色植物开始的。
(2).位于食物链中第二个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
(3).位于食物链中其他环节的生物大多是肉食性动物。
(三)、“学中用”
课件展现图片:人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民以食为天。同学们能用学到的食物链知识来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吗?“追本溯源”解决问题——分析食谱中的生物。
1、讨论我们平常的食物成分来自哪些生物?看课本分析。
2、两人合作写一份午餐食谱,分析:
⑴、你的午餐中的植物有哪些?
⑵、你的午餐中的动物有哪些?
⑶、每人选一份食物,写出包括人在内的食物链,看看午餐共可写出几条食物链?
说明人也是生态系统的一员。
(四)、“用中思”
人处于食物链的顶端,是最高等、最聪明的动物,人类不但靠劳动和智慧获得食物,还能利用食物链的知识造福于人类,在农作物的生产过程中,害虫的爆发常常给农业生产带类极大的危害,科学家从食物链中得到启发,既然每种生物都有天敌,能不能利用天敌来对付这些害虫呢?
课件展现“啄木鸟、猫头鹰、灰喜鹊”的图片,说明他们捕捉害虫的本领。
你还知道哪些生物的天敌?可以利用天敌来防治害虫吗? 这种方法叫什么?选择天敌是否可以随意选取呢?思考:如果放鸡治菜青虫可行吗?
生物防治虫害有什么意义?观看灰喜鹊治松毛虫的资料片。(课件展现)
提问:从食物链的角度考虑,人会受到自然界其他生物的影响吗?
人与自然界的其他生物是一环扣一环,相互依赖生存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生物受到影响,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我们人类自己。因此我们应该保护它们,保护它们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人有时却过于聪明,为了各种原因会想尽各种办法牟取利益,出现许多破坏食物链的行为。
课件展现一些图片和数据统计,说明人类活动对食物链的严重破坏。
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态系统的一员,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整个生物圈,如果让你向全社会发出一保护生物圈的倡议口号,你会怎么设计?
喊出其中一位同学的倡议口号结束本节教学。
课堂总结
作业:尝试写一份保护生物的倡议书
板书设计:
食物链
食物链的基本特点
食物链一般都是从绿色植物开始。
食物链的第二个环节都是食草动物。
食物链的其他环节都是肉食动物或杂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