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45分)
1.2017年4月26日,中国第二艘航母下水仪式在大连造船厂举行,我国海上国防力量有了重大提升。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 )
A.北洋舰队 B.南洋水师 C.华东军区海军 D.东海舰队
2.图中的部队是随着中国核工业和导弹事业的发展而诞生的,被周恩来命名为“第二炮兵”。这支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
A.空军 B.水面舰艇部队 C.海军 D.战略导弹部队
3.2017年4月,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这体现了中国军队坚持的战略是( )
A.西部大开发 B.可持续发展 C.科教兴国 D.科技强军
4.某军事博物馆举办“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图片展。请根据图片选择最恰当的一条标语( )
A.90年磨砺利剑出 科技强军换新颜
B.90年英雄辈出 长征精神永远传承
C.90年不忘初心 传承红色服务人民
D.90年披荆斩棘 本色不改为国为民
5.旧中国有海无防,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域,其决定性因素在于( )
A.海军兵种增多 B.国家实力增强 C.海军士气高涨 D.海军战斗力提升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防建设有了巨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
A.综合国力的提高 B.党和政府的重视 C.广大官兵的努力 D.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努力
7.我国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1954年,周恩来出访印度、缅甸,三国总理共同倡导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和平统一八项主张
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D.“求同存异”方针
8.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有权利做自己的发展之梦,但是做好自己的梦,必须让别国也能睡好觉。以下外交政策和活动中,体现了上述观点的是( )
A.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B.绥靖政策
C.“杜鲁门主义”
D.和平共处五顶原则
9.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展现中国领导人的外交风采是( )
A.1953年中朝、韩美谈判签订停战协定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
D.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0.有学者评价某次国际会议:“新中国外交官第一次在异国集中面对世界各主要大国,参与讨论解决当时世界上最敏感和最重要的地区冲突,为亚洲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此评价是基于这次国际会议上( )
A.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C.周恩来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了首次会晤
11.2017年5月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启了与会各国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同样是为了促进团结与合作,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促进各国共同繁荣的主题
D.“求同存异”的方针
12.一位老新闻记者自豪地说:“上个世纪70年代,我曾写过一篇题为‘跨洋握手’的新闻稿。”该新闻记者报道的是( )
A.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尼克松访问中国
D.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召开
13.《人民日报》对某一事件评论道:“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它评论的是( )
A.《朝鲜停战协定》 B.万隆会议 C.《上海联合公报》 D.G20峰会
14.1971年,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高高飘扬,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外交的胜利。这一胜利的重要表现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美外交关系的正式建立
C.中国首次成为国联常任理事国
D.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5.下面两幅图片分别是习近平主席与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现任总统特朗普会晤的照片,它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年来的中美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打破中美关系僵局的历史事件是( )
A.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
B.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
材料二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
(1)材料一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2)材料二中提到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提出于哪一年?是我国政府同哪国就什么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提出的?是谁提出的?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它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团结成国际统一战线,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美国亚洲问题专家鲍大可认为中美关系需要改善,1966年他在演说时强调:对中国的孤立政策是不明智的,从根本上讲也是不成功的,中国与外界隔绝亚洲就永远不会有和平……,所以我的结论是除了与中国在越南有战争外,我们可以选择另一条道路,一个重要努力就是通过使有八亿人口的中国与外界世界紧密联系起来,广泛参与世界事物,和所有国家做生意,包括我们,除了战略物资以外。
——摘编自《遏制与孤立:6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美外交关系的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要求与中国改善关系的理由。
(3)结合以上材料和问题,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不同时期外交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至少从两方面回答)
18.图片是形象的史料。观察下列外交领域成就的一组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是1954年周恩来总理与印度总理会谈,他们倡导的指导国与国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这一基本准则是中国政府在哪一年首次提出的?
(2)图二反映的是1971年乔冠华在联合国大会上开怀大笑的瞬间,他如此高兴的原因是什么?这是在哪一届联合国大会上?
(3)图三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这件事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图四是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23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哪一年?
(5)探究中国外交发展的艰辛历程,你认为中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五单元测试
答案
一、【答案】1.C 2.D 3.D 4.A 5.B 6.A 7.A 8.D 9.B 10.B 11.D 12.C 13.B 14.D 15.D
二、
16.【答案】(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1953年。印度,西藏地区。周恩来。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7.【答案】(1)状况:中美处于敌对状态。
(2)孤立政策不合时宜;稳定亚洲秩序;与中国进行贸易联系。
(3)国家利益的需要;国家实力的变化;国内政局的变化;国际形势的变化。
18.【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
(2)1971年重返联合国。第26届联合国大会。
(3)1972年尼克松访华。有利于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4)1991年。
(5)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