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比例解决问题(1)
课题 用比例解决问题(1)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首先从复习开始,一是复习什么是相关联的量,二是复习如何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然后在新课教学中,围绕比例应用题的特征设问,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独立思考、相互交流、自主评价,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解决方法,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情境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算术法”与“比例方法”的联系和区别,发展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学习难点 多种策略解决有关正比例的实际问题。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师:谁能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相关的关系式。 师: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列举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的例子。 1.一台拖拉机2小时耕地1.2公顷,照这样计算,8小时可以耕地多少公顷? 答案:解:设8小时可以耕地x公顷。 1.2/2=x/8 x=4.8 答:8小时可以耕地4.8公顷。 2.服装厂要加工2400套校服,前5天加工了800套。照这样计算,完成剩下的任务还需要多少天? 答案:解:设完成剩下的任务还需要x天。 800/5=(2400-800)/x x=10 答:完成剩下的任务还需要10天。 3.小华看一本书,4天看了48页,照这样计算,他看完这本192页的书,需要多少天? 答案:解:设需要x天。 4/48=x/192 x=16 答:需要16天。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教学例5。 1.出示教材第61页例5。 2.分析解答。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2)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在小组中交流。 3.学生汇报交流解答过程。 4.探究新知。 (1)题目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能用比例的知识解答这道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 (2)指名汇报,说一说解题思路。 (3)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4)成果展示。 (5)加深认识。 ①28∶8和x∶10分别表示什么? ②可以列成比例8∶28=10∶x吗?为什么? 5.总结提升: (1)提问:根据例5的解答过程,你认为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该怎样想?怎样解答?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步骤? (2)讨论、汇报,教师小结。 1.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2.(1)用列表法摘录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学生独立解答例5。 3.学生可能会这样算: 方法一: 28÷8×10 =35(元) 方法二: 28×(10÷8) =35(元) 4.(1)题目中有水费、用水量这两种量。它们成正比例关系,能用比例知识解答这道题。 (2)学生汇报自己的解题思路。 (3)学生用正比例知识解答例5。 (4)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28/8=x/10 8x=28×10 x=(28×10)/8 x=35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 (5)①都表示每吨水的价钱。 ②可以,因为8∶28和10∶x都表示1元可以用水的吨数,是一定的。 5.(1)学生讨论,汇报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步骤。 (2)解答步骤:①分析题意,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②找出相关联的量的对应数值,根据比值一定列出比例。 ③解比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2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63页第3、4题。 学生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课时教学正比例应用题是在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成正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正比例应用题的关键是使学生能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是否成正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新知,然后通过“练”达到巩固和提高,自始至终让学生参与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教师点评和总结:
用比例解决问题(2)
课题 用比例解决问题(2)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是让学生学会用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开始,通过复习练习,让学生对正、反比例的意义有更深刻的认识,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由于学生已学习了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两种类型的题的解题思路相同。因此,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总结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在新知探究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归纳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情境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并能利用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用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学习难点 能正确运用反比例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课件出示) (1)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 (3)总路程一定,已行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对应的高。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完成复习练习,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1.一批纸张,订成20页一本的练习本,能订600本。如果订成24页一本的练习本,能订多少本? 答案:解:设能订x本。 20×600=24x x=500 答:能订500本。 2.一堆煤原计划每天烧3吨,可以烧72天,改进技术后,每天节省0.6吨,这堆煤可以烧多少天? 答案:解:设这堆煤可以烧x天。 3×72=(3-0.6)×x x=90 答:这堆煤可以烧90天。 3.同学们表演团体操,原来排成24行,每行20人。队形变化后,排成30行,每行多少人? 答案:解:设每行x人。 24×20=30x x=16 答:每行16人。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教学例6。 (1)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例6。 (2)这道题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该怎样解答?这种解答方法先求的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3)这道题能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吗?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4)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为什么要列成积相等的式子?这里的积表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2.对比小结。 我们学习了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请比较一下,解决这两类题的方法有什么异同?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后教师小结:这两类题都是用比例知识解答,解题思路相同;不同点是: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是根据比值一定列出比例,用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是根据积一定列出比例。 1.(1)学生观看课件,获取相关信息。 (2)列式解答: 100×5÷25 =500÷25 =20(天) 先求原来5天的总用电量。 (3)学生小组交流用比例知识解答。 (4)设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x天。 25x=100×5 x=100×5/25 x=20 (5)学生进一步明白所列式子的含义。积表示是原来5天的总用电量。 2.学生小组交流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异同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2页“做一做”第2题。 2.完成教材第64页第5、8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用比例解决问题(2) 例6:解:设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x天。 25x=100×5 x=100×5/25 x=20 答: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20天。
六、教学反思 学生一般不习惯用比例方法,而习惯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把学生从传统的算术方法中释放出来是教学的关键。因为习惯很难改变,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需要时间来接受,所以对于用比例来解决问题必须在以后的课堂上经常提到,改变他们传统的思维习惯,也是为了和初中学习的新知识接轨。
教师点评和总结: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