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我国政府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是( )
A.建立人民政权
B.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C.实现国家统一
D.恢复发展经济
2.“一五”计划为我国哪一历史时期的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 )
A.1949—1954年
B.1952—1957年
C.1953—1957年
D.1954—1958年
3.“要想富,先修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西藏的发展,当时相继通车的三条入藏的公路是( )
A.青藏、川藏、新藏
B.川藏、新藏、青藏
C.川藏、青藏、新藏
D.新藏、青藏、川藏
4.它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它”颁布于(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
5.“旧中国的能源、原材料和机械工业极端落后,在国际上受制于人;在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严密封锁的环境下,农业、轻工业也难以发展。当时百废待兴,用于五年计划建设的有限财力,如果平均使用,可能一事无成。为了应对战争威胁,也需要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由此可见,“一五”计划( )
A.在美国控制下难以取得成功
B.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C.导致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D.依据国内情况和世界形势而定
6.“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工业、飞机制造业……”材料中的现象发生于20世纪( )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7.下面是小明同学总结的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要成果。对这些成果认识正确的是( )
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①“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②我国的重工业取得重大成就
③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④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申纪兰是全国唯一的第一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当记者问她60多年来当全国人大代表的感受时,她说:“1954年上北京的时候,我感到光荣。”1954年申纪兰来到北京的主要任务是( )
A.讨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问题
B.参与编制“一五”计划
C.参加开国大典
D.参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9.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 )
A.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确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线
C.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D.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0.“这种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民主政治制度,为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提供了根本保证,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材料中的“民主政治制度”是指(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11.下图中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变化的因素有( )
2 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
②工业生产“以钢为纲”
③人民建设热情高涨
④苏联对工业项目的援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同新中国成立初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相比,从行业上来看,最大的区别是( )
A.前者集中在轻工业,后者集中在重工业
B.前者总体比较落后,后者取得了巨大成就
C.前者受到列强挤压,后者得到苏联帮助
D.前者多在沿海沿江地区,后者形成东北工业基地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今后五年是我国长期建设的第一个阶段,其基本任务是:为国家工业化打下基础,以巩固国防、提高人民的物质与文化生活,并保证我国向社会主义前进。
(1)写出材料中“今后五年”的具体时间。(2分)
(2)这是新中国工业化起步的什么事件?(2分)我国当时面临怎样的国情?(2分)
(3)这一事件的目的和基本任务的重点分别是什么?(4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1)“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指什么?(2分)
(2)这一“战略”有什么特点?(2分)为什么?(6分)
(3)这一“战略”的完成让我国发生了巨大变化,你知道工业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吗?(6分)
(4)这一“战略”实施过程中,我国在民主政治领域取得了什么重大成就?(2分)这对于我国的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4分)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B
2. C
3. C
4. B
5.D
6.A
7. A
8. D
9. D
10. B
11.C
12. A
13.(1)1953—1957年。
(2)事件:第一个五年计划。国情: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3)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重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14.(1)第一个五年计划。
(2)特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或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新中国成立之初,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加强国防建设;受苏联的影响。
(3)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影响: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