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文档属性

名称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9-03-29 21:2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序号
设计人 王玉军 使用者 王玉军 秦海霞 王世勇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资料、录像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教给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
重点 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难点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法 启发式、演示式、举例法、观察法
教具 人的正常染色体图、异常染色体图图片资料。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我们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1、请描述转基因超级鼠的产生过程。2、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我们来学习基因是如何在亲子代间传递的。利用多媒体复习染色体和基因二.新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猜想,既然DNA是遗传物质,基因应该在染色体的何种成分上,但最终教师应明确地说明基因在DNA上。引导学生理解染色体和DNA、基因的关系关于基因的传递,回顾人的生殖过程,提出:父母该把多少基因传给子代呢 提出“为什么一对夫妻所生的几个孩子,长相会有差别 ”基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起初科学家们认为蛋白质最有可能是遗传物质,因为蛋白质由20种不同的氨基酸组成,而DNA只有4种不同的碱基。直到1944年艾弗里(O.Avery,1877—1955)等证实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是DNA,人们才确认基因的物质基础是DNA,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NA复制,基因也随着复制。细胞分裂时,复制了的染色体和其上的基因传给后代,这就是生物繁衍的分子基础。 1、略2、转基因超级鼠的产生过程仅是在受精卵未融合的精子核或卵细胞核中注入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学生回顾七年级上册关于细胞结构的知识,从中回忆起细胞核内染色体含有蛋白质和DNA,以及DNA是遗传物质等知识。学生观察人体染色体图以及染色体和DNA之间关系的示意图。理解:1.图中显示的是一个细胞核的染色体。染色体可通过特殊染色清楚的辨别出来。2.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由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一条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3.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的。(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成对的染色体不但形态大小相似,在相对位置上所染成的颜色也相似,表明内部的成分相似,但染色体所涂的颜色不是基因的位置)。学生认识到父母的基因是分别通过精子和卵细胞传给子代的。仔细阅读教材的有关部分,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添图讨论1. 23对。因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2.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3.不同颜色的区段表示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不断把长绳螺旋缩短变粗,就能把长绳处理成短棒状的染色体样子2.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不成对存在。3.无性生殖过程都不涉及性别,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参与,也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新生的个体是由母体直接产生的。通过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备母体的遗传特性,所以,无性生殖的后代能够较稳定地保持母体的遗传性状,个体之间十分相像,与染色体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状况无关。 温故而知新,顺理成章对新知识进一步理解由此激发学生为后边的学习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一、基因与染色体  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二、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1.发现过程  ①1883年,比利时胚胎学家比耐登对马蛔虫的研究。  ②1890年,德国细胞学家鲍维里与1891年德国动物学家亨金,证实染色体是减半传递的。  2.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即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
教学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