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14 08:0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期第一、二单元练习题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1、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出发时,毛泽东回过头来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进京赶考”意味着什么?( )
A.意味着中国革命的胜利结束 B.意味着新中国的建立?
C.意味着共产党人面临着执政和建设的新任务 D.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下列事件中最能反映这句话内涵的是( )
A.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D. 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3、在下列最能贴切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一句是( )。
A、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D、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彭德怀在《彭德怀自述》中写道:西方侵略者几百年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有力证明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5、下列选项中对中国抗美援朝意图描述正确的是( )
A.黄鼠狼给鸡拜年   B.飞蛾扑火 C.狗拿耗子?        D.唇亡齿寒
6、下列关于1950年土地改革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土地改革的法令是《中国土地法大纲》 B.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C.到1952年底,我国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D.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7、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的含义是土地( )。
A、 归农民所有 B、 归集体所有 C、 归乡镇所有 D、归国家所有
8、下列对建国初期土地改革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B.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度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消灭了地主阶级
9、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的含义是
A. 土地归集体所有 B. 土地归国家所有 C. 土地归乡镇所有 D. 土地归农民所有
10、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② 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地占有者缺乏生产积极性
④ 地主、富农残酷剥削农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一五”计划的实施在我国
A.形成了东北工业基地 B.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结束了靠“洋油”时代 C. 建立起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
12、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标志着( )
①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②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③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④为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打下初步基础
A.①②③ B. ②③ C.①④ D. ①②③④
13、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这话的意思是(  )
A、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 B、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C、我国工农业发展不平衡 D、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14、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  )
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华南地区
15、如图是1949~1989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折线图。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引起A点到B点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文革”的破坏 C.生产力水平低下 D.急于求成,缺乏经验
16、下列新中国初期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中,粮棉钢煤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①土地改革的完成 ②一五计划的实行 ③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④国有企业的改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7、如图,1953-1956年我国出现右图所示农业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8、2011年11月18日,温家宝在第十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说:“多位东盟国家领导人对我说过,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最务实、最广泛、最富有成果。我深有同感。我们都是发展中国家,始终把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作为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把能否给本国人民和本地区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放在首位。”下列哪些体现了温总理所说的“我们都是发展中国家,始终把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作为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三大改造 ③土地改革 ④为重返联合国而努力 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19、如图,这是中国农村某一时期的一个场景,农民都高兴地认为自己已经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一段时间之后
A.农民更高兴了,共产主义社会真是好 B.吃饭不花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更高了
C.粮、棉、油等生活必需品极大地丰富了 D.许多地区的农民因饥饿而得病,甚至死亡
20、如图,这是河南省淮阳县县志里的一个简表,请你根据表中的信息补充上缺失的年份
A.1952年 B.1958年 C.1978年 D.1998年
21、以下史实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是(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22、1958年,“左”的错误开始泛滥的原因是(  )
①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②对国情认识不清 ③中苏关系恶化 ④急于求成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3、以下对于“文化大革命”后果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 ②严重践踏了国家的民主和法制
③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遭毁弃 ④拉大了我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但在“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中,社会主义民主法治遭到严重破坏,其表现有
①由上海蔓延到全国的“一月风暴” ②刘少奇同志被迫害致死 ③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④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被逮捕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④
第Ⅱ卷 主观题
二、材料分析题
25、材料分析。
(一)仔细观察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该材料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当时的司令员是谁?
部队叫什么名称?列举出当时的两位英雄人物。事件何时结束,标志是什么?
26、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由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三次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l)列强入侵是近代中国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因素,请分别写出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直接导致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列强侵华战争及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2)伴随列强的入侵,中国各阶层为救国开始了学习西方的近代化探索历程。请完成下面的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结构图

在中国人民的探索中,中国社会性质又先后发生了向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两次转变。请写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时间和标志。
27、如图为1958年出现在我国的一幅宣传画,画上配的文字是: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请回答:
(1)画中文字“全社杀一口”中的“社”指的是( )。
(2)这幅画反映了1958年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场运动,这场运动的名称是( ),联系上面的宣传画与诗,你认为这场运动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上面的宣传画与诗中反映的有关情况的出现,对我国建设有什么危害?上述历史事件给我们哪些启示?
三、综合探究题
29、2009年建国60周年庆典,国旗护卫队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出发到国旗升起的地方,整个过程一共169步,寓意169年来中华民族的不平凡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追溯屈辱岁月】
材料一:① ;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追求民族独立】
材料二: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实现民族复兴】
材料三: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成为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而且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将材料一中的内容补充完整。材料一中的条约,被清朝一些官员称为“万年和约”,幻想这个和约可保万年和平,但历史无情地击碎了这一梦想。请列举两个史实加以说明。
与材料二中提到的“第一期”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根据材料三,简述1953-1956年党领导人民取得胜利的重要史实。(至少三点)
回首169年中华民族的不平凡历程,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邛崃市2018-2019年八年级下期第一、二单元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B 4、C 5、D 6、A 7、A 8、B 9、D 10、A
11、A 12、C 13、D 14、C 15、A 16、C 17、B 18、A 19、D 20、B
21、C 22、A 23、D 24、B
二、材料分析题
25、
(1)抗美援朝, 1950年,彭德怀, 中国人民志愿军
(2)黄继光, 邱少云。 1953年, 签定《朝鲜停战协定》
26、(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2)民主共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3)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
27、(1)人民公社。
(2)大跃进。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
(3)大跃进运动违背了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等错误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了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4)启示: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要立足本国国情,既反对保守,又反对冒进,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任答两点)
三、综合探究题
28、((1)割香港岛给英国;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任举两个)
(2)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2分)
(3)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4)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才能引导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