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常见文学体裁分类三分法根据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记叙文
说明文
议论文常见文学体裁分类四分法就是把一切文学作品,根据在形象塑造、体制结构、语言运用和表现方法等方面的不同的基本点,进行归纳分类,分为四大类:
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戏剧文学(剧本)通常指剧本。广义的戏剧文学包括所有形式的剧本在内。狭义的戏剧文学则专指话剧剧本。一般多取其广义的概念。
戏剧人物的逼真性、戏剧冲突的尖锐性、戏剧场面的集中性、台词的口语化和动作性构成了戏剧文学的四大审美特征。
剧本的组成:一般由剧中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和舞台提示组成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人物语言,也叫台词(戏曲称之为“念白”)。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对白是两个或多个人物交谈的话;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它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括号或圆括号)括起来。戏剧文学的分类①根据戏剧文学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性质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以及对读者的感染作用,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②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等;
③根据容量的大小可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
④以题材的时代为依据可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⑤以地域特色为标准可分为越剧、川剧、京剧、粤剧等。屈原(节选)郭沫若屈原(节选)1.了解话剧剧本的主要特点,理解对话或者独白的作用;2.有感情地朗诵屈原的独白,理解这段独白的内涵;3.理解剧本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把人物形象;
4、了解什么是舞台说明,概括其重要作用。雷霆( ) 污秽( )
犀利( ) 鞭挞( )
罪孽( ) 镗鞳( )
徘徊( ) 稽首( )
睥睨( )tínghuìxītàniètāng tà pái huáiqǐpì nì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期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系祖国。楚国国都被秦攻破后,自投汩罗江而死。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
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1《九歌》11《九章》9《天问》1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作品一览:《离骚》一篇
《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天问》一篇
关于“楚辞”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的诗体,“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名为《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东汉王逸作章句。
原收战国楚人屈原 、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楚辞》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成书时间应在公元前26年至公元前6年间。刘向《楚辞》原书早亡,后人只能间接通过被认为保留最完整的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原书亦佚)、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楚辞章句》的补充)追溯、揣测原貌。
《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诗篇,因此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 而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 郭沫若 (1892~1978) 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
代表作:
诗集:《女神》(第一本新诗集)历史剧: 《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南冠草》 《屈原》创作于1942年1月。此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日寇加紧对中国的侵略,集中主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蒋介石则加紧反共,大搞分裂,于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郭沫若便以历史剧为投枪,借古喻今,创作了历史剧《屈原》,有意识地“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里”,并说:“我是有意借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的时代。” ①“橘颂”
②“受诬”
全剧分为五幕 ③“招魂”
④“被囚”
⑤“雷电颂
作者对伟大诗人屈原“独立不移”“坚贞不屈”“光明磊落”等崇高品格的塑造,撼动了进步人民的灵魂。第五幕展示了屈原和以南后郑袖为首的楚国朝廷奸佞们的矛盾冲突,可分为两场:
第一场:看守卫士从死槛中救出婵娟。
第二场,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①开端:写靳尚和郑詹尹奉南后旨意,密谋欲毒死屈原
②发展和高潮:写屈原的内心独白。
③结局:写婵娟之死。
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第二场的前两部分阅读屈原的内心独白,思考问题:1:课文的主体是屈原的内心独白。反复朗诵这段独白,思考这段独白写了哪些内容?
2:这段独白具有怎样的风格?
3:这段独白有众多意象具有象征意义,找出来,说说它们的象征义。表达了屈原怎样的思想感情?
4:这段独白在剧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5:这段独白在表达上都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思考题1:课文的主体是屈原的内心独白。反复朗诵这段独白,思考这段独白写了哪些内容?①诗人呼唤和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
②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思考题2:这段独白具有怎样的风格?诗人以火一般炽烈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表达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这是诗人的“生之颤动,灵之叫喊”,是一首激情澎湃的抒情散文诗。它波澜壮阔,气势雄伟,撼动人心,抒情意味浓厚,具有极强的感染力。风雷电
洞庭湖、东海、长江
无形的长剑象征人民群众;指坚定的信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思考题3:这段独白有众多意象具有象征意义,找出来,说说它们的象征义。土偶木梗形象
东皇太一等众神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
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 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象征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现实中的种种黑暗势力思考题3:体会“风”“雷”“电”、众神等形象的象征意义,说说这段独白表达了屈原怎样的思想感情?①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和光明的力量。
②表达了诗人在黑暗、阴惨的现实面前,对这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
③东皇太一等众神象征了人世间昏庸腐朽的当权者、现实中的种种黑暗势力。
表现了屈原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高昂的战斗激情,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斗争到底的浩然正气。
思考题4:这段独白在剧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①是刻画屈原形象的最重要的一笔;
②充分表现了屈原痛恨黑暗、向往光明、坚贞不屈、刚正不阿、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
③是屈原斗争精神的最突出的体现;
④使全剧的主题异常鲜明地凸显出来。
同时,也显露出作者郭沫若的鲜明个性、冲动的气质和炽烈的情感,也是郭沫若式的自我倾诉。
思考题5:这段独白在表达上都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这段独白想象瑰丽奇特,气势宏伟壮阔,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
比喻、拟人、夸张、呼告、排比、反复、反问
象征
直接有力地抒发爱憎情感,增强了语句的气势。思考题6:靳尚和郑詹尹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人对话的主要内容在于商议如何处置屈原。
靳尚策划恶毒的主意,郑詹尹尚有一丝疑虑,但郑詹尹并不是有怜悯之心、不忍杀害屈原,而是觉得屈原无足轻重,不过最后还是下定了杀害屈原的决心。思考题7:这两人的对话与后文屈原的独白有什么联系?屈原在独白中表现出来的光明磊落、冲破黑暗、睥睨一切的胆识和勇
气,与这两人的猥琐卑鄙、阴险狡诈形成鲜明对比;这两人的密谋对话把
他们和屈原的矛盾冲突推到了顶点,既引出了屈原的出场,也为后面情节
的展开奠定了基础。思考题8:体会舞台说明的作用剧本中的舞台说明主要有以下几种作用:
①提示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道具、布景等,有铺陈、渲染之效,既能推动剧情发展,又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形象;
②提示人物的上下场信息;
③通过对人物的道白、演唱过程中的动作情态的说明,来推进剧情的发展、刻画人物性格;同时也为演员提供了动作表演的依据。概括主题: 课文主要借屈原大段的内心独白,塑造了屈原痛恨黑暗、向往光明、刚正不阿、坚贞不屈、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以及他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与黑暗势力斗争到底的浩然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