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2009年全国各地名校理综一模生物部分重组卷3
1.下列关于核酸以及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中一定同时含有两种核酸,但只有DNA对遗传信息的表达有作用
B.真核细胞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且编码区是间隔的不连续的
C.原核细胞中的DNA分子为环状,真核细胞中的DNA分子也有可能是环状
D.DNA分子的多样性与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以及脱氧核苷酸链的空间结构有关
2.右图1表示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呼吸时,O2的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相互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a点无氧呼吸最弱
B.在b点仍能产生少量的酒精和乳酸
C.在a点若cd=ca时,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
D.不能在该图上作出无氧呼吸释放出CO2的曲线
3.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凡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属二倍体
B.一个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则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一定是Ab,aB,aB
C.两个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D.人类单倍体基因组由24条双链的DNA分子组成,上边携带着控制人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全部信息
4.巴西龟是从国外进口的物种,因其小巧可爱,许多家庭当宠物饲养,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小宠物竟是最危险的外来人侵物种之一,其生长速度快、高繁殖、易存活,对饵料的占有率以及在生存空间中的占据优势的能力,一旦放生到野外,因基本没有天敌且数量众多,会大量掠夺其他生物的生存资源,会使同类物种的生存受到毁灭性打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巴西龟”很快适应新的生存环境,其种群数量呈现持续“J”型增长
B.“巴西龟”的成灾的原因之一是t本地存在有种间互助的种群
C.“巴西龟"的引进可改变该地生态系统中物种间的关系,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
D.为控制“巴西龟”最好办法是再从原产地引进其天敌
5.下图为三种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曲线是将少数酵母菌接种在一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上测定出来的
B.乙曲线可能是在5℃条件下培养形成的
C.丙曲线可能是在缺氧条件下培养形成的
D.丙曲线可能是只用蒸馏水培养形成的
30.(20分)Ⅰ.已知果蝇直翅(A)对卷翅(a)为显性,此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为了研究温度对果蝇翅形遗传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采用纯合亲本进行了实验甲和实验乙。若不考虑突变因素的影响,请回答以下问题?(1)果蝇5、7、8、11的基因型分别是?? ???? 、??????? 、??????? 、??????? 。??(2)由5和6的基因型与表现型可得结论:????????????????????????????????????? ??,由7和8的基因型与表现型可得出结论:????????????????????????????????????? 。?(3)由实验甲和实验乙可得出结论:????????????????????????????? 。?(4)若将果蝇9和果蝇11杂交,其受精卵置于25℃下发育,则后代基因型是??????????,表现型是??????????。?(5)果蝇直翅基因的编码区中能编码蛋白质的序列称为??????????,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序列称为????????? 。??? Ⅱ.果蝇的红眼基因B对白眼基因b为显性,现有丙、丁、戊三试管果蝇,每管中亲本均有红眼和白眼且雌、雄各一半。管内果蝇交配后子代情况是:丙管:雌、雄果蝇均为红眼;丁管:雌果蝇均为红眼,雄果蝇均为白眼;戊管:雌、雄果蝇均一半红眼、一半白眼。据以上结果判断控制眼睛颜色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三个试管中亲代红眼果蝇的性别依次是???????????、??????????、?????????? 。??? 请写出本实验中丁试管内杂交的遗传图解(表现型不作要求)。
31.(22分)下面是某小组同学为证明某种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提出的三种实验方案。他们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均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
??? 方案一: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
??? 方案二: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
??? 方案三:将甲、乙两组均灭菌后,甲组置于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
??? (1)该实验的目的是??????????????????????????????。甲、乙两组为什么要用相同的树叶?遵循的是实验设计的什么原则?
??? (2)上述三种方案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请分别说明理由。
??? (3)该种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其同化作用方式是??????????。树叶中有机物中的碳以??????????形式回到无机自然界。
??? (4)现在由你进行实验设计,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1C2C3D
4.C“巴西龟”进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是呈“S”型增长。如果再从原产地引进天敌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
5C
30、
Ⅰ.(1)AA aa aa aa(每空1分)??? (2)温度对果蝇直翅表现无影响(1分)温度对果蝇卷翅表现有影响(1分)??? (3)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1分) ??? (4)Aa 直翅(每空1分)??? (5)外显子 内含子(每空1分)
Ⅱ.X 雌 雄 雌(每空1分)??? 丁试管内杂交的遗传图解(表现型不作要求)P:Xb Xb ×XB Y??? 白雌↓红雄(3分)
F: XB Xb? Xb Y
红雌 白雄??? 1∶1?? (2分)
31、
(1)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细菌对植物体的分解作用(1分)??? 在设计对照实验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细菌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意思对即给1分)。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1分)、等量对照原则(1分)。(2)方案一:不能(1分)。甲、乙两组均未进行灭菌处理,甲组落叶会分解而失去对照作用,在自然条件下,空气中不仅含有细菌,且含有分解落叶的其他微生物,因此不能说乙组落叶分解只是由该细菌引起的。(2分)??? 方案二:不能(1分)。在自然条件下,空气中不仅含有细菌,且含有分解落叶的其他微生物,因此不能说乙组落叶分解只是由该细菌引起的。(或原因同上)(2分)??? 方案三:不能(1分)。在自然条件下,空气中不仅含有细菌,且含有分解落叶的其他微生物,因此不能说乙组落叶分解只是由该细菌引起的。(或原因同上,或自然条件下其他生物的干扰,违反单因子变量原则。)(2分)
(3)分解者 异养型 CO 2 (每空1分)(4)将甲、乙两组叶片均进行灭菌处理后(1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1分),乙组接种该细菌后(1分),放在无菌条件下(1分),其他条件相同(1分),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1分)。
w.w.w.k.s.5.u.c.o.m